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茵陈五苓散化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63例

段元志;余桂枝

关键词:茵陈五苓散, 慢性乙型肝炎, 黄疸,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研究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辨证为慢性乙型肝炎黄疸湿重于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各63例,其中A组以清热化湿、降酶退黄为主,基本方茵陈五苓散,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中药疗程2月,并根据肝功能化验及乙肝病毒( HBV-DNA)载量,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B组根据肝功能化验及HBV-DNA载量,选择抗病毒治疗,疗程同A组。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2个月、6个月及1年后血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乙肝病毒载量( HBV-DNA)以及临床症状变化及1年内治愈好转率。结果:经治疗后随访1年,A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B组(P<0.05),降低TBIL、DBIL、ALT、AST两组比较A组高于B组( P<0.05),临床疗效明显。 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明显的保肝退黄降酶、改善患者身困纳呆、腹胀便溏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改善临床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丹参方、精制冠心方和舒胸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丹参方、精制冠心方和舒胸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药7天,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造模后3小时内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冠心丹参方、精制冠心方和舒胸方均能升高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颈总动脉血流量和平均动脉压( MAP)。结论:冠心丹参方、精制冠心方和舒胸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关。

    作者:朱伟;朱杰;李俊;陈筱;陈兰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热敏灸治疗顽固性产后排尿障碍57例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中医学称“产后小便不通”,又称“产后癃闭”。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亦可发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后多见。我科自2009年1月-2013年5月共收治57例顽固性产后排尿障碍患者,用热敏灸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活血祛湿中药护膝带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痛89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78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采用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改良普通小枕为活血祛湿中药护膝带进行护理应用,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患膝疼痛情况和肿胀值。结果:采用活血祛湿中药护膝带组术后第3、5天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第3、5天患膝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给予改良普通小枕为中药护膝带进行护理应用,对减轻术后疼痛和关节肿胀是有效的,为术后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郑晓红;巫小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探索中医舌诊研究

    舌象的数字图像分析为临床舌诊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图像采集环境是舌象分析的重要前提;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舌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数据融合,有助于探索与加速数字化舌诊的进程。

    作者:丁成华;杜建强;朱明峰;张康;郑绍勇;宁伦;高巍巍;陈铃;邓露露;张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山茶油外搽减轻创伤肿痛95例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减轻创伤肿痛的局部用药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病例标准的外伤肿痛患者190例,按照来院就诊前后排列尾数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观察组采用山茶油外搽;对照组48小时内用冷敷,48小时后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搽或外喷,观察2组疼痛肿胀程度和肿胀值。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搽山茶油1、24、48小时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24、48、72小时肿胀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48小时后2组肿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茶油外搽止痛消肿效果优于外科常规处理方法,可广泛用于创伤肿痛的患者。

    作者:吴小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石膏炮制与临床应用

    石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临床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喘等病症。石膏古代的炮制方法有水飞、煅(淬)、炒、煨、炮、煮等,现代的炮制方法仅沿用煅法。含有石膏的中药类剂型有蜜丸、水丸,散剂,片剂,冲剂等的固体剂型及合剂,糖浆剂等液体剂型。从炮制、临床应用、剂型等方面来阐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科学的基础。

    作者:龚飞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鼻窦炎口服液中正己烷萃取物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鼻窦炎口服液中正己烷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NIST2008质谱库进行检索,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初步共鉴定了5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94%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鼻窦炎口服液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作者:刘明颖;马晋芳;罗国安;葛发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中药安湿方”为主治疗肛周湿疹78例

    目的:观察“中药安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78例,采用中药内服和坐浴、外用芦甘石洗剂。对照组46例,采用口服氯雷他啶片,外用芦甘石洗剂,均6天一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9.2%,总有效率89.7%;对照组痊愈率39.1%,总有效率69.6%。结论:采用中药安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良;何广平;张丹梅;傅丽群;彭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论从瘀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的难治性疾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以中医药防治肺间质纤维化值得关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查阅发现,肺间质纤维化多与血瘀有关,本文即从理论及临床方面探讨以活血化瘀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可行性及依据。

    作者:舒燕萍;丁兆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董幼祺运用培土生金法治小儿咳喘缓解期经验

    董幼祺教授乃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董师习岐黄之业40年,秉渊源家学于一身,在治疗小儿咳喘等疾病上屡建奇功,自创在肺系表证急性发作后的缓解期施以培土生金之法,使患儿得以减少复发次数乃至痊愈。余有幸侍诊于侧,亲聆教诲,现举其运用培土生金法治小儿咳喘缓解期经验于次,以飨同行,望斧正。

    作者:沈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茵陈五苓散化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63例

