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附子理中汤治疗1例腹痛患者医案入手,从临床诊查、治疗、鉴别诊断、预后转归等,来说明附子理中汤治疗寒湿直中太阴证之腹痛疗效确切可靠。
作者:许铮;王丽君;章文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江枳实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适宜采收期的制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定种定株取不同时期的枳实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随着枳实的生长,鲜果质量和直径不断增加。辛弗林的含量逐渐降低,7月份以后降到0.35%左右;柚皮苷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6月中下旬达到大值;新橙皮苷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江枳实6月中旬左右采收者产量高、质量稳定。
作者:范海伟;邱小燕;王章伟;林森;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盛行于明清时期的肾间命门说,在《难经》肾间动气说的基础上,借鉴了早期方技之学对丹田的论述,特别是后来已经融入道教之中的方技之学对内丹术的阐发,将两肾之间的命门作为人身的本原,方技之学对中医学命门学说的终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寐困难,寐而不憨,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能入寐,以致变证丛生。在临床上常见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伤及肾阴导致心肾不交;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上扰神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扰动心神;饮食不洁,脾胃不和,宿食停滞,痰郁生热上扰心神;心虚胆怯,善惊易恐,心神不宁;亦有因暴受惊骇,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
作者:方各磊;王凤;张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年来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长期以来未能明确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由此导致了很多患者的误诊与漏诊,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明确颈源性肩周炎的定义、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冯赵慧子;康明非;黄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血清药物化学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领域,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方面应用众多。文章主要论述了近年来血清药物化学在理气药中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肖小梅;胡志方;郭慧玲;胡律江;郭三保;赵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秦琬玲教授从医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颇丰。善于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辨治胸痹、眩晕、中风等病,现将秦教授化裁运用黄连温胆汤之部分临证验案整理如下。目前就温胆汤的方源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该方首载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门》,此为较传统的看法;其二,认为该方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理由是唐·王焘《外台秘要·卷十七·病后不得眠方二首》有云:“《集验方》‘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出第五卷。”而《外台秘要》与《备急千金要方》两书所载之温胆汤组方相同、主治相似,故认为温胆汤应出自《集验方》[1],而黄连温胆汤则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里的黄连温胆汤主要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除烦定惊、和胃止呕之功效,黄连增加了其清心泻火之功效,主要用于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郁而化热,痰热内扰之证。
作者:方凌子;秦琬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方法:耳部常规消毒后,于神门、心、胃、肾、内分泌等疼痛相应部位及耳背对贴配合耳尖上放血及相应病位疼痛处邻近耳轮上放血。结果:显效9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职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达英及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疗效。方法:选择PCOS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使用穴位埋线联合达英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使用达英及二甲双胍治疗,测定治疗后的内分泌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1)观察组月经恢复、排卵和体重减轻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观察组各指标服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指标服药前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LH、T、FSH、FBG、FINS、2hPB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达英及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体重、改善生殖激素及内分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月经,提高排卵率,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肖少芳;徐义勇;朱丽娟;胡菊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张晓云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中医急诊学专家,从医数十年,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传统经方应用上见解颇深,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跟随张晓云教授学习过程中关于其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常见脑血管病方面的经验心得。
作者:时文远;苏玉杰;胡瑞;谢凌云;侯维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d静滴,对照组单纯给予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夏宝军;黄治虎;张发良;任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萝藦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研究萝藦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并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萝藦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萝藦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萝藦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萝藦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完善了萝藦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严建良;何杨虎;丘花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长针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说明了长针的特点和应用。而《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作者:李砚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研究由蒲公英、白及、山药、陈皮和茯苓组成的复方颗粒对大鼠急性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方法,观察复方颗粒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测定溃疡面积及胃蛋白酶含量。结果:复方颗粒高、中剂量组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显量效关系。结论:复方颗粒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急性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露爽;余银芳;刘旭海;张娟娟;张理波;颜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抑乳汤;对照组给予溴隐亭片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降低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PRL、LH、FSH水平,改善月经紊乱、经色紫暗块,经前乳房作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以及性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经行小腹痛、腰脊酸痛、白带多而粘腻、头痛、眼花、溢乳等症状方面同样有效。结论: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在改善月经紊乱、经色紫暗块、经前乳房作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以及性功能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且副作用少,患者胃肠道反应轻,病人依从性好等特点。
作者:刘昕;徐菲;叶肖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论述痛经相关病因病机。作者认为,痛经的病因关乎到气血、脏腑、经络、体质及现代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基本病机为“不荣而痛”和“不通而痛”。
作者:侯小红;苗芙蕊;范郁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预后差。中医学称之为“臌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针对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从导致腹水的根本上进行施治,但目前暂时缺少有效且肯定的治疗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邓长卿;江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岁~50岁女性。蔡国珍主任为第三批全国,第二批江西省的中医外科名医,对乳房疾病的外治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对乳腺增生的外治。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为继承和发扬导师的学术思想,研究对乳癖的中医外治法,2010年底获批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将我院收集的5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观察组采用导师的“阳和解凝膏”贴敷外治,25例对照组使用口服中成药治疗,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乳痛、肿块情况进行计分比较,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蔡剑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