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蔡国珍运用阳和解凝膏治疗乳腺增生25例

蔡剑虹

关键词:乳腺增生, 阳和解凝膏, 外治法, 蔡国珍
摘要: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岁~50岁女性。蔡国珍主任为第三批全国,第二批江西省的中医外科名医,对乳房疾病的外治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对乳腺增生的外治。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为继承和发扬导师的学术思想,研究对乳癖的中医外治法,2010年底获批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将我院收集的5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观察组采用导师的“阳和解凝膏”贴敷外治,25例对照组使用口服中成药治疗,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乳痛、肿块情况进行计分比较,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3例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d静滴,对照组单纯给予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夏宝军;黄治虎;张发良;任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刘寄奴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定中药刘寄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 TCL)对刘寄奴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对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项目检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结论:得到质量标准为杂质≤4%,水分≤11.0%,总灰分≤7.0%,酸不溶性灰分≤1.0%,醇溶性浸出物≥20.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强,可有效控制刘寄奴的质量。

    作者:郑金芳;刘小宝;漆俊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30例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属肝胆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相关生化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80%(24/3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CH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黎嘉辉;江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气清心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

    目的:观察益气清心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口服益气清心汤及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变,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益气清心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VMC安全有效。

    作者:刘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关元穴热敏灸治疗干眼症案

    患者,男,58岁,干部。初诊时间:2013年5月3日。主诉:双眼干涩、异物感1月。病史:患者长期于空调房内工作,夜间仍使用电脑工作,休息甚少。1个月前感双眼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未予以重视,10天后逐日加重,于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泪液分泌量测定( Schirmer 法)为7 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BUT)为5s,血糖及自身抗体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干眼症。予以泪道冲洗1次,并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发。故来我院就诊。查体:眨眼频繁,结膜稍有充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干眼症(肝肾不足)。治疗:采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制艾条对患者关元穴施以温和灸治疗,距离皮肤约2~3cm,以患者感觉温热而不灼烫为度,每日1次,连续艾灸10次。艾灸时,患者感到沿带脉有紧束感,每次灸至患者紧束感消失为度。治疗10次,症状明显减轻。随访2个月,未见再次加重。

    作者:钱海良;陈日新;谢秀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冬瓜皮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科学可靠的冬瓜皮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冬瓜皮中的多糖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冬瓜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药材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准确,可为冬瓜皮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王一涵;侯晓琳;董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加压提取三七总皂苷体外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观察加压提取对三七总皂苷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加压提取技术提取三七总皂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加压提取法提取三七总皂苷并进行含量测定,以DPPH法测定所得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加压提取法提取三七总皂苷含量为8.02%,高于提取三七总皂苷含量为7.45%的醇回流法;加压提取三七总皂苷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5.9%,与醇回流法提取三七总皂苷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61.4%比较相当。结论:加压提取不影响三七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罗颂武;张旭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并多重耐药菌感染14例

    观察清热化痰法对痰热郁肺型肺胀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14例痰热郁肺型肺胀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常规西医疗法联合中医药清热化痰法治疗。结果:14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中医证候除便秘症状改善不明显外,其它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CRP治疗前后对比,P<0.05。结论:清热化痰法对痰热郁肺型肺胀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肯定。

    作者:熊艳云;李俐;叶焰;刘红宇;刘新宇;里自然;张基磊;田恬;范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何晓晖治疗胃肠病运用反佐药对经验举隅

    何晓晖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业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临证治病,守护中焦,疑难杂病多从脾胃病论治,每获验效。导师擅用“衡法”治疗胃肠疾病,常通过平衡脾胃纳运、升降、润燥、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等,达到中焦纳运相助、升降相因、燥湿相宜的平衡与和谐。

    作者:熊燕;孙乙铭;李明凤;何晓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喻闽凤用附子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验案1则

