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亮;应伟奡;胡清涛;路喜安;李士瑛
目的 探讨奈达铂(NDP)联合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NDP 80 mg/m2,d1,CF 100 mg d1-5,5-Fu 500 mg/m2,d1-5微量泵持续输注.结果 25例患者中,2例CR,15例PR,有效率68%,主要毒副反应为血小板、白细胞下降,轻度消化道反应,无肝肾、心脏损害.结论 NDP+CF/5-Fu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病人耐受性好.
作者:刘峻峰;何续逊;严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6例病灶分布较为分散,呈圆形或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3例,小为4.1 cm×4.3 cm×2.2 cm,大病灶呈类圆形,约7.1 cm直径.CT呈高密度2例,低密度1例.MRI上T1WI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T2WI上呈等信号2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病灶内见出血2例、出现坏死囊变2例,见血管流空现象5例、脑膜尾征2例、周围见轻度水肿1例,中度水肿3例,重度水肿2例.CT和MRI增强后均强化显著,其中不均匀强化4例,较均匀强化2例.颅骨骨质破坏1例,呈虫蚀状改变.肿瘤均有较明显占位效应.进行了MRV、MPA成像各1例,能显示肿瘤所致之周围血管及静脉窦之改变.结论 颅内HPC与脑膜瘤的鉴别较为困难,CT和MRI结合有助于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MRA和MRV能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情况,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有帮助.
作者:祝跃明;金中高;姚振威;周林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咽旁间隙肿瘤发病率较低,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肿瘤类型多样,解剖结构复杂,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临床上对这部分病人的治疗相当慎重,并进行各种术式的探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1994年-2002年7月我院收治的咽旁间隙肿瘤42例手术情况如下:
作者:缪爱林;徐普庆;邱椿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端粒(telomere)与端粒酶(telomerase)的研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热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端粒和端粒酶已有较多的认识.1985年由Creider[1]从四膜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端粒酶.
作者:姚伟明;王波;姒健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高通量分析原发性肝癌与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探索与疾病进展相关的靶基因.方法 抽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的总RNA,应用芯片实验室(Lab-on-chip)进行RNA质量检测;总RNA纯化后进行逆转录cRNA合成、荧光标记和纯化,将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cRNA探针分别与Agilent寡核苷酸芯片(21,074探针)进行杂交,洗涤后应用Agilent Scanner获取图像,Feature Extraction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挑选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SYBR GreenI染料掺入的荧光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 (1)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的总RNA质量高,反转录cRNA及荧光标记质量好;(2)2倍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共420个,下调基因共552个,其中包括上调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基因(MMP)-9、-11和-12;(3)挑选5倍上调基因MMP-12为代表,以β-actin为内对照的real time RT-PCR结果提示,MMP-12在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的2-△ct值分别为0.0030、0.0028和0.0020.结论 (1)应用Agilent寡核苷酸芯片高通量、高效率地分析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筛选新的治疗靶点;(2)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基因、多步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MMP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涉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切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刘秀峰;施瑞华;张国新;秦叔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体检组,20例肺良性疾病组及肺癌组92例,用罗氏2010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CEA、Ca125、Ca153、Ca199、NSE、CYFRA21-1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Ca199,、NSE、CYFRA21-1的阳性率分别为52.2%、58.7%、35.9%、30.4%、28.2%、60.8%,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P<0.01),六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在肺癌中的灵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了3组优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CEA+Ca125+NSE、CEA+Ca125+CYFRA21-1、CEA+Ca125+NSE+CYFRA21-1.结论 单项检测灵敏度低,联合检测对各类型肺癌有较高的阳性率,灵敏度和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凤敏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死亡原因几乎都是远处转移所致.因此,了解与乳腺癌转移有关的基因对乳腺癌转移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张慧娟;张丽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高等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包括G1、S、G2和M四个时相,存在多个检查点(checkpoint)调节各时相间的转换及细胞周期进程,其中较为关键的是G1→S和G2→M这两个检查限速点,尤以G1→S为重要.
作者:苟文;肖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DX2、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情况.结果 CDX2、PTEN与肿瘤的TNM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浸润程度有关.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r值为0.406.二者与ki67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4和-0.511).三者联合分析显示:CDX2(+)PTEN(+)组的ki67平均标记指数显著低于单独CDX2(+)或PTEN(+)组,或共同表达阴性组.结论 在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方面PTEN对CDX2有调控作用.CDX2、PTEN及ki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恶性程度的判断.