    目的:研究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辨证为慢性乙型肝炎黄疸湿重于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各63例,其中A组以清热化湿、降酶退黄为主,基本方茵陈五苓散,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中药疗程2月,并根据肝功能化验及乙肝病毒( HBV-DNA)载量,给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B组根据肝功能化验及HBV-DNA载量,选择抗病毒治疗,疗程同A组。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2个月、6个月及1年后血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乙肝病毒载量( HBV-DNA)以及临床症状变化及1年内治愈好转率。结果:经治疗后随访1年,A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B组(P<0.05),降低TBIL、DBIL、ALT、AST两组比较A组高于B组( P<0.05),临床疗效明显。 HBV-DNA阴转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明显的保肝退黄降酶、改善患者身困纳呆、腹胀便溏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改善临床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段元志;余桂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非甾体抗炎药研究进展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对炎性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得以广泛应用,而长期使用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随着新类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发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的非甾体抗炎药成为开发方向。本文综述了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作者:刘艳红;周小平;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9种润肺止咳中药对小鼠镇咳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中药治疗咳嗽历史悠久,中医学将止咳的方法分为宣肺止咳、清肺止咳、润肺止咳、肃肺止咳4类。本实验观察9种润肺止咳中药(部分为炮炙品)对小鼠的镇咳作用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浓氨水喷雾法制造小鼠咳嗽模型。结果:生款冬花组、蜜炙款冬花组、紫金牛组、川贝组、浙贝组、蜜炙百部组、蜜炙枇杷叶组、蜜炙紫菀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够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其中生款冬花组、川贝组、蜜炙枇杷叶组、蜜炙紫菀组效果佳;各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减少小鼠咳嗽次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尤以炙紫菀效果佳。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各组药物均有较好的镇咳作用,尤以蜜炙紫菀组镇咳作用佳。

    作者:凌珊;易炳学;龚千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恶性肿瘤榜首,患者发病后生存期仅3-5年,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肺癌上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中晚期肺癌更为广泛。本文就近年来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探求益气养阴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机理,以便进一步发挥益气养阴法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作用。

    作者:张炜;王中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马钱子配伍洋金花的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研究毒性中药马钱子与常用药对洋金花的不同配伍比例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中,对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进行含量分析,建立不同配伍关系中有毒或有效成分的化学库,确定毒性中药马钱子毒效反应的物质基础,探讨炮制及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毒性中药马钱子与常用药对洋金花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环境中毒效组成及毒效成分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含量。结果:马钱子配伍洋金花后,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降低。对士的宁而言,在人工胃液环境中,士的宁含量表现为部分升高和降低的趋势。在人工肠液环境中,士的宁含量表现为部分升高和降低的趋势。但其中人工胃液的稳定性要好于人工肠液。对马钱子碱而言,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马钱子碱的含量表现为部分升高和降低的趋势。在人工肠液环境中,马钱子碱含量显著降低。可见,人工肠液的稳定性更好,且人工肠液的影响大于人工胃液。结论:马钱子配伍常用药对洋金花后,士的宁含量呈现降低趋势、马钱子碱的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建立了不同配伍关系中有毒或有效成分的化学库,确定了马钱子配伍洋金花的毒效反应物质基础,从量的角度验证了马钱子的炮制、配伍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合理性、科学性,为不同配伍关系在临床使用的减毒增效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杨嵩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香附、枳壳、川芎、陈皮、炙甘草等7味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胀痛、寒热往来等症。现举笔者临证验案如下。

    作者:袁振涛;王河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腹泻和痢疾。现代医家将其运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方面,对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颖萌;范雪梅;王义明;梁琼麟;罗国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5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来自本院儿童支气管哮喘50例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吕志坚;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7例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4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各17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效果(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显著,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作者:顾农;谢志杰;陈纪海;张国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鱼蛋白酶解产物对5-FU 的化疗辅助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甲鱼蛋白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ates of Soft -shelled Turtle,EHST)对肿瘤化疗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人体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皮下移植的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从5-FU的抗肿瘤作用、荷瘤动物化疗后的总体生存状况、化疗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以及骨髓抑制等方面,考察EHST对化疗药物的辅助作用。结果:甲鱼蛋白酶解产物对5-FU的抗肿瘤作用没有明显影响,与5-FU单独治疗组相比,EHST与5-FU联合治疗组动物的瘤块体积和重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 EHST可显著减轻5-FU的毒副作用,与5-FU单独治疗组相比,EHST高(20.8g/Kg)、中(10.4g/Kg)、低(5.2g/Kg)剂量组动物体重显著增加(P<0.01);高、中剂量组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EHST还可改善5-FU所致的骨髓抑制,其骨髓有核细胞DNA含量显著增加(P<0.01)。另外,EHST还可显著改善荷瘤动物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后的生存率,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甲鱼蛋白酶解产物对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付剑江;蔡锐;涂秀英;李诒光;吕红;刘红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