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孙乙铭;李明凤;何晓晖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预后差。中医学称之为“臌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针对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从导致腹水的根本上进行施治,但目前暂时缺少有效且肯定的治疗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臌胀敷脐散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邓长卿;江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张晓云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中医急诊学专家,从医数十年,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传统经方应用上见解颇深,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跟随张晓云教授学习过程中关于其运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常见脑血管病方面的经验心得。
作者:时文远;苏玉杰;胡瑞;谢凌云;侯维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研究由蒲公英、白及、山药、陈皮和茯苓组成的复方颗粒对大鼠急性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方法,观察复方颗粒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测定溃疡面积及胃蛋白酶含量。结果:复方颗粒高、中剂量组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模型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显量效关系。结论:复方颗粒对消炎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急性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露爽;余银芳;刘旭海;张娟娟;张理波;颜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达英及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疗效。方法:选择PCOS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使用穴位埋线联合达英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使用达英及二甲双胍治疗,测定治疗后的内分泌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1)观察组月经恢复、排卵和体重减轻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观察组各指标服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指标服药前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LH、T、FSH、FBG、FINS、2hPB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达英及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体重、改善生殖激素及内分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月经,提高排卵率,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肖少芳;徐义勇;朱丽娟;胡菊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王清任所创诸活血化瘀方中,血府逐瘀汤是其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方剂,其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理气相伍,二为祛瘀与养血同施,三为升降兼顾。在血府逐瘀汤及其衍生方中,活血药与理气药的配伍具有核心意义,现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活血药与理气药的配伍在血府逐瘀汤中的核心意义。
作者:肖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何晓晖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业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临证治病,守护中焦,疑难杂病多从脾胃病论治,每获验效。导师擅用“衡法”治疗胃肠疾病,常通过平衡脾胃纳运、升降、润燥、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等,达到中焦纳运相助、升降相因、燥湿相宜的平衡与和谐。
作者:熊燕;孙乙铭;李明凤;何晓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制定中药刘寄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 TCL)对刘寄奴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对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项目检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结论:得到质量标准为杂质≤4%,水分≤11.0%,总灰分≤7.0%,酸不溶性灰分≤1.0%,醇溶性浸出物≥20.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强,可有效控制刘寄奴的质量。
作者:郑金芳;刘小宝;漆俊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岁~50岁女性。蔡国珍主任为第三批全国,第二批江西省的中医外科名医,对乳房疾病的外治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对乳腺增生的外治。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为继承和发扬导师的学术思想,研究对乳癖的中医外治法,2010年底获批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将我院收集的5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观察组采用导师的“阳和解凝膏”贴敷外治,25例对照组使用口服中成药治疗,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乳痛、肿块情况进行计分比较,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蔡剑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方治疗复发性流产抗精子抗体( AsAb)阳性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复发性流产AsAb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补肾调肝方口服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杞菊地黄丸口服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 AsAb转阴率分别为90%和23.3%(P<0.01)。结论:补肾调肝方能明显提高复发性流产AsAb阳性转阴率及总有效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潘兆兰;刘丽;罗娟珍;林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葫芦茶为豆科植物葫芦茶的全草,是我国西南地区传统习用中草药,近年来发现其主要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杀虫等药理作用,经系统文献调研对近几年葫芦茶在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眭荣春;李诒光;张理波;李露爽;张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萝藦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研究萝藦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并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萝藦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萝藦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萝藦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萝藦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完善了萝藦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严建良;何杨虎;丘花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方法:耳部常规消毒后,于神门、心、胃、肾、内分泌等疼痛相应部位及耳背对贴配合耳尖上放血及相应病位疼痛处邻近耳轮上放血。结果:显效9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职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秦琬玲教授从医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颇丰。善于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辨治胸痹、眩晕、中风等病,现将秦教授化裁运用黄连温胆汤之部分临证验案整理如下。目前就温胆汤的方源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该方首载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门》,此为较传统的看法;其二,认为该方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理由是唐·王焘《外台秘要·卷十七·病后不得眠方二首》有云:“《集验方》‘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出第五卷。”而《外台秘要》与《备急千金要方》两书所载之温胆汤组方相同、主治相似,故认为温胆汤应出自《集验方》[1],而黄连温胆汤则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里的黄连温胆汤主要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除烦定惊、和胃止呕之功效,黄连增加了其清心泻火之功效,主要用于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郁而化热,痰热内扰之证。
作者:方凌子;秦琬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论述痛经相关病因病机。作者认为,痛经的病因关乎到气血、脏腑、经络、体质及现代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基本病机为“不荣而痛”和“不通而痛”。
作者:侯小红;苗芙蕊;范郁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称之为“膝痹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行走不利的表现为主,常合并关节软骨、半月板的损伤,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杨凤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载,灵活辨证,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临床应用阳和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收到满意效果。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俟诊左右,受益颇多,现将1例验案记录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敏;刘美年;刘丽;杨凤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喻闽凤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载,精于辨证,学验俱丰,善治小儿各种常见疾病。本人有幸跟随导师学习,侍诊左右,受益颇多,现将其应用附子理中汤合桃花汤加减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验案记录如下,供同道参考。患儿丁某,男,8岁,2013年7月2日初诊。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4~5年,多次于江西省专科医院、上海医院等住院治疗,现大便次数、质地仍异常。现症:解绿色溏薄样大便,无明显粘液、血丝,大便次数为4~5次/日,便时无里急后重,腹胀、无腹痛,咳嗽,气喘3~4天,无痰,无流涕鼻塞,无发热,无头痛,乏力,小便正常,口不渴,纳食欠佳;查体:神志清,面色黄,双眼窝凹陷,咽稍红,双肺呼吸音粗,尚及散在痰鸣音,心音偏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弱。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为脾肺气虚,中焦虚寒。治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以附子理中汤+桃花汤(伤寒论)化裁:制附片6g,干姜10g,甘草6g,赤石脂6g,粳米10g,党参10g,砂仁10g,益智仁10g,淮山10g,乌药10g,5剂,以上配方为中药颗粒剂,开水冲服150 mL,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75 mL;并予肌注喘可治针(主要成分是淫羊藿)2mL,日1次,共4次,功效可温阳补肾,平喘止咳;腹泻穴位敷贴(穴位:神阙、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健脾止泻;医嘱:注意清淡饮食,慎肥甘厚腻,血肉有情之品。
作者:曾思瑶;陈贤君;喻闽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长针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说明了长针的特点和应用。而《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作者:李砚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血清药物化学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领域,在中药及复方的研究方面应用众多。文章主要论述了近年来血清药物化学在理气药中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肖小梅;胡志方;郭慧玲;胡律江;郭三保;赵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d静滴,对照组单纯给予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夏宝军;黄治虎;张发良;任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