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玲;方智野;陈桂莲
目的本文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瘤苗治疗,探讨自体异构化肿瘤疫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与对照组比较,通过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检测,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细胞活性都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肿瘤疫苗有效帮助恶性肿瘤病人重建受损的T淋巴细胞网络,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目的.
作者:孙铁民;粱伟;胡晓红;孟凡娟;金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oremifene体外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Toremifene(0.24μg/ml、2.4μg/ml、24μg/ml)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以MTT法观察不同处理浓度的Toremifene对MCF-7/ADR细胞DNA合成活性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oremifene处理的MCF-7/ADR细胞出现DNA合成活性下降,抑制强度与浓度有关(P<0.05);Fas、FasL、p53和Caspase-3蛋白呈上调表达.结论Toremifene能诱导细胞凋亡;增加Fas、FasL、p53和Caspase-3基因表达;并且与启动Caspase-3凋亡信号和p53直接介导的凋亡有关.
作者:董晓群;隋广杰;马玉彦;冯占军;郭子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病例1,女,25岁,因肛旁肿物3个月,以肛脓肿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后肿物侵及整个肛周引起排便困难而转来我院.
作者:徐绍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肺癌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癌组织侵及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造成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残留,进行热灼处理,达到使肿瘤环死的目的,了解热灼后组织学改变,观察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美国产Ⅱ型高频电刀,对58例中晚期肺癌,手术中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胸膜有播散种植转移者,以及大血管受侵、气管支气管受侵者,残留不可切除的,实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使残留癌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在淋巴结清除过程中有残留者36例,占62%(36/58).术后序贯治疗55例,其中放疗加化疗17例,单纯化疗38例,失访3例.术后超过3年者21例,死亡7例,失访2例.术后超过2年者30例,死亡6例,失访1例,术后18~24个月者7例均建在.术后随访55例,两年生存(35/55)63.6%.结论对残留的癌组织施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对根治切除的目的,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作者:李沛;王强;张晓凯;卢卫平;刘宏伟;李洁;丛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性肺癌晚期多易经血行、淋巴道转移至骨、肝、脑及腹腔等部位,常出现多脏器同时转移,皮下转移是晚期肺癌远处转移少见部位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原发性肺癌伴皮下转移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王启文;曲明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探头沿乳头作放射状扫查的方法,对40例乳头溢液(或溢血)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0例患者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符合率100%,疾病总准确率70%,与钼钯X线造影的准确率75%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疾病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陈忠民;高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能否降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c-erbB-2基因的表达,以及能否抑制其细胞增殖.方法将c-erbB-2 ASODN及其对照序列(空白对照和错配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应用Western blot观察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然后应用MTT观察细胞增殖.结果c-erbB-2 ASODN能特异性下调MCF-7细胞c-erbB-2蛋白,而且能抑制其细胞增殖.结论实验结果认为应用c-erbB-2 ASODN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可行性.
作者:杨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89Srcl2对肺癌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1例肺癌多发性骨转移伴疼痛患者静脉注射89Srcl2治疗后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失18例,总有效率达到85.7%;治疗后骨显像发现转移灶消失或基本消失62处;治疗后有3例病人出现轻度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心、肝、肾几乎没有影响.结论 89Srcl2对缓解肺癌骨转移瘤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可重复用药.
作者:王琤;周义林;张军盛;徐慧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对5-Fu不同浓度引起细胞凋亡信号传导路径的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5-Fu高浓度(1mM)及低浓度(0.1μM)引起HL-60细胞凋亡时DNA断片进行了检测,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法对Caspase-8,9(Cysteinyl aspartic acid-protenase)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5-Fu高浓度时癌细胞24小时引起细胞凋亡,低浓度时可以引起细胞凋亡,但需要72小时.高浓度处理时发现Caspase-8,9被活化.而低浓度处理时,未发现Caspase-9被活化.结论上述结果分析作者认为,由5-Fu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如下:高浓度时通过Caspase-8活化直接引起Caspase-3活化,以及Caspase-8活化导致Caspase-9被激活再激活Caspase-3两个途径引起细胞凋亡.而低浓度时只经过从Caspase-8活化直接引起Caspase-3活化的单一途径.
