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德君;程颖;田沼靖一
患者,女性,61岁.于2002年6月3日因渐进性进食吞咽困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不大.
作者:冯济龙;黄立新;屈艳丽;袁忠平;杜丹;崔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在某些特定因素,改变肺切除术中常规首先处理肺血管再切断支气管的方法,可在肺动、静脉处理前或中间切断支气管即逆行切除术,由于离断了坚硬无延展性的支气管联系,而仅留有血管及结缔组织,使肺门松动延展便于进一步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结果将肺癌病人随机分二组,临床组(行逆行肺切除组):共516例,对照组(不行逆行肺切除组):498例.讨论两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临床组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故手术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逆行肺切除技术是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的可行方法.
作者:华新民;刘建阳;任宪伟;刘炀;李志杰;张春江;刘枫林;徐立;高锐;王佳铭;刘宇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红蛋白浓度与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自1992年3月~1997年7月选择收治晚期(Ⅲ和Ⅳa期,T3-4N2-3M0)NPC209例,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3组(贫血组:Hb<120g/L,正常组:Hb=120~160g/L,高血红蛋白组:Hb>160g/L).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晚期(Ⅲ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结论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
作者: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37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半月于2002年8月5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右肾区叩痛,余体征阴性.CT显示: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右肾下极肿瘤,体积3cm×3cm×3cm,遂行肾脏切除术.
作者:韩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做出定性诊断的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探讨该方法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确认肿瘤,并设定穿刺途径,采用日本八光21G PTC针,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和18G切割针.结果80例全部接受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40例并接受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2.50%(66例),组织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0%(36例).二种方法互补诊断正确率92.50%(74例).组织定性诊断正确率95%(76例).并发症4例(5%),其中气胸1例,咳血3例(3.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肺肿瘤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钧;赵芳;高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术前化疗与未化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p53及p2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1990~1998年随访资料完整根治术后术前化疗标本33例,未化疗标本41例,石蜡切片SP染色.结果p53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0.5%,p21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7.4%.术前未化疗与化疗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38.1%(1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52.4%(17/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未化疗患者与化疗患者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前化疗患者生存期较术前未化疗患者生存期长.结论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能降低p53及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徐海;邵杰;吴军;孙凤林;马建群;卢国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能否降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c-erbB-2基因的表达,以及能否抑制其细胞增殖.方法将c-erbB-2 ASODN及其对照序列(空白对照和错配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应用Western blot观察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然后应用MTT观察细胞增殖.结果c-erbB-2 ASODN能特异性下调MCF-7细胞c-erbB-2蛋白,而且能抑制其细胞增殖.结论实验结果认为应用c-erbB-2 ASODN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可行性.
作者:杨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对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喉癌病人标本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57.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多见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组.结论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维国;成伟;刘新;杨占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显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药物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1mg/ml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2mg/ml、5mg/ml、10mg/ml抑制细胞生长,呈量效关系;2mg/ml药物作用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细胞凋亡现象并发现显著的S期阻滞;透射电镜可见胞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氧化苦参碱在体外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将其阻滞在S期,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李龙江;陈志琼;郑元义;汤为学;余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Ⅰ、Ⅱ期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4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腔内A点放疗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补充放疗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求生存率,差异检验用log-rank,多因素采用Cox模型.结果124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96.7%,5年生存率为70.2%.单因素有显著意义的为病理、临床分型和盆腔淋巴结阳性等3项因素,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要彻底清扫淋巴结及提高辅助治疗手段,对改善子宫颈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桂林;谢榕;黄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CBRH-3肝癌细胞株建立大鼠肝癌模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对皮下癌结节取不同的放射剂量一次性照射,观察照射前后肿瘤大小,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凋亡率、细胞周期.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4小时后,肿瘤体积缩小,并与放射剂量呈正相关,随照射剂量的增大凋亡发生率、BCL-2表达率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G2期受阻滞.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疗效确切,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丁田贵;尹立杰;彭兆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以双铂为主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耐受性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CBP-DDP-VP16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CBP200~300mg/m2,第1天,静点,DDP40~60mg/m2,第8天,静点,Vp16 100mg/m2第1天至第5天,静点.21天重复.结果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总有效率79.6%,CR率12.8%.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69.2%.结论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好,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刘显红;于惠民;程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oremifene体外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Toremifene(0.24μg/ml、2.4μg/ml、24μg/ml)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以MTT法观察不同处理浓度的Toremifene对MCF-7/ADR细胞DNA合成活性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oremifene处理的MCF-7/ADR细胞出现DNA合成活性下降,抑制强度与浓度有关(P<0.05);Fas、FasL、p53和Caspase-3蛋白呈上调表达.结论Toremifene能诱导细胞凋亡;增加Fas、FasL、p53和Caspase-3基因表达;并且与启动Caspase-3凋亡信号和p53直接介导的凋亡有关.
