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蒜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刘跃欣;周琪;闫金银(综述);胡万宁(审校)

关键词:蒜素, 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摘要:蒜素含有丰富的硫化物,具有防治肿瘤、抗菌消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效。研究发现蒜素不仅可以预防多种肿瘤发生,并且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有关。本文就蒜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LSD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性单胺氧化酶,它能够特异性脱去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 H3 K4和 H3 K9位点上的甲基基团,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 LSD1对哺乳动物的发育至关重要,并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类型的分化、基因活化和基因抑制。目前证实LSD1可促进细胞相变(缺乏LSD1导致部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和细胞增殖,提示其过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发生。 LSD1作为一种去甲基化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现对LSD1的结构、作用方式以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荆璟(综述);陈公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aveolin -1的表达与 EGFR 突变在 NSCLC 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Caveolin-1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探讨Caveolin-1的表达与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例NSCLC组织中Caveolin-1表达,同时应用ARMS-qPCR方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aveolin-1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NSCLC组织中Caveolin-1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相关,同时与EGFR突变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1表达与EGFR突变在NSCLC中呈负相关,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判定NSCLC临床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作者:徐睿瑞;温荔媛;孙国强;孟庆威;孙立春;蔡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用唾液也能检测肿瘤突变

    目前筛选肺癌突变是利用血浆或血液来进行测试,但血液成分复杂。近日一项科学研究证实电场诱导释放和测量(Electric field-induced release and measurement,EFIRM)是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能利用唾液来检测肺癌突变。此方法是无创性、低成本效益和快速的新测试方法。临床医生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调整自己的治疗策略,实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指数可以有效预测肝癌的发生

    肝细胞癌( HCC )是引起全球癌症相关性死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80%的肝细胞癌都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似乎肝脏的慢性损伤-修复过程是导致肝细胞癌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伴有严重纤维化的肝癌病人存活期总体来说低于那些没有肝纤维化的病人。血清学标记物,包括AFP和异常甲基化DNA,另外还有影像学技术,都被用作HCC的早期检测。通过血清AFP检测HCC的方法受到其低灵敏度的限制,而影像学技术却因为它高昂的费用得不到广泛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抑制 MTA1对雌二醇调控 ER 阳性乳腺癌细胞 MMP -9、TIMP -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蛋白1( Metastasis associated protein 1,MTA1)在雌激素调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ER)阳性乳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protease -1,TIMP-1)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MTA1-shRNA的方法建立特异性抑制MTA1表达的MCF-7模式细胞株。采用10 nM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细胞48 h,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MP-9、TIMP-1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MTA1-shRNA大抑制效率为84.9%,提示成功建立了抑制MTA1表达的MCF-7模式细胞株(MCF-7MTA1-shRNA)。 MCF-7野生株(MCF-7WT)在E2处理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上升了46%(P<0.05)和37%(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32.3%(P<0.05)和18.2%(P<0.05);相对MCF-7WT,MCF-7MTA1-shRNA 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42.9%(P<0.05)和36.7%(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变化;采用E2处理MCF-7MTA1-shRNA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25.4%(P<0.05)和32.2%(P<0.05)。结论 MTA1在雌激素上调ER阳性乳腺癌细胞MMP-9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未参与雌激素调控ER阳性乳腺癌细胞TIMP-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王晶;于航;王鹏;谢长英;倪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纵膈引流管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索术中放置纵膈引流管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术中常规放置纵膈引流管的中、下段食管手术患者134例为观察组,以同一医疗组以往完成的、术中未放置纵膈引流管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瘘患者死亡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胸部手术切口感染率、中度以上发热(体温≥38℃)比例及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2%(11/134),对照组为6%(9/1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患者无死亡及呼吸衰竭病例,18.2%(2/11)合并胸部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死亡率、呼吸衰竭率和胸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3/9)、44.4%(4/9)和77.8%(7/9),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患者中度以上发热比例为36.4%(4/11),持续时间2.3±1.2天,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中度以上发热比例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00%和8.6±2.3天,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患者术后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平均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6±3.2天、23.6±5.5天和22.6±5.7天,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3±6.8天,38.3±8.4天和38.5±9.6天,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常规放置纵膈引流管并不能减少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但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瘘患者的死亡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并显著缩短感染持续时间和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

    作者:唐小军;刘高华;王小勇;詹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细胞和亚细胞器治疗靶标的研究

