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明;吴穷;李庆文;章尧
目的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16例为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皮髓质期增强较明显,增强度>85Hu.3例乳头型肾细胞癌血供不丰富,皮髓质期无明显增强,增强度<80Hu.91.6%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54%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70.8%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于皮髓质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假包膜,棘状突,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肾细胞癌的增强度对其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臧达;徐坚民;杨鹏;龚静山;饶梓彬;胡丽霞;李肃;贾贵静;王晓枚;庞春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5%~10%.HNPCC又被称为Lynch综合症,并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LynchⅠ型(无肠外肿瘤)和LynchⅡ型(有肠外肿瘤).
作者:张啸天;郭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通过二氯化钴(CoCl2)诱发细胞生存的缺氧环境,探讨缺氧对胰腺癌PC-3细胞株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在PC-3细胞株中的表达,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测CoCl2与PC-3细胞COX-2表达间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胰腺癌PC-3细胞株中存在COX-2的表达,CoCl2可上调细胞中COX-2的表达,并且与COX-2表达间表现出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的依赖性关系.结论胰腺癌PC-3细胞株中存在着COX-2的表达,缺氧可诱导COX-2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谢传高;诸景辉;魏树梅;徐选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顺铂膀胱粘膜下注射及术后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采用术前60~90min行膀胱内灌注顺铂50mg,术中用α-2b干扰素300万U加顺铂30mg,生理盐水稀释60ml~80ml行瘤体周围粘膜下广泛注射,并于术后应用两药联合灌注(α-2b干扰素300万U+顺铂50mg).B组50例仅用顺铂,方法和剂量同A组.结果101例获得随访5~10年,平均7年.A组和B组存活率分别为73.5%(36/53)和67.4%(31/4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复发率和无瘤存活率分别为26.5%(13/53)和62.3%(33/53)及45.8%和41.7%(20/48),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α-2b干扰素加顺铂粘膜下注射及术后灌注可有效的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降低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效果优于单用顺铂或干扰素,两药联合有相加和合成作用.
作者:张建国;史海军;程远合;马建新;鲁功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ⅢA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技术问题.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ⅢA期乳腺癌保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诊治经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3例患者的肿瘤和淋巴结均有明显缩小,其中1例获得了组织学上的完全缓解;术后无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分别随访40、20、11个月,至今尚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的病例.结论部分ⅢA期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可以获得保乳机会,并有望获得和传统根治术相似的疗效.
作者:张勇;秦贤举;倪旭东;吴铮;陈问潭;赵大方;李文如;赵纲;张华;成剑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c1-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5例乳腺癌进行bcl-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45例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8.9%.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学Ⅰ级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占90.9%,显著高于Ⅱ级(62.5%)和Ⅲ级(33.3%,P<0.01).生存≥5年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为79.3%,显著高于生存<5年级(50.0%P<0.05).结论乳腺癌bcl-2蛋白表达阳性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高,患者预后好.
作者:徐云峰;毕铁男;尚贤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年间恶性肿瘤死亡比例进行分析,探讨了恶性肿瘤的病死情况.方法从单病种死亡情况、病死率年度分析、年龄组、性别构成比四个方面对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居多,胰腺恶性肿瘤病死率高,50~69岁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高发年龄,男性病死率超过女性.结论对恶性肿瘤死因进行分析,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恶性肿瘤的病死率.
作者:周立东;苍柏;陈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放射性黏膜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分成治疗组(放疗+谷氨酰胺)30例,对照组(放疗)33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两组放射治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方法,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65~76 Gy/6.5~8周;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颗粒冲服,预防剂量为5g/次,2次/日;治疗剂量为5~7.5g/次,3次/日;两组均有放疗增敏化疗的病例,采用药物为顺铂20mg/日,连用5天,5-氟脲嘧啶500mg/日,连用5天,共用两个周期.结果按CTC 2.0版毒性分级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级20例和7例,1级9例和15例,2级1例和8例,3级0例和3例,两组均无4级毒性发生,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谷氨酰胺对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减轻放疗与化疗并用引起的黏膜反应.
作者:王瑞芝;王春波;陈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肺腺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肺腺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先行常规分割放疗至靶区部剂量40Gy,缩野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至靶区部剂量为72~75Gy,常规分割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至肺癌部剂量亦为72~75Gy.结果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及常规分割放疗组的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约为39%(11/28)、14.3(4/28)三年无瘤生存率分别约为25%(7/28)及7.1%(2/28)(P<0.05),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发生率分别为32%(9/28)及14.3%(4/28).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提高了3年实际生存率,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发生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
作者:王玉英;陈宗祥;王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新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使得许多肿瘤由原来的姑息性治疗进入到了根治性治疗的阶段,而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提高,使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更趋于完善和统一.