作者:杨周亮;应伟奡;胡清涛;路喜安;李士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浸润到肿瘤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TAMs与肿瘤细胞共生,肿瘤细胞为TAMs提供存活因子,TAMs产生血管生成因子来响应肿瘤的微环境.本文综述了TAMs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TAM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燕;孔爱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胃癌、肠化及非典型增生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抗体的阳性率,以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靶蛋白免疫沉淀法检测118例胃癌、肠化及上皮内瘤变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抗体的阳性率,研究端粒酶与不同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分型、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分析端粒酶抗体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35例阳性,阳性率为66.6%;上皮内瘤变6例阳性,阳性率30%;肠化组8例阳性,阳性率17.8%;对照组0例阳性,阳性率为0.三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与肠化组之间、胃癌组与非典型增生组之间、肠化组与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端粒酶抗体阳性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内镜分型、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酶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胃黏膜癌变的一项独立的预测指标;肠化和非典型增生患者外周血端粒酶阳性率增高,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波;殷新光;杨志宏;宋震亚;朱永良;赵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人骨肉瘤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生长特性和生物学性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建立了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作用,骨肉瘤鸡胚移植瘤中,MMP-9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r=0.855).结论 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易于复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是研究骨肉瘤诱导血管生成的较好动物模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中MMP-9表达水平与骨肉瘤诱导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作者:王利宏;蔡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粘膜肠化生中p53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美兰染色,对胃癌79例,胃粘膜异型增生23例,胃粘膜肠化生21例进行p53蛋白表达及HP检测并与56例慢性胃炎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组、胃粘膜异型增生组及胃粘膜肠化生组的HP感染率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122例HP阳性者p53蛋白表达80例,阳性率65.6%,58例HP阴性者p53蛋白表达5例,阳性率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癌的进展过程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HP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袁慧敏;徐黎明;袁秋雁;徐国琴;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青年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AgNOR计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AgNOR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单克隆抗体,研究32例青年乳腺癌和36例绝经后乳腺癌的ER表达与AgNOR的关系.结果 青年乳腺癌17例(53.13%)E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20例(55.56%)ER阳性;青年乳腺癌ER阴性组AgNOR计数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绝经后乳腺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青年乳腺癌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低;而在绝经后乳腺癌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韩玉贞;李冰;吕增华;朱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顺铂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对Survivin基因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五种肿瘤细胞系: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10)、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人喉癌细胞(Hep-2)、人胰腺癌细胞(PC-2),应用RT-PCR方法检测顺铂作用后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五种肿瘤细胞系中Survivin基因均有较高的表达,顺铂对SGC-7910、HO-8910、HO-8910pm细胞系中Survivin基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Hep-2、PC-2细胞系在顺铂作用后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正常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顺铂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基因诱导SGC-7910、HO-8910、HO-8910PM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功效,而对Hep-2、PC-2细胞系Survivin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
作者:刘巍巍;马珊珊;史立军;孙博;王菁华;曹京燕;李呼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58例胃癌,23例异型增生和25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TEN在正常胃黏膜,胃异型增生和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69.57%和44.83%.PTEN在胃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胃异型增生,正常胃黏膜.进展期胃癌PTEN阳性率低于早期胃癌,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的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未转移和高中分化腺癌;随着浸润深度的加深,PTEN的阳性率依次降低.结论 PTEN的下调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TEN表达可能对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有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郑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促凋亡基因Bim与肿瘤相关抗原SC3A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中Bim与SC3A的表达.结果 Bim与SC3A在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和81.8%,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im与SC3A在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中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im与SC3A表达的改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检测Bim、SC3A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检出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秦维香;张晓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后程超分割放疗联合5-Fu、CF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放组和单放组.化放组先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 Gy次,1次/日,5次/周),剂量达到40 Gy时改为后程超分割放疗(1.2 Gy次,2次/日,10次/周),使总剂量达到68.8 Gy,分44次,6.4周完成.于放疗的第一天开始给予CF 200 mg、5-Fu 750 mg静滴,1次/日,连续10天,间隔4周后再继续按上述方案化疗一周期.单放组仅行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为64 Gy,6.4周完成.结果 化放组和单放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和29%,近期疗效化放组优于单放组(P=0.042).化放组和单放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0%、10.4%和61.9%、26.8%、5%,两组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O.045).化放组和单放组出现1-2级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分别为47.5%和33%,出现3级者各为5%,两级无显著性差异(P=0.631).血液系统毒性单放组中1级反应占19%,未出现2-4级反应,化放组中出现1级反应者占33%,2级反应者占14%,化放组较单放组严重(P=0.027).结论 后程超分割放疗联合5-Fu、CF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均优于单放组,毒副反应程度较轻,可以为患者耐受.
作者:曲媛媛;葛晓峰;尤庆山;漆云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87例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年来收治经病理证实的87例小肝癌的手术情况,87例均行非规则性肝切除,其中局部切除56例,肝段切除9例,肝叶切除8例,肝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7例,肝切除+门静脉取栓术5例,术后复发再切除3例.结果 87例小肝癌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7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9%、71.5%、60.1%,术后二年内复发率为28.6%.结论 手术切除是小肝癌治疗的佳选择,术前B超、CT定位结合术中B超检查是手术切除直径≤2.O cm的微小肝癌的关键.
作者:乔士兴;刘锋;闫光志;金炎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