    各种细胞类型和亚细胞器都是肿瘤治疗的靶标,这些靶标包括肿瘤起始细胞、肿瘤干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转移起始细胞、骨髓来源细胞和基质细胞等细胞类型,以及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胞外膜泡、中心体和核仁等亚细胞器。靶向不同肿瘤细胞群和亚细胞器的治疗增加了肿瘤靶向治疗的内容,也使肿瘤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张百红;综述岳红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在1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ERC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留取这160例术中标本进行原代培养,检测其对DDP的药物敏感性及与ERC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RCC1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呈现棕黄色颗粒。肺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显著相关。 ERCC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MTT结果显示在DDP敏感组中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DP耐药组中ERCC1阳性表达率。结论 ERCC1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同时又是提示DDP耐药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周大明;鲁庆峰;陈光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通道双国产胆道支架在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单侧穿刺单通道双胆道国产支架引流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24例肝门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接受双国产胆道支架治疗。其中采用单通道双支架治疗9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通道双支架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穿刺肝管次数、辐射曝露剂量、操作时间、引流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肝管平均1.44±0.5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73±0.7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透视下操作时间、辐射曝露剂量平均为(1152.22±335.61)s、(653.22±207.02)mGy,略低于对照组(1236.93±463.43)s、(727.00±348.52)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复查肝功,试验组与对照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88.9%(8/9)、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试验组有1例胆汁渗出,对照组有2例胆道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通道双国产胆道支架减黄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可选择性应用于治疗肝门区梗阻性黄疸患者。

    作者:杨光;何东风;杨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NF4α可能成为早期胃癌新的治疗靶点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位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是东亚常见的癌症。该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一些已知的致癌基因上,但目前靶向治疗效果有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用肿瘤学杂志》统计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nail 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信号通路

    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和侵袭的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上皮间质转化( EMT)是促进其中某一环节的关键因素。转录因子Snail作为肿瘤细胞EMT的关键调控因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Snail调控肿瘤细胞EMT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肿瘤的转移及侵袭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蒋旸(综述);耿敬姝(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2-神经酰胺对人间皮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研究C2-神经酰胺对体外培养的人间皮瘤细胞的凋亡及其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的C2-神经酰胺作用于间皮瘤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Diff Quik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上的凋亡改变。用Fluorescent Assay 法检测间皮瘤细胞的Caspase-3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 C2-神经酰胺对间皮瘤细胞的抑制呈现剂量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Diff Quik 染色观察到凋亡小体。 C2-神经酰胺能增加间皮瘤细胞Caspase-3的活性。 C2-神经酰胺可使间皮瘤细胞Bax蛋白、磷酸化JNK蛋白增加、磷酸化ERK1/2蛋白下降。结论 C2-神经酰胺可在体外诱导人间皮瘤细胞凋亡,并对其凋亡通路中的关键分子有影响,发挥了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天华;李永春;李宪伟;迟德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疗法增强 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能力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NK)是免疫系统中的哨兵,可以快速响应并杀死病变细胞。 NK细胞是能针对和消除表面缺乏蛋白MHC I类的细胞,然而许多肿瘤细胞缺少这种蛋白,能抵抗NK细胞的监视和杀伤。

    作者:JCI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4年第28卷索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抑癌基因 ING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ING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2例大肠癌临床手术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癌旁正常黏膜中与癌组织中ING3的表达水平,分析ING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51%的大肠癌患者中,ING3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ING3的表达与临床T分期、M 分期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出T、N、M分期、TNM分期及ING3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总无病生存率相关( P<0.05)。 ING3低表达组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较中高表达组患者显著降低( P<0.05)。结论 ING3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有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崔滨滨;刘彦龙;陈洪生;周飞;于雪峰;徐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蒜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蒜素含有丰富的硫化物,具有防治肿瘤、抗菌消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效。研究发现蒜素不仅可以预防多种肿瘤发生,并且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有关。本文就蒜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跃欣;周琪;闫金银(综述);胡万宁(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欢迎广大作者使用《实用肿瘤学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癌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胃癌( Gastric carcinoma ,GC)的发病率居全世界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二位。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个严重危害健康的问题。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细胞因子、肿瘤微环境以及它们作用机制的信号趋化因子等。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涛;郑永光;范康武(综述);李玉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