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比较研究

张修石;李玉莲;于树江;曲丽英

关键词:直肠癌, CT, 病理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对侵犯深度判定的准确率达88.5%,对转移淋巴结判定的准确率达96%,能够很好显示病变范围、侵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T分期与病理分期基本相符.结论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于术前推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对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喉癌病人标本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57.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多见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组.结论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维国;成伟;刘新;杨占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宫颈癌合并早孕1例报告

    患者女,26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1年,就诊于大安市医院,经查诊断为:宫颈癌.为行放疗入住我院,我院会诊大安市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结果:(宫颈活检)子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作者:王福香;陈德英;刘士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15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切除肺原发肿瘤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1995年~2002年间对15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加术后综合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的15例患者与单纯内科治疗比较,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选择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比单纯内科治疗疗效好.

    作者:王启文;张立新;赵鑫;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对侵犯深度判定的准确率达88.5%,对转移淋巴结判定的准确率达96%,能够很好显示病变范围、侵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T分期与病理分期基本相符.结论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于术前推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修石;李玉莲;于树江;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腮腺区肿瘤113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0年~2001年间收治的113例腮腺区肿瘤进行分析,良性肿瘤91例,恶性肿瘤2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效果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恶性肿瘤的误诊率较高.结论(1)详尽询问病史,细致临床检查,并参照影像检查做出综合判断,是防止误诊的关键.在B超导引下进行针吸取活检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疑难病症术中冰冻检查是提高治愈率的不可缺少的方法.(2)熟悉面神经解剖,细致轻柔操作,术中缝扎残存腺体断端及术后良好的加压包扎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3)避免使用简单的剜出术,采用腮腺肿瘤切除的标准术式(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是减少复发的有效手段.

    作者:詹乃茹;莫成宏;王庆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苹果提取物抑制肝癌细胞系生长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观察苹果提取物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新鲜富士苹果利用丙酮法提取,不同浓度苹果提取物与Hepg2细胞系混合培养,利用MTS法检测提取物对于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程度.结果富士苹果提取物对于HepG2细胞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50mg/ml时,抑制率达39.03%.结论苹果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系生长的作用.

    作者:宋冰冰;金立德;刘明;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频电刀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58例报告)

    目的研究在肺癌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癌组织侵及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造成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残留,进行热灼处理,达到使肿瘤环死的目的,了解热灼后组织学改变,观察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美国产Ⅱ型高频电刀,对58例中晚期肺癌,手术中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胸膜有播散种植转移者,以及大血管受侵、气管支气管受侵者,残留不可切除的,实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使残留癌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在淋巴结清除过程中有残留者36例,占62%(36/58).术后序贯治疗55例,其中放疗加化疗17例,单纯化疗38例,失访3例.术后超过3年者21例,死亡7例,失访2例.术后超过2年者30例,死亡6例,失访1例,术后18~24个月者7例均建在.术后随访55例,两年生存(35/55)63.6%.结论对残留的癌组织施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对根治切除的目的,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作者:李沛;王强;张晓凯;卢卫平;刘宏伟;李洁;丛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选择性动脉灌注治疗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对原发灶治疗的同时或单纯对转移性淋巴结供血动脉行灌注化疗术.结果随访12个月,13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总有效率:(CR+PR)76.9%.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王纯;王阳;金刚;王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顺为铂作用于A2780及AD60细胞株.在MTT法测定耐药倍数基础上,用ABC检测PCNA表达.结果MTT测定MD60的耐药倍数为2.4.A2780 PCNA的表达低于AD60,且随药物浓度的递增染色较耐药组明显变浅.A2780、AD60相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细胞株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细胞毒性药物的化学敏感性呈负相关.

    作者:秦薇;杨元先;王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做出定性诊断的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探讨该方法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确认肿瘤,并设定穿刺途径,采用日本八光21G PTC针,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和18G切割针.结果80例全部接受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40例并接受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2.50%(66例),组织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0%(36例).二种方法互补诊断正确率92.50%(74例).组织定性诊断正确率95%(76例).并发症4例(5%),其中气胸1例,咳血3例(3.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肺肿瘤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钧;赵芳;高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Ⅰ、Ⅱ期宫颈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Ⅰ、Ⅱ期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4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腔内A点放疗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补充放疗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求生存率,差异检验用log-rank,多因素采用Cox模型.结果124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96.7%,5年生存率为70.2%.单因素有显著意义的为病理、临床分型和盆腔淋巴结阳性等3项因素,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要彻底清扫淋巴结及提高辅助治疗手段,对改善子宫颈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桂林;谢榕;黄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VP与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MVP方案EP方案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晚期NSCLC899例,用MVP方案31例,用EP方案58例,进行有效率和毒性的统计.结果MVP组有效率35.5%(11/31),EP组有效率31.0%(18/5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剂量限制毒性均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66.2%,Ⅲ~Ⅳ度下降MVP组为6.5%,EP组为6.7%.其次为胃肠道毒性和脱发,均为Ⅰ~Ⅱ度.结论M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毒性与EP方案相仿,均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柳影;鲍慧铮;马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结核、肺癌并存30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肺癌并存30例误诊原因.方法通过对30例误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8例原有肺结核病史者,其中13例因痰菌、PCR、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且既往有结核病史即诊为肺结核入院.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因症状缓解后复发或进行性恶化,而进一步经胸水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合并肺癌.另5例经手术后证实.12例经痰细胞学检查,胸CT检查诊断为肺癌入内科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行结核病检查(痰菌、PCR、结核菌素试验),确诊合并肺结核.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结核、肺癌并存认识,及时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作者:陈小彬;刘荣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5-Fu诱导人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机制的探讨

