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张智;邓长卿;江一平

关键词:臌胀敷脐散, 肝硬化腹水, 中医药疗法
摘要: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预后差。中医学称之为“臌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针对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从导致腹水的根本上进行施治,但目前暂时缺少有效且肯定的治疗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论形神合一的中医健康观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上的一对重要范畴。从中医角度来讲,形神合一是中医整体观重要的体现,是健康的一种诠释,其与当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本质上惊人的一致,反映了中医健康理念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作者:祝景旭;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痛经相关病因病机述要

    论述痛经相关病因病机。作者认为,痛经的病因关乎到气血、脏腑、经络、体质及现代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基本病机为“不荣而痛”和“不通而痛”。

    作者:侯小红;苗芙蕊;范郁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预后差。中医学称之为“臌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针对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从导致腹水的根本上进行施治,但目前暂时缺少有效且肯定的治疗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邓长卿;江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冬瓜皮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科学可靠的冬瓜皮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冬瓜皮中的多糖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冬瓜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药材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准确,可为冬瓜皮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一涵;侯晓琳;董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喻闽凤用附子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验案1则

    喻闽凤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载,精于辨证,学验俱丰,善治小儿各种常见疾病。本人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侍诊左右,受益颇多,现将其应用附子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验案记录如下,供同道参考。患儿丁某,男,8岁,2013年7月2日初诊。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4~5年,多次于江西省专科医院、上海医院等住院治疗,现大便次数、质地仍异常。现症:解绿色溏薄样大便,无明显粘液、血丝,大便次数为4~5次/日,便时无里急后重,腹胀、无腹痛,咳嗽,气喘3~4天,无痰,无流涕鼻塞,无发热,无头痛,乏力,小便正常,口不渴,纳食欠佳;查体:神志清,面色黄,双眼窝凹陷,咽稍红,双肺呼吸音粗,尚及散在痰鸣音,心音偏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弱。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为脾肺气虚,中焦虚寒。治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以附子理中汤+桃花汤(伤寒论)化裁:制附片6g,干姜10g,甘草6g,赤石脂6g,粳米10g,党参10g,砂仁10g,益智仁10g,淮山10g,乌药10g,5剂,以上配方为中药颗粒剂,开水冲服150 mL,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75 mL;并予肌注喘可治针(主要成分是淫羊藿)2mL,日1次,共4次,功效可温阳补肾,平喘止咳;腹泻穴位敷贴(穴位:神阙、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健脾止泻;医嘱:注意清淡饮食,慎肥甘厚腻,血肉有情之品。

    作者:曾思瑶;陈贤君;喻闽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60例

    目的:观察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抑乳汤;对照组给予溴隐亭片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降低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PRL、LH、FSH水平,改善月经紊乱、经色紫暗块,经前乳房作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以及性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经行小腹痛、腰脊酸痛、白带多而粘腻、头痛、眼花、溢乳等症状方面同样有效。结论: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在改善月经紊乱、经色紫暗块、经前乳房作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以及性功能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且副作用少,患者胃肠道反应轻,病人依从性好等特点。

    作者:刘昕;徐菲;叶肖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张晓云妙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拾锦

    张晓云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中医急诊学专家,从医数十年,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传统经方应用上见解颇深,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跟随张晓云教授学习过程中关于其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常见脑血管病方面的经验心得。

    作者:时文远;苏玉杰;胡瑞;谢凌云;侯维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刘寄奴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定中药刘寄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 TCL)对刘寄奴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对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项目检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结论:得到质量标准为杂质≤4%,水分≤11.0%,总灰分≤7.0%,酸不溶性灰分≤1.0%,醇溶性浸出物≥20.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强,可有效控制刘寄奴的质量。

    作者:郑金芳;刘小宝;漆俊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30例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属肝胆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相关生化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80%(24/3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CH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黎嘉辉;江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张小萍运用加味温胆汤治疗不寐验案2则

    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寐困难,寐而不憨,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能入寐,以致变证丛生。在临床上常见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伤及肾阴导致心肾不交;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上扰神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扰动心神;饮食不洁,脾胃不和,宿食停滞,痰郁生热上扰心神;心虚胆怯,善惊易恐,心神不宁;亦有因暴受惊骇,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

    作者:方各磊;王凤;张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源性肩周炎研究进展

    近年来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长期以来未能明确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由此导致了很多患者的误诊与漏诊,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明确颈源性肩周炎的定义、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冯赵慧子;康明非;黄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专栏征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复方颗粒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研究

    研究由蒲公英、白及、山药、陈皮和茯苓组成的复方颗粒对大鼠急性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方法,观察复方颗粒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测定溃疡面积及胃蛋白酶含量。结果:复方颗粒高、中剂量组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显量效关系。结论:复方颗粒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急性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露爽;余银芳;刘旭海;张娟娟;张理波;颜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气清心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

    目的:观察益气清心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口服益气清心汤及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变,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益气清心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VMC安全有效。

    作者: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萝藦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萝藦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研究萝藦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并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萝藦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萝藦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萝藦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萝藦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完善了萝藦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严建良;何杨虎;丘花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灵枢》长针治“深邪远痹”的现代发展及临床应用

    长针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说明了长针的特点和应用。而《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作者:李砚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方技之学对命门学说形成的作用

    盛行于明清时期的肾间命门说,在《难经》肾间动气说的基础上,借鉴了早期方技之学对丹田的论述,特别是后来已经融入道教之中的方技之学对内丹术的阐发,将两肾之间的命门作为人身的本原,方技之学对中医学命门学说的终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元穴热敏灸治疗干眼症案

    患者,男,58岁,干部。初诊时间:2013年5月3日。主诉:双眼干涩、异物感1月。病史:患者长期于空调房内工作,夜间仍使用电脑工作,休息甚少。1个月前感双眼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未予以重视,10天后逐日加重,于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泪液分泌量测定( Schirmer 法)为7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BUT)为5s,血糖及自身抗体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干眼症。予以泪道冲洗1次,并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发。故来我院就诊。查体:眨眼频繁,结膜稍有充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干眼症(肝肾不足)。治疗:采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制艾条对患者关元穴施以温和灸治疗,距离皮肤约2~3cm,以患者感觉温热而不灼烫为度,每日1次,连续艾灸10次。艾灸时,患者感到沿带脉有紧束感,每次灸至患者紧束感消失为度。治疗10次,症状明显减轻。随访2个月,未见再次加重。

    作者:钱海良;陈日新;谢秀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试论“酸”的“涌泄”作用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涌吐、利水泄热、生津、消散、利咽开音。可见打破思维定势方可全面理解酸味的作用,并更好的指导临床。因此教材中有关酸味的属性特点应该修正。

    作者:党思捷;谢双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补肾调肝方治疗复发性流产抗精子抗体阳性30例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方治疗复发性流产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复发性流产AsAb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补肾调肝方口服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杞菊地黄丸口服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 AsAb转阴率分别为90%和23.3%(P<0.01)。结论:补肾调肝方能明显提高复发性流产AsAb阳性转阴率及总有效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潘兆兰;刘丽;罗娟珍;林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