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为特点,呈进行性发展.COPD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作者:徐元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益肾补血汤口服联合灌肠方保留灌肠.2周为一疗程,两个疗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四周后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提高,血肌酐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补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皮鹰;钟阳红;章小稳;刘满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浅析<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桂枝的应用特点,从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平冲降逆、温经通脉、温通心阳、温肾化气等6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求仲景遣药组方之妙.
作者:于海;李秀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水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13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与针刀结合水针和水针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6.15%,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刀结合水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水针治疗.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江西雷公藤各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Dikma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分钟25%A→10分钟30%A→20分钟35%A,流速1.0 mL·分-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显示,根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9.13μg/g,茎中雷公藤甲素未检出,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10.87μg/g.雷公藤根和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7-99.18%(RSD 为1.74-4.33%)(n=3 × 3)和102.02-103.33%(RSD为2.19-4.57%)(n=3×3).雷公藤甲素进样量在2-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略高于根中含量,因叶易于再生,可替代根作为制备雷公藤甲素的资源.本法能准确、简便测定雷公藤各部位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江西产雷公藤质量评价、资源开发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建群;刘一文;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以苯海拉明为模型药物,优化及研制口崩片的工艺.方法:采用CMS-Na、MCC 为崩解剂,用干粉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苯海拉明口崩片.通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处方组成,以达到短的崩解时间.结果:处方中主药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固定为25 mg,MCC 为60mg,CMS-Na 为25 mg,甘露醇60mg,山梨醇为25 mg,硬度固定在3kg/cm2 以上.本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MCC)作为填充剂和崩解剂,取代原处方中的淀粉及糊精;二是用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代替湿法制粒压片.
作者:万华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汗证是汗液外泄异常的一种病证,多为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而致,临床上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之分,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之别,但以自汗、盗汗为临床常见病证,现结合笔者临证辨治体会,将其分述如下,望同道指正.
作者:侯美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子午流注纳甲法增强常规针刺治疗经前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探寻本病治疗的更加方法.方法:在常规辩证针刺取穴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结果:子午流注纳甲法合并常规临床疗效更佳.提示:此法治疗经前综合症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牧真;侯书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辩证治疗加西药治疗) 和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
作者:黄烈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从陆英中提取三萜酸类成分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了陆英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采用85%乙醇作提取溶媒、提取两次,每次2h,能较好的提取陆英三萜酸类成分;采用三次水沉除杂和0.1%活性炭脱色处理后,陆英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能达到90%以上.结论:该方法能较好提高陆英三菇酸的得率和纯度.
作者:严建良;吴安明;何杨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王某,女, 40岁, 教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自述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初曾服中西药物治疗,症状减轻,间歇期长短不等.近2年症状加重,口疮反复发作, 此起彼伏,溃疡数目增多,多时可达十余个,服药物治疗效不佳.现症见:口疮反复发作,间歇期7-10天,且每于经前1周左右或劳累后诱发或加重.
作者:谢晓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动眼神经麻痹多由脑外伤、眼外伤、颅内感染、糖尿病、脑梗塞、肿瘤等损伤或压迫眼运动神经所致.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头向健侧歪斜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培培;张永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本文介绍浙江省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种类,地理分布,本草记载,临床疗效等.并对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作者:陈京;徐攀;姚振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直径的樟树茎枝与樟树根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止泻及肠运动的作用,为樟树茎枝替代肠炎宁糖浆处方中主要成分樟树根的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 通过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实验观察测试药物抗炎作用;(2)通过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测试药物的镇痛作用;(3) 通过新斯的明致小鼠推进功能亢进的小肠运动实验研究测试药物对肠功能的影响;(4) 通过蓖麻油致小鼠泄泻实验研究测试药物的止泻作用.结果:直径2-3cm、直径3cm 以上的樟树茎枝能明显降低小鼠依文思蓝的渗出量而具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作用;直径3cm 以上的樟树茎枝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具外周性镇痛作用;1-2cm 的樟树茎枝能明显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肠推进功能亢进作用.结论:樟树茎枝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肠蠕动作用,与樟树根具有抗炎和抑制肠蠕动作用比较,两者作用具有相似性,樟树茎枝作用甚至强于樟树根.
作者:龚琴;陈兰英;罗颖颖;陈筱;王木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从阴虚与痰湿相兼致病的病理关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施治用药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善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概念内涵的分析,认为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文化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气一元论的本体观念、调和致中的价值取向以及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
作者:于学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疏通调理足阳明胃经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足阳明胃经上的有效腧穴,采取针刺疏通调理足阳明胃经法,使经络和腧穴的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治疗肥胖症60例,结果:显效21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经T 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该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并对血脂及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胡伟勇;邹娴;薛云姝;曹正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Thl/Th2平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反复力竭模型组(B组),反复力竭模型+针刺足三里组(C组),B、C组在每天按递增负荷进行游泳训练,C组在游泳任务完成后20分钟对血海穴位进行20分钟针刺,B、C组在完成相应运动后8h采集外周血和脾脏,并记录大鼠状态和力竭游泳时间,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γ、IL-4含量,对脾脏进行称重.结果: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优于B组;大鼠脾脏指数与A组比较,B、C组显著下降,B组和C组的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C组显著高于B组(p <0.05),C组的IL-4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0.01),B组的IFN-γ/ IL-4则显著低于A组(p <0.05),C组显著高于B组(p <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可以补益元气,调理气血,温中升阳,调理阴阳等功效,从整体上调控免疫平衡,纠正由于过度运动导致的Thl/Th2平衡向Th2漂移,并维持其平衡,增强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作者:苏利强;张玮;赵广高;郑里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病变,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患者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痛苦较大[1].西医药物治疗以性激素导致患者较长时间闭经为主要手段,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大,终多选择手术治疗[2].中医辨治有一定优势,既可缓解症状,又可调经治本.
作者:杜欢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在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针灸也不例外,针灸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临床正确辨证施治原则下使用针灸防治疾病时出现的、非预想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或有害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组织器官损伤、交叉感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虚弱、过敏反应)等,由于临床错误的使用导致的其他意外情况,以及造成的患者疾病加重的情况.笔者在临床上碰到2例患者,针灸后癫痫发作,将对其介绍及分析,希望给临床针灸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戴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