作者:邢德君;程颖;田沼靖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1岁.于2002年6月3日因渐进性进食吞咽困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不大.
作者:冯济龙;黄立新;屈艳丽;袁忠平;杜丹;崔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青年人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79例老年胃癌(≥60岁),11例青年胃癌(≤4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是其主要的消化道症状.老年组吞咽困难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而呕吐、黑便则老年组低于青年组(P<0.05).病程<3个月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胃癌发生部位:胃窦、胃角癌青年组高于老年组,贲门、胃底癌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多为BorrmannⅢ型、Ⅳ型,老年组多为Ⅰ型、Ⅱ型.病理组织学显示: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为主,而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随访结果:一年生存率青年组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青年组胃癌较老年组胃癌相比,其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分化强度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临床医师要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警惕性,特别是对青年胃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姚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536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纤支镜镜下表现,按其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结果老年组101例中诊断为肺癌30例(29.7%),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1.98%).非老年组435例中诊断为肺癌15例(3.45%),支气管内膜结核17例(3.91%).老年组的肺癌百分比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0例老年组肺癌患者中以鳞癌多,占53.33%,其次是腺癌(26.66%).15例非老年组肺癌患者中以未分化癌为主,有6例,占40%.非老年组肺癌中未分化癌的百分比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肺癌镜下表现为管内增殖型者常见为鳞癌(62.07%)和未分化癌(20.70%),而管壁浸润型中腺癌的比例大(5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肺癌在纤支镜下所见征象与病理类型相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易耐受.
作者:张清玲;方智野;陈桂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顺为铂作用于A2780及AD60细胞株.在MTT法测定耐药倍数基础上,用ABC检测PCNA表达.结果MTT测定MD60的耐药倍数为2.4.A2780 PCNA的表达低于AD60,且随药物浓度的递增染色较耐药组明显变浅.A2780、AD60相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细胞株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细胞毒性药物的化学敏感性呈负相关.
作者:秦薇;杨元先;王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以双铂为主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耐受性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CBP-DDP-VP16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CBP200~300mg/m2,第1天,静点,DDP40~60mg/m2,第8天,静点,Vp16 100mg/m2第1天至第5天,静点.21天重复.结果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总有效率79.6%,CR率12.8%.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69.2%.结论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好,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刘显红;于惠民;程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术前化疗与未化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p53及p2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1990~1998年随访资料完整根治术后术前化疗标本33例,未化疗标本41例,石蜡切片SP染色.结果p53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0.5%,p21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7.4%.术前未化疗与化疗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38.1%(1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52.4%(17/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未化疗患者与化疗患者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前化疗患者生存期较术前未化疗患者生存期长.结论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能降低p53及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徐海;邵杰;吴军;孙凤林;马建群;卢国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高温对人舌癌细胞与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粘附性及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表达量的影响,以探寻高温治癌的机理.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37℃条件与43℃条件下加热40分钟后继续培养24小时的人舌癌细胞对Ln的粘附性及Ln-R的表达量.结果高温处理后的细胞对Ln的粘附能力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Ln-R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高温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对基质的粘附力而降低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转移力,从而达到治癌的目的.
作者:费继敏;何永文;刘流;赵德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足部软组织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出现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198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胫后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5例足部软组织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缺损.结果15例患者随访12~84个月,平均38个月.胫后血管逆性岛状皮瓣完全成活,并且无局部复发.结论小腿内侧胫后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肿瘤性软组织缺损是理想的选择.具有就近取材、皮肤色泽结构相似,操作简单的特点.
作者:李连财;李永滨;何启杰;郝克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红蛋白浓度与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自1992年3月~1997年7月选择收治晚期(Ⅲ和Ⅳa期,T3-4N2-3M0)NPC209例,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3组(贫血组:Hb<120g/L,正常组:Hb=120~160g/L,高血红蛋白组:Hb>160g/L).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晚期(Ⅲ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结论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
作者: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上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很高,有文献报道达65%~100%.我院白1970~2001年共收治小肠肿瘤1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作者:金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对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喉癌病人标本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57.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多见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组.结论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维国;成伟;刘新;杨占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