    喻闽凤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载,精于辨证,学验俱丰,善治小儿各种常见疾病。本人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侍诊左右,受益颇多,现将其应用附子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验案记录如下,供同道参考。患儿丁某,男,8岁,2013年7月2日初诊。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4~5年,多次于江西省专科医院、上海医院等住院治疗,现大便次数、质地仍异常。现症:解绿色溏薄样大便,无明显粘液、血丝,大便次数为4~5次/日,便时无里急后重,腹胀、无腹痛,咳嗽,气喘3~4天,无痰,无流涕鼻塞,无发热,无头痛,乏力,小便正常,口不渴,纳食欠佳;查体:神志清,面色黄,双眼窝凹陷,咽稍红,双肺呼吸音粗,尚及散在痰鸣音,心音偏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弱。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为脾肺气虚,中焦虚寒。治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以附子理中汤+桃花汤(伤寒论)化裁:制附片6g,干姜10g,甘草6g,赤石脂6g,粳米10g,党参10g,砂仁10g,益智仁10g,淮山10g,乌药10g,5剂,以上配方为中药颗粒剂,开水冲服150 mL,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75 mL;并予肌注喘可治针(主要成分是淫羊藿)2mL,日1次,共4次,功效可温阳补肾,平喘止咳;腹泻穴位敷贴(穴位:神阙、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健脾止泻;医嘱:注意清淡饮食,慎肥甘厚腻,血肉有情之品。

    作者:曾思瑶;陈贤君;喻闽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102例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方法:耳部常规消毒后,于神门、心、胃、肾、内分泌等疼痛相应部位及耳背对贴配合耳尖上放血及相应病位疼痛处邻近耳轮上放血。结果:显效9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职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源性肩周炎研究进展

    近年来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长期以来未能明确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由此导致了很多患者的误诊与漏诊,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明确颈源性肩周炎的定义、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冯赵慧子;康明非;黄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痛经 I号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目的:观察痛经 I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给予痛经I号口服,对照组30例于痛经时服用芬必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67%,两组比较P<0.05;远期复发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3.33%(4例)、36.7%(11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痛经I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静;张红霞;刘海燕;赵新然;曾倩;孙敬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复方颗粒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研究

    研究由蒲公英、白及、山药、陈皮和茯苓组成的复方颗粒对大鼠急性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方法,观察复方颗粒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测定溃疡面积及胃蛋白酶含量。结果:复方颗粒高、中剂量组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显量效关系。结论:复方颗粒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急性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露爽;余银芳;刘旭海;张娟娟;张理波;颜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健脾益肾、泄浊行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泄浊行瘀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低蛋白、低磷饮食及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健脾益肾、泄浊行瘀法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益肾、泄浊行瘀法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忠民;孔辉军;邓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试论“酸”的“涌泄”作用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涌吐、利水泄热、生津、消散、利咽开音。可见打破思维定势方可全面理解酸味的作用,并更好的指导临床。因此教材中有关酸味的属性特点应该修正。

    作者:党思捷;谢双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60例

    目的:观察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抑乳汤;对照组给予溴隐亭片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降低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PRL、LH、FSH水平,改善月经紊乱、经色紫暗块,经前乳房作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以及性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经行小腹痛、腰脊酸痛、白带多而粘腻、头痛、眼花、溢乳等症状方面同样有效。结论:抑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在改善月经紊乱、经色紫暗块、经前乳房作胀、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以及性功能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且副作用少,患者胃肠道反应轻,病人依从性好等特点。

    作者:刘昕;徐菲;叶肖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特定穴回乳心得

    产后女性因各种原因不能哺乳或是哺乳后想停止哺乳都需要回乳,在部分乳汁分泌良好的产妇,回乳时期乳房胀痛难忍,甚至引起急性乳腺炎痛苦不堪。笔者在一退休助产士指导下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回乳,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特定穴定位:在前手臂内、外侧正中线上,手腕横纹上0.5寸,针刺经络在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上。

    作者:钟素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江枳实生长及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江枳实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适宜采收期的制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定种定株取不同时期的枳实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随着枳实的生长,鲜果质量和直径不断增加。辛弗林的含量逐渐降低,7月份以后降到0.35%左右;柚皮苷的含量先增大后减小,6月中下旬达到大值;新橙皮苷的含量逐渐降低。结论:江枳实6月中旬左右采收者产量高、质量稳定。

    作者:范海伟;邱小燕;王章伟;林森;杨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