作者:柳影;程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在喉鳞癌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56例喉鳞癌cyclin D1和p5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6例喉鳞癌中p53和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8%、42.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53表达和较差的预后相关(P<0.05),cyclin D1表达阳性患者有预后较差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53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喉鳞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魏明辉;卢永田;聂国辉;崔永华;钟瑞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良、恶性腹水细胞中的活性,初步确定能否作为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标记物.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51例腹水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并同时测定CEA、LDH含量,检测染色体、查找肿瘤细胞等.结果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腹水细胞中阳性率高(27/32,84.38%),良性腹水细胞中阳性率低(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腹水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率均不及腹水端粒酶活性,与其相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恶性腹水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呈阳性,可望成为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俊勇;葛秀兰;于英杰;刘吉勇;贾继东;王宝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的化学方法检测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9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和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1%和9.2%.MMP-9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高,Ⅰ级与Ⅲ级、Ⅰ级+Ⅱ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与肿瘤大小、转移及预后相关.结论MMP-9和TIMP-2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吴小红;郭继华;宋鸿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MP-9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SP法)检测55例胆管癌MMP-9表达情况.结果在胆管癌中加MMP-9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在胆管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和腺鳞癌中,MMP-9阳性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MMP-9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MMP-9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结论MMP-9阳性表达与胆管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MMP-9检测将有助于评估肿瘤侵袭转移潜能.
作者:杨定忠;王作仁;何晶;杜立学;胡海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临床研究CAP-NVB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治疗30例非小细胞肺癌NVB25 mg/m2第1、8天+CTX400 mg/m2第1天+ADM40mg/m2第1天+DDP 40mg/m2第1天,3~4周为一周期.2~4周期为1疗程.结果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0例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4例进展(PD),毒性反应0~Ⅱ度.结论CAP-NVB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一用NVB或CAP方案,毒性无明显增加.
作者:张君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病人尿脱落细胞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尿液标本经适当处理后,采用RT-QCR方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CK-20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了解其能否为膀胱癌的一种无创检测手段.结果CK-20mRNA表达在膀胱癌病人尿中阳性率为40.48%(17/42),在浸润性肿瘤病人尿中阳性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病例中阳性率(60%)比初发者中(22.73%)明显要高(P<0.05).但在所有正常对照者尿中均无表达.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可以作为膀胱癌的一种无创诊断及筛查手段.
作者:狄金明;吴穷;李庆文;章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时PML-RAR α mRNA与细胞分化、凋亡的关系.方法用NBT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CD11b、CD33的表达检测细胞分化,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用巢式RT-PCR法检测NB4细胞中PML-RAR αmRNA.结果TanⅡA能增强NBT还原能力、升高CD11b而降低CD33、降低细胞增殖指数、增加凋亡细胞,但不影响PML-RAR α mRNA表达.结论TanⅡA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而不抑制PML-RAR α融合基因转录.
作者:黄纯兰;羊裔明;刘志刚;孟文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螺旋CT对肺野内转移性肿瘤的检出价值.方法采用25mm/秒、20mm/秒的床速对9例恶性肿瘤肺转移的病人进行扫描,对普通CT所拍出的病变图像及螺旋CT所拍出的录像相比较.结果普通CT检出转移性病灶120个,其中肺尖区12个,中央区91个及膈肌下区17个;螺旋CT检出肿瘤82个,平均直径为5.6mm、9mm和9.5mm,平均8.6mm.25mm/秒的速度,肺尖区的检出率较中央区及膈肌下区为低.而按20mm/秒的速度进行扫描时,肺尖区的检出率不及中央区,而优于膈肌下区.结论螺旋CT对肺中下肺野转移性肿瘤的检出具有价值.
作者:徐向英;田岛广之;隈崎达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由4种均一的受体HER1至HEHER4组成,是具有刺激生长活性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乳腺组织的正常发育和分化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阵;李长征;王哲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自身对照设计,对随机选择的181例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患者的超声、CT以及二者联合三种方法检查结果行前瞻性比较.结果超声、CT、超声联合CT对下列指标的观察结果分别为:(1)肺门肿块检出率89%、79%、92%(P<0.005);(2)肺门肿块边缘的界定92%、60%、95%(P<0.005);(3)不张肺内多发肿块的检出例数17例、5例、17例;(4)肺门、纵隔转移淋巴结检出为8例、40例、43例;(5)发现其它肺叶转移者为11例、25例、27例.结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超声检查时在肺门肿块、不张肺内多发肿块的检出界定方面可弥补CT的不足,两者互补可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时平;梁凯;那丽莉;马雅;赵英杰;王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