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湿病证治规律的临床应用

章浩军;范文东;林麟

关键词:伤寒论, 湿病, 辨证规律, 临床应用
摘要:通过病案分析,探讨<伤寒论>湿病证治规律在临床上的应用.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浆法,以10%乙醇溶液1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分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45 分钟时的平均溶出度不低于90%,样品溶出均一性良好,野黄芩苷在20~16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45%),重现性良好(RSD为0.2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能满足控制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作者:熊魏;彭红;徐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阐述中药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中药可以改善软骨退变过程中软骨组成及代谢紊乱,调节骨性关节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氧自由基的损伤,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骨内压以及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等等,为中药治疗骨关节炎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蔡美煌;修忠标;江陟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凉血地黄汤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顽固性湿疹41例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顽固性湿疹疗效.方法:81例顽固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l例,用凉血地黄汤联合蓝科肤宁治疗,对照组40例,用蓝科肤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总有效率62.5%.结论:凉血地黄汤联合蓝科肤宁治疗顽固性湿疹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蓝科肤宁.

    作者:赖登红;杨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洪亮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验

    洪亮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科研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独到的见解,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以来,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经验简单介绍如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不仅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其主要是单疱病毒Ⅰ型 (HSV-Ⅰ)感染眼部引起,该病毒是一种常感染人的DNA病毒.本病有原发和复发两种,原发者约10%有临床症状,故极为少见.临床以复发多见,多为单眼.属中医

    作者:沈志华;李汝杰;左志琴;邱足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拟川楝竹茹三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

    目的:观察自拟川楝竹茹三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5例 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自拟川楝竹茹三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泮托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自拟川楝竹茹三七汤治疗RE疗效确切,有推广意义.

    作者:唐友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药物加入方法对良肤乳膏有效成分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

    采用Taguchi实验设计良肤乳膏药物加入方式,采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药物不同加入方法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及甘草次酸的累积透过量、渗透速率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药物加入方式对良肤乳膏中主要有效成分经皮渗透性无显著影响,药物经皮渗透性均良好.

    作者:任红;陈丽梅;王森;陈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近红外光谱用于杏香兔耳风提取过程含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用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法在线分析杏香兔耳风提取过程中绿原酸成分含量.方法:现场收集杏香兔耳风提取液样品,测定绿原酸成分的含量,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图谱,用偏小二乘(PLS1)法分别建立NIR光谱与含量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提取过程中收集的预测集样品进行含量预测来验证所建模型.结果:香兔耳风提取液NIR光谱与绿原酸含量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92,外部样品预测平均相对偏差为5.44%;该方法精密度2.58、稳定性1.08%,预测回收率104.1%.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直接进行香兔耳风提取过程的现场含量分析.

    作者:王木兰;耿炤;胡浩武;屈战果;沈丽琴;梅玲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为主治疗肩周炎70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接受治疗的70例病患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34-62岁;左肩33例,右肩37例;病程3周-2年.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70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有不同程度的外展、外旋、后伸障碍,经X线、CT、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

    作者:李长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软膏中秦皮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紫花地丁软膏中的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岛津 Wond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8∶92),流速1.0 mL/分钟;检测波长为353 nm;结果:秦皮乙素进样量在0.0448-0.896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0.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花地丁软膏中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常亮;陈珍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S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MSCT(多层螺旋CT)的MPR/(多平面二维重建)、VR(三维重建)在骨伤科中的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比较60例关节内骨折患者的X线片、传统CT扫描、MSCT二维重建,对照手术所见,显示各自的诊断意义及价值.结果:X线片是骨科常用、基本的检商方法,但对于复杂关节内骨折易漏诊,且不易确定骨折类型:传统CT扫描可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但不够直观;MSCT经后处理获得MPR、VR图像显示关节内骨折非常清楚明了,直观效果好,是臼前比较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有相当高的诊断学指导意义.

    作者:汪琦;卢阳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伏灸加穴位贴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25例

    目的:探讨三伏灸并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按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伏灸并穴位贴敷法.结果:连续治疗3年后,治疗组小儿哮喘发作症状(咳嗽、喘息、胸闷)明显减轻、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三伏灸+穴位贴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连续治疗三年后疗效更显著.本法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陈团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相关病名探讨

    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诊治是通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并作出概括性的判断后辨证施治.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临床表现有差异,根据其临床表现探讨中医相关病名对认识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国中;徐珊;张永生;朱飞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膝骨性关节炎50例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内服,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2组疗程均20天;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积分及指数总积分等骨关节指数(WOMAC)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值得肯定.

    作者:刘俊峰;张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从三仁汤临床应用谈异病同治

    从三仁汤临床应用探析异病同治之渊源及内涵.认为异病同治是中医传统治则之一,后人在继承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涵、适用范围,并加以发展和创新.

    作者:蔡行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伤寒论》湿病证治规律的临床应用

    通过病案分析,探讨<伤寒论>湿病证治规律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章浩军;范文东;林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骨折35例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35例儿童四肢骨折病例,经过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13岁,平均6.8岁;左侧20例,右侧15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肱骨干15例(A2型),桡骨小头骨骺骨折2例(A2型),尺桡骨干8例(A1型3例,A2型4例,A3型号1例),股骨干7例(A2型1例,A3型2例),胫骨3例(A2型2例,A3型1例)[1]2 手术方法2.1 骨折复位全麻成功后,先在C臂机透视下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将骨折端复位,使其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

    作者:彭伟军;邓伟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手段多样,但有效率低.综合运用针刀、牵引、口服中药及结合西药脱水,营养神经和功能锻炼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低,预后较好.

    作者:刘金钟;许明健;苏占国;詹艳辉;郭文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黄泡腾片纯化工艺考察

    目的:考察三黄泡腾片的纯化工艺,筛选佳纯化方法.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壳聚糖澄清剂法、水提醇沉法及酸碱法等纯化方法,以有效成份大黄素、大黄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并优化大黄、黄连、黄芩药材提取液的不同纯化工艺.结果:大黄采用D101大孔树脂法,黄连采用酸沉后调pH至5,黄芩采用酸沉法分别进行纯化处理效果较好.结论:所优选的纯化工艺能有效的确保主要成分的含量且浸膏得率相对较低,有利于三黄泡腾片等系列制剂的研究.

    作者:郭慧玲;向竹枝;谢颖;胡律江;金鑫;赵晓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美心律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是同步记录的体表心电图12导联间长QT间期与短QT间期的差值,它反映心电图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开始及结束均延缓,造成不同血液供应部位心肌复极结束的时间差异是QT间期离散度延长的机制.因此临床上常作为一种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等心脏事件的指标,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危险分层.

    作者:马琍;汤继海;龚菊梅;陈章生;徐泽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结合腰椎牵引治疗116例.结果:临床痊愈75例占64.7%,好转39例占33.6%,无效2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中药结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

    作者:刘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