学术投稿

胡珂自拟胃复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徐秀梅;胡珂;周城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胡珂, 胃复康方, 肝郁脾虚, 湿热瘀毒证,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胡珂“胃复康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胃复康方+西药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对照组50例口服维酶素片及多潘立酮片;观察组50例口服胃复康方,西药同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66%,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胃镜疗效: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活检:治疗后观察组固有腺体萎缩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舌像: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安全性观测: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及造血系统、心、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胡珂“胃复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经气感传的可接力性特征,探讨谢强教授“通经接气”针灸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用艾条悬灸委中穴,并采用“谢氏通经接气针灸法”之灸法循经接引,使经气朝大肠俞方向上行;对照组用艾条悬灸委中穴方法,两组均在艾灸1h后,观察灸感的感传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经气传导距离程度分别为86.00%和41.50%,两组经气传导距离程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强感觉出现率分别为28.26%和12.20%,两组经气传导感觉程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气传导达全程的出现率分别为47.83%和17.0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谢氏通经接气针灸法”之灸法能大幅度提高经气传导的程度,甚至气至病所,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波;陈丹;谢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麦粒肿近况

    麦粒肿即睑腺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胞睑生疮,红肿热痛,甚而影响视力,导致生活、学习、工作诸多不便,西医治疗麦粒肿红肿硬结期无速效方法,多于麦粒肿成脓后手术切开排脓,因麦粒肿易复发,反复多次手术切开排脓易造成眼睑留疤,甚而局部感染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此病有确切的疗效,且治疗方法多样,大多无后遗症,故查阅文献,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麦粒肿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茵梅大黄汤治疗胆道蛔虫42例

    目的:观察茵梅大黄汤治疗胆道蛔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茵梅大黄汤汤剂口服.结果:42例中,病程短2小时,长者5天,治愈35例,占83.3%;好转5例,占11.9%;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95.2%.结论:中医药治疗胆道蛔虫有独到优势,且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作者:刘睿;皮鹰;李拥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冮顺奎运用柴芩温胆汤经验

    柴芩温胆汤为《医宗金鉴》所载温胆汤加柴胡、黄芩,入少阳以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此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对邪郁少阳,痰气互结的各种病症有着良好的效果.冮顺奎主任医师是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云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笔者有幸跟随冮顺奎主任,学习冮老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张仕杰;赵泽滢;侯敏;冮顺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车树强补肾活血法辨治肾性血尿经验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西医对本症只是对症治疗,临床效果欠佳.中医学虽然没有肾性血尿之病名,但对此症认识深刻,可归属其“尿血”“溺血”的范畴.补肾活血法是全国名老中医张大宁教授继承创新中医学理论与经验的研究成果,其学术继承人车树强主任医师认为,肾性血尿的基本病因病机是肾虚血瘀,补肾活血化瘀是辨证治疗本症的根本.

    作者:田颖华;车树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复方益节健片中淫羊藿苷和丹参酮ⅡA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复方益节健片中淫羊藿苷和丹参酮ⅡA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复方益节健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淫羊藿和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的淫羊藿苷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淫羊藿苷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10~50 μg/mL(r =0.999 8,n=5)和4~20 μg/mL(r =0.999 8,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2%和96.77%,RSD分别为1.14和1.80.结论:本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益节健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阿虹;李煌;洪振丰;徐伟;柳庆龙;孙照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胡珂自拟胃复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目的:探讨胡珂“胃复康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0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胃复康方+西药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对照组50例口服维酶素片及多潘立酮片;观察组50例口服胃复康方,西药同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66%,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胃镜疗效: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活检:治疗后观察组固有腺体萎缩块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舌像: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安全性观测: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及造血系统、心、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胡珂“胃复康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湿热瘀毒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秀梅;胡珂;周城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山居四要》版本及学术思想研究

    《山居四要》是元代的一本养生著作,其主要版本为《寿养丛书》本、《格致丛书》本和清抄本.“四要”为摄生、养生、卫生、治生之要.从起居、营宅、饮药、饮食宜忌,解救饮食中毒、保存食物、人畜疾病的预防方法等方面阐述养生知识,并收录了13首常用方剂,详细记载了方剂的主治、组成、加减、服用方法等.书中还有一些农学及古代的生活知识等,在研究古代养生学上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李崇超;范崇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黄芪建中汤对消化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通过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改善有关酶活性及蛋白的表达,调控生长因子和胃肠激素,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达到保护胃粘膜,抗溃疡,助消化等作用.常用于消化系统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等疾病.本文主要通过对黄芪建中汤在消化系统中的临床运用进行探讨和总结,确定黄芪建中临床运用的思路.