    目的本文对5-Fu不同浓度引起细胞凋亡信号传导路径的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5-Fu高浓度(1mM)及低浓度(0.1μM)引起HL-60细胞凋亡时DNA断片进行了检测,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法对Caspase-8,9(Cysteinyl aspartic acid-protenase)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5-Fu高浓度时癌细胞24小时引起细胞凋亡,低浓度时可以引起细胞凋亡,但需要72小时.高浓度处理时发现Caspase-8,9被活化.而低浓度处理时,未发现Caspase-9被活化.结论上述结果分析作者认为,由5-Fu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如下:高浓度时通过Caspase-8活化直接引起Caspase-3活化,以及Caspase-8活化导致Caspase-9被激活再激活Caspase-3两个途径引起细胞凋亡.而低浓度时只经过从Caspase-8活化直接引起Caspase-3活化的单一途径.

    作者:邢德君;程颖;田沼靖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肺癌伴皮下转移6例

    原发性肺癌晚期多易经血行、淋巴道转移至骨、肝、脑及腹腔等部位,常出现多脏器同时转移,皮下转移是晚期肺癌远处转移少见部位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原发性肺癌伴皮下转移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王启文;曲明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逆行切除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在某些特定因素,改变肺切除术中常规首先处理肺血管再切断支气管的方法,可在肺动、静脉处理前或中间切断支气管即逆行切除术,由于离断了坚硬无延展性的支气管联系,而仅留有血管及结缔组织,使肺门松动延展便于进一步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结果将肺癌病人随机分二组,临床组(行逆行肺切除组):共516例,对照组(不行逆行肺切除组):498例.讨论两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临床组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故手术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逆行肺切除技术是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的可行方法.

    作者:华新民;刘建阳;任宪伟;刘炀;李志杰;张春江;刘枫林;徐立;高锐;王佳铭;刘宇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胃癌与青年胃癌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青年人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79例老年胃癌(≥60岁),11例青年胃癌(≤4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是其主要的消化道症状.老年组吞咽困难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而呕吐、黑便则老年组低于青年组(P<0.05).病程<3个月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胃癌发生部位:胃窦、胃角癌青年组高于老年组,贲门、胃底癌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多为BorrmannⅢ型、Ⅳ型,老年组多为Ⅰ型、Ⅱ型.病理组织学显示: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为主,而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随访结果:一年生存率青年组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青年组胃癌较老年组胃癌相比,其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分化强度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临床医师要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警惕性,特别是对青年胃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姚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双铂为主方案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报告

    目的评价以双铂为主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耐受性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CBP-DDP-VP16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CBP200~300mg/m2,第1天,静点,DDP40~60mg/m2,第8天,静点,Vp16 100mg/m2第1天至第5天,静点.21天重复.结果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总有效率79.6%,CR率12.8%.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69.2%.结论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好,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刘显红;于惠民;程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化苦参碱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活性的影响.方法MTT显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药物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1mg/ml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2mg/ml、5mg/ml、10mg/ml抑制细胞生长,呈量效关系;2mg/ml药物作用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细胞凋亡现象并发现显著的S期阻滞;透射电镜可见胞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氧化苦参碱在体外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将其阻滞在S期,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李龙江;陈志琼;郑元义;汤为学;余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erbB-2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能否降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c-erbB-2基因的表达,以及能否抑制其细胞增殖.方法将c-erbB-2 ASODN及其对照序列(空白对照和错配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应用Western blot观察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然后应用MTT观察细胞增殖.结果c-erbB-2 ASODN能特异性下调MCF-7细胞c-erbB-2蛋白,而且能抑制其细胞增殖.结论实验结果认为应用c-erbB-2 ASODN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可行性.

    作者:杨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