作者:董晓群;隋广杰;马玉彦;冯占军;郭子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对侵犯深度判定的准确率达88.5%,对转移淋巴结判定的准确率达96%,能够很好显示病变范围、侵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T分期与病理分期基本相符.结论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于术前推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修石;李玉莲;于树江;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肺癌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癌组织侵及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造成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残留,进行热灼处理,达到使肿瘤环死的目的,了解热灼后组织学改变,观察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美国产Ⅱ型高频电刀,对58例中晚期肺癌,手术中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胸膜有播散种植转移者,以及大血管受侵、气管支气管受侵者,残留不可切除的,实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使残留癌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在淋巴结清除过程中有残留者36例,占62%(36/58).术后序贯治疗55例,其中放疗加化疗17例,单纯化疗38例,失访3例.术后超过3年者21例,死亡7例,失访2例.术后超过2年者30例,死亡6例,失访1例,术后18~24个月者7例均建在.术后随访55例,两年生存(35/55)63.6%.结论对残留的癌组织施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对根治切除的目的,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作者:李沛;王强;张晓凯;卢卫平;刘宏伟;李洁;丛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讨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及术后抗癌药物温热治疗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我院自2000年135例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灌注及腹腔留置引流管术后两周腹腔灌注,并根据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癌药物.结果135例病人的治疗中无明显毒副作用,使肿瘤患者得到了好的治疗.结论进展期胃癌均有必要根据肿瘤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癌药物进行术中及术后的腹腔温热治疗.
作者:胡民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9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病人静脉滴注艾本.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结论获本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成;张彩霞;王立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536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纤支镜镜下表现,按其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结果老年组101例中诊断为肺癌30例(29.7%),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1.98%).非老年组435例中诊断为肺癌15例(3.45%),支气管内膜结核17例(3.91%).老年组的肺癌百分比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0例老年组肺癌患者中以鳞癌多,占53.33%,其次是腺癌(26.66%).15例非老年组肺癌患者中以未分化癌为主,有6例,占40%.非老年组肺癌中未分化癌的百分比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肺癌镜下表现为管内增殖型者常见为鳞癌(62.07%)和未分化癌(20.70%),而管壁浸润型中腺癌的比例大(5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肺癌在纤支镜下所见征象与病理类型相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易耐受.
作者:张清玲;方智野;陈桂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35例病人,男27例,女8例,年龄29~77岁.均采用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病人125个病灶,瘤周水肿89个.增强前发现病灶8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25例.脑转移实质性病灶84个,部分囊变坏死19个,完全囊变22个.原发恶性肿瘤肺癌22例,脑内胶质瘤5例,肾癌、结肠癌、鼻咽癌及淋巴肉瘤各2例.结论脑转移瘤中肺癌转移多见;多发性脑转移瘤可有多种形态;小脑出现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到转移瘤的可能.
作者:张永革;李刚;张宏远;王志红;张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瘤苗治疗,探讨自体异构化肿瘤疫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与对照组比较,通过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检测,观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细胞活性都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肿瘤疫苗有效帮助恶性肿瘤病人重建受损的T淋巴细胞网络,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目的.
作者:孙铁民;粱伟;胡晓红;孟凡娟;金雨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