    作者:李云梅;张秀;伍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力敏腧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及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产生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中医学“腰痛”范畴,因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致筋脉痹阻,腰府失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方法众多.我们采用力敏腧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希希;张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江一平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撷菁

    江一平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因感受湿热毒邪与正气不足内外相合而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主.从明辨肝脾气血,分期辨证论治,清利湿热毒邪,常取肝脾同治,活血化瘀相兼,重视饮食情志六方面介绍江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

    作者:魏鹏辉;江一平;邓陈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血脂检测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E(ApoE)的相关性.方法: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血脂指标,统计分析各中医证型之间血脂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共178例,其中痰浊阻遏证42例(23.6%),脾肾阳虚证27例(15.2%),肝肾阴虚证45例(25.3%),阴虚阳亢证9例(5.0%),气滞血瘀证55例(30.9%);TC、TG、ApoA1、ApoB、HDL-C、LDL-C、ApoE在各证型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LP(a)各证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脾肾阳虚证LP(a)显著高于其它症型.结论:原发性高脂血症以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较多见,中医证型与血脂检测指标TC、TG、ApoA1、ApoB、HDL-C、LDL-C、ApoE没有相关性,与LP(a)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程涌江;林柳青;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论结直肠癌肝转移MDT理念与中西医结合的汇通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直肠癌肝转移更是造成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治性手术是迄今为止对结直肠癌及其预防转移的有效方法,“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结直肠癌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治疗理念的转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规划了全新的路径.应该说多学科协作(MDT)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与实践存在紧密的共通,中西医结合治疗亦是“多学科协作”(MDT)的深刻体现和进一步延伸.就现阶段中国式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现状,多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和汇通将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全新诊疗方向,中医学是多学科协作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针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过颖颖;赵远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补肾壮骨药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药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各指标及骨密度变化,探寻食疗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途径.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壮骨药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治疗,期间检测疼痛积分、骨代谢指标及肝肾功能等确认安全性,治疗6个月后复查骨密度.结果:(1)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84%,二者无显著差异;(2)改善症状方面:治疗1个半月、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3)骨代谢指标:两组B-AL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期非参数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4)骨密度方面:治疗6个月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观察组在改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翁绳和;丁宗平;马小燕;黄兰珠;曾良成;曾修钗;沈梦茜;黄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周仲瑛从瘀热论治脑出血急性期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瘀热阻窍”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凉血通瘀法治疗,使得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疗效得到大幅地提高.肾虚肝旺,络热血溢是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基础,继而瘀热髓损,神机失用是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状态,凉血通瘀法治疗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

    作者:陈顺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感发热60例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感发热临床疗效.方法:60例流感发热患儿予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观察患儿退热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痊愈3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2例合并肺炎),总有效率96.67%.结论: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感效果显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体温、改善流感症状.

    作者:赵金玉;郝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药结合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40例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刺腧穴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肾虚型卵巢早衰的患者采取中药联合针刺腧穴的方法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月经改变情况及血清激素FSH、LH、E2值.结果:临床综合总效率高达87.5%,月经复潮率为75%,且治疗后FSH、LH值均下降、E2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配合针刺腧穴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疗效显著.

    作者:周莹;蒋贵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张柏林论“卫出三焦”及其临床经验

    重点阐述张柏林主任医师关于卫气的生成、出处的独到见解.传统医学理论有“卫出上焦”“卫出下焦”的不同说法,张柏林认为卫气的生成、出处应是“卫出三焦”,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实卫之道,养胃为宝”和“养卫之道,积精为本”,临床从健脾、补肾着手,养阳护卫,取得良效.

    作者:秦莉;苏文弟;赵蓬;柴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宫颈环形电切术是近年来诊治宫颈疾病的新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宫颈创面自然愈合缓慢等并发症仍然存在,近年来临床医师运用中医西医不同方法防治术后并发症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刘莹;董忠芳;黄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肝应春的临床应用

    本文从肝与五季的关系、肝的生理功能以及肝应春的临床指导意义入手,结合王惠珍教授辨治绝经前后诸症、月经病、月经前后诸症、腹泻等病案,探讨了肝应春理论在临床的应用及其对养生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素敏;王惠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