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花;蒋力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取穴以中极、血海、次髎、天枢为主,辨证选取相应配穴,每次月经来潮前2~3 d开始治疗,治疗前将羊肠线用复方当归注射液10mL加75%乙醇20mL混合液浸泡2 d,羊肠线剪成约1cm长的线体,分别注入穴位,以得气为度。术后用创可贴贴敷针孔,2 d禁洗浴。2周治疗1次,2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9%。结论:该方法简便、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研究推广价值。
作者:许卫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何晓晖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坚持“胃肠一体”观,倡导“四辨一体”脾胃病诊疗模式,学验俱丰,疗效卓著。根据《灵枢?胀论》“胃之五窍”理论,何教授从脾胃论治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五窍疾病,临床每获良效。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临床,令人得以启迪。
作者:颜志清;江训猛;刘爱平;何晓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在对彭胜权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验案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出现频次高的症状,并以此领会其辨治思路,进行辨证、立法、选方、用药。
作者:唐亚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澳洲茄碱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澳洲茄碱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抑制效果;以稍高于半致死剂量的澳洲茄碱处理B16细胞48h后,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药物及其溶媒对B16细胞中p53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澳洲茄碱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48h IC50约为35μg/mL;SYBR绿色荧光定量PCR数据显示,澳洲茄碱的处理显著提高了癌细胞中p53通路的下游因子Puma基因的表达水平( P﹤0.05)。结论:澳洲茄碱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瘤B16癌细胞的生长,并能显著激活p53通路,这很可能是导致黑色素瘤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来;胡珺;李姗姗;张洁;徐彭;陈兰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容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证候,临床常见患者出现肾虚、月经失调等表现,且多伴有情志改变。从肾虚、肝郁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滋肾疏肝法治疗本病,可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姜萍;刘静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标本兼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在增强患者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向荣;姚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筋针刀镜诊疗技术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予美洛昔康、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等)。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微创针刀镜关节腔置药及经筋刀微创松解。对研究病例治疗前后的血沉、CRP、血尿酸、关节疼痛VAS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微创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筋针刀镜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学勇;刘炬;董亮;熊玮玮;吴頔;张细凤;姬森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伍炳彩教授运用清暑益气汤合人参蛤蚧散临床验案的研究,阐述清暑益气汤合人参蛤蚧散的临床证治,奠定其在临床运用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彭辉;伍建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优化健脾和胃颗粒剂的提取工艺。方法:对处方中肉桂、川芎中挥发油进行提取;陈皮、厚朴、远志、五味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醇提工艺过程中醇浓度、溶剂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考察干浸膏的收膏率与橙皮苷含量,并筛选其佳醇提工艺条件。结果:醇提佳提取工艺为A2 B1 C1 D2,即厚朴、陈皮、五味子等中药饮片,加7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 h;第二次加8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 h。结论:该制剂醇提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其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吴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根据新近回归的海外中医古籍及相关文献考辨,国内流传的《玉函经注》,其作者当为唐五代杜光庭,注者为南宋黎民寿。
作者:叶明花;蒋力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观察舒血宁穴位注射在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膝关节WOMAC评分。结果:舒血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华玉平;凌敏;代树程;胡零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实验尝试以江西赣南出产的黑灵芝为研究对象,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提纯灵芝多糖。方法:根据灵芝多糖与其他成分分子量差异,先采用微滤膜对灵芝浸提液进行除杂;然后采用超滤技术,对灵芝水提物进行分离。结果:分离出分子量>100ku(AGP1)、30~100ku(AGP2)、10~30ku(AGP3)和<10ku(AGP4)四个多糖组分。各分子量段多糖的总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AGP1的总糖含量高,为52.77%,AGP4的总糖含量低,为41.03%。结论:膜分离赣南黑灵芝多糖,具有操作简单,能耗少,工序简捷的特点,采用微滤超滤分离得到四个不同分子量段的赣南黑灵芝多糖组分,总糖含量及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四者总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相关结果可为灵芝多糖类保健食品的工业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杨婕;徐桂香;黄多希;卢艺;许向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石菖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石菖蒲中提取挥发油,通过优化程序升温条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联用技术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其中的25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27%,其中6种成分在石菖蒲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2.60%)、异丁香酚甲醚(2.35%)、α-细辛醚(32.18%)、β-细辛醚(54.73%)。
作者:唐怡;任刚;黄群;杨改红;刘校妃;袁金斌;罗小泉;陈海芳;严志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探讨了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桂枝在该方中具有解表散邪,助阳化气,辛以润燥,平冲降逆的功能,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起至关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表证未解,气不化津、津液不布,水湿内停所致的水湿病。
作者:李珊珊;吴晶晶;丁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尿道综合征是指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膀胱和尿道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组非特异性症候群,现统一命名为膀胱过度活动症[1]。目前尚未清楚其发病的具体病因,西医也未找到特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因而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临床辨治该病时常从脾论治,现阐述如下。
作者:章美玲;陈宝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梅尼埃病(原称美尼尔氏综合征)通常发病较急,近年来其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中医治疗此病有较好疗效。从中医文献分析,该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风火痰瘀为其标,治疗上侧重于化痰,临床医生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谢丽红;许文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重灸患侧翳风穴加多针浅刺对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消毒,在瘫痪侧额前、口角及颊车周围用数十根毫针在上述部位进行重扣刺,扣刺后行针刺浅刺,转以重灸患侧翳风穴治疗顽固性面瘫29例。结果:29例病例中治愈率55.17%,显效率27.60%,有效率13.79%,未愈率3.44%,总有效率为96.55%。提示:重灸患侧翳风穴加多针浅刺有祛风散寒、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的功效,是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闵志云;张辉;程立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具清暑益气、健脾利湿之功,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证。国家级名老中医伍炳彩教授在临床中每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收获良效,其运用不拘泥于时令,不拘于年龄,不拘于男女,不拘于病种,关键在于辨证抓病机,灵活变通。
作者:杨思霞;陈宝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运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分析法评价国内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的质量。方法:电子检索为主,全面收集相关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NKIE-learning文献管理器筛选文献,运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分析法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RCT108篇。描述具体随机序列产生方法的有64(59.25%)篇,有24(22.22%)篇提及退出与失访,完整描述观察指标与回报结果一致的有67(62.03%)篇,有7(6.48%)项研究采用正确盲法。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偏低。今后临床试验应严格执行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分析法。
作者:叶文国;熊俊;焦琳;陈日新;朱道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