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焘;桂菲菲;潘俊杰
经方因其药物少、配伍精,疗效显著而备受临床医生的推崇.陈瑞春老先生崇尚仲景,临证喜用经方,且擅用经方.陈老认为[1],尊崇经方并不是一味执守原方不加减化裁,而是要在深究方规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应用.时方多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特点是药物繁多,功效脏腑化,方剂配伍关系没有经方精当,但疗效却有其独到之处.陈老临证常将经方与时方合而用之,取两者之长,优化组合,以取得更佳的疗效.以下摘录几则陈老经方与时方合用的经验.
作者:张展洁;刘新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作者:谢强;周思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对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祖国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辩证治疗因其疗效稳定性及应用安全性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下面就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浅谈几点看法:
作者:黄灿;刘小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优化五倍子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方法:以五倍子中鞣质水解成没食子酸的转移率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倍量等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用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的方法可以提高五倍子中没食子酸的提取率.结论:优选得到的五倍子提取工艺提取率较高且稳定可行.
作者:郑玲英;刘芳菊;王跃生;曾文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痤疮饮对于湿热蕴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嘱患者清淡饮食、舒缓情志、规律作息的基础上予清热痤疮饮加减;对照组在嘱患者清淡饮食、舒缓情志、规律作息的基础上予罗红霉素胶囊常规服,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有效率76.00%.结论:自拟清热痤疮饮对湿热蕴毒型痤疮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商广耀;崔云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从病因病机病理角度谈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总结出运用疏肝健脾法,切中病机,邪正兼顾,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作者:刘争辉;史英;张永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大量的眼科医生报导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视力.关于翼状胬肉患者视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翼状胬肉通过影响角膜的形态而造成了角膜散光.现将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杨陈涛;陈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到椎针配合针刺组(简称为试验组)和单纯针刺组(简称为对照组).2组各35例,每日1次,10天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PRI、VAS、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PRI、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I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显愈率为50.00%,对照组显愈率为23.3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作者:袁莉蓉;邹军;吴焱兵;洪恩四;付勇;迟振海;彭睿芳;黄河;周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尤其是皮肤病的治疗.本文对其应用于荨麻疹的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阐述了临床应用的经验与体会,其临床疗效有待规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
作者:李振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钱超尘先生利用韵文知识考证了《平脉》一节隶属于原书部分,解决了《辨脉》、《平脉》是否属于原书的问题.但他认为序言中“平脉”就是现在书中的《平脉》一节,且序言中“辨证”也是一书名,这一问题值得商榷.本文目地在于说明序言中的“平脉辨证”不是二书名,而是张仲景提出的一条诊察疾病的重要原则.
作者:易云龙;蒋小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肾气丸一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故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考究《金匮要略方论》原文,肾气丸见于《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等5篇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5种疾病,可谓仲景“异病同治”的典范.经现代临床研究,肾气丸的功效被不断发掘,现将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列举如下.
作者:张宝霞;饶克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从吴氏表里九传入手分析用表、里、半表半里三分法对寒温界立下的毒邪传变形式,有必要以六经界立为用,纳入卫气营血,三焦界立参辨,对建立以脏腑为经,以表、里、半表半里为纬完整毒邪致病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章新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非热敏灸法、药物治疗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6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采用热敏灸治疗;B组20例,采用非热敏灸法治疗;C组2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3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结束后3个月根据中医证侯积分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热敏灸组在改善患者临床证侯方面优于非热敏灸法对照组、药物组.经3个月的随访,热敏灸的疗效优势依然保持.结论:热敏灸治疗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非热敏灸法、血脂康胶囊对照组.
作者:梅丽俊;曾玲;付勇;黄河;章海凤;万毓华;胡丹;熊鹏;周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临床常用药物,中医学界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简单介绍中医学圆运动气一元论的理论,并运用此理论体系分析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笔者认为糖皮质激素总的作用为其对肾阳的调动,增强六气的运行而发挥其作用;其副作用则是肾阳调动过多后出现壮火食气,而致元阳亏虚、阴精凝聚,火不生土、土不伏火,肾精髓海亏虚等病机导致的各种病理反应.
作者:黄涛亮;黄振祺;李际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取上印堂、通天、迎香、肺俞、神阙等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
作者:李芳;李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客忤,俗称受惊吓,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中国古代的医生及民间对客忤有丰富、深刻的认识,在中医古籍上也有许多详细的论述.但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客忤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往往更注重仪器检查,而忽视了受惊吓的病因.
作者:张瀛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干眼症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本文对近几年医学工作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调理体质,以及针刺促进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以促进疗效进行综述..
作者:罗燕燕;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以小儿、老人、体弱患者为多见,多因起居不当,感受外邪,或素有内伤,复感外邪所致.笔者在多年临证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加味止嗽散并随证加减治疗各型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所致剧咳、久咳、痰多患者数十例,屡获良效,现作一介绍.
作者:潘富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黄、大枣,功用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综观全方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调理气机、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功.临床加减后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不可拘泥于少阳阳明合病之诸症悉具.笔者现就其加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举例阐述.
作者:楚会奉;周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海药本草》是我国古代收载外来药物的专著,有一定学术价值,但存在部分药物品种不清的情况.本文对其中的薰陆香和乳头香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乳头香和薰陆香是植物来源不同的两味胶状树脂药,但历代本草中多有交叉,而在维吾尔医药书籍中,却能够明确区分薰陆香和乳香的不同,但总体而言,两味药物的功用是非常接近的.
作者:金素安;郭忻;袁颖;何世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