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革;李刚;张宏远;王志红;张丽萍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探头沿乳头作放射状扫查的方法,对40例乳头溢液(或溢血)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0例患者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符合率100%,疾病总准确率70%,与钼钯X线造影的准确率75%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疾病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芳;陈忠民;高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YPRA21-1、NSE作为血清肿瘤标记物对肺癌诊断以及病情、病期判断、疗效观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全自动免疫酶标仪测定49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NSE的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含量显著升高,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腺癌高.而非小细胞肺癌NSE显著升高,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项指标随病期增高而增高,术后有所下降.结论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并对病情监测、疗效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鉴清;赵敏;彭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以双铂为主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耐受性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CBP-DDP-VP16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CBP200~300mg/m2,第1天,静点,DDP40~60mg/m2,第8天,静点,Vp16 100mg/m2第1天至第5天,静点.21天重复.结果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39例,总有效率79.6%,CR率12.8%.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69.2%.结论以双铂方案为主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好,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刘显红;于惠民;程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Ⅰ、Ⅱ期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4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腔内A点放疗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补充放疗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求生存率,差异检验用log-rank,多因素采用Cox模型.结果124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96.7%,5年生存率为70.2%.单因素有显著意义的为病理、临床分型和盆腔淋巴结阳性等3项因素,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要彻底清扫淋巴结及提高辅助治疗手段,对改善子宫颈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桂林;谢榕;黄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AgNORs染色分析技术检验膀胱癌动脉化疗前、后Ag,NORs均值的变化,评价膀胱癌术前行动脉化疗的意义.方法25例膀胱癌患者,经术前膀胱镜活检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其中Ⅱ级8例,Ⅱ~Ⅲ级4例,Ⅲ级8例,Ⅲ~Ⅳ级1例,Ⅳ级4例.经腹壁下动脉插导管至髂总动脉行ADM+CDDP联合化疗1~2个疗程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将膀胱镜及手术所取之病理标本经Ag,NORs技术染色,计数其细胞核内平均AgNORs数量,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配对t值为5.230,而t(0.01)24=2.787,t>t',所以P<0.01,化疗前后膀胱癌组织AgNORs均值间有极显著差异.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经随访3年复发率为8.33%,5年复发率为12.50%,5年存活率为87.50%.结论术前经动脉化疗可降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黏膜下注射抗癌药物,对恶性度高的膀胱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乔忠杰;李长福;徐万海;赵丕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A、Syn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跟踪随访.结果46例有阵发性高血压,4例有持续性高血压,4例无自觉症状.50例细胞分化成熟,4例有周围组织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gA(+);Syn(-).结论CgA在嗜铬细胞瘤呈阳性表达,可用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
作者:刘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抑癌基因被发现.其中p53作为一个在人类肿瘤中发现变异频率高的重要抑癌基因,已成为历史上研究的深入的基因之一.
作者:信涛;方立萍;王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在某些特定因素,改变肺切除术中常规首先处理肺血管再切断支气管的方法,可在肺动、静脉处理前或中间切断支气管即逆行切除术,由于离断了坚硬无延展性的支气管联系,而仅留有血管及结缔组织,使肺门松动延展便于进一步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结果将肺癌病人随机分二组,临床组(行逆行肺切除组):共516例,对照组(不行逆行肺切除组):498例.讨论两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临床组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故手术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逆行肺切除技术是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的可行方法.
作者:华新民;刘建阳;任宪伟;刘炀;李志杰;张春江;刘枫林;徐立;高锐;王佳铭;刘宇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病例1,女,25岁,因肛旁肿物3个月,以肛脓肿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后肿物侵及整个肛周引起排便困难而转来我院.
作者:徐绍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顺为铂作用于A2780及AD60细胞株.在MTT法测定耐药倍数基础上,用ABC检测PCNA表达.结果MTT测定MD60的耐药倍数为2.4.A2780 PCNA的表达低于AD60,且随药物浓度的递增染色较耐药组明显变浅.A2780、AD60相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细胞株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细胞毒性药物的化学敏感性呈负相关.
作者:秦薇;杨元先;王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37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半月于2002年8月5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右肾区叩痛,余体征阴性.CT显示: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右肾下极肿瘤,体积3cm×3cm×3cm,遂行肾脏切除术.
作者:韩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26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1年,就诊于大安市医院,经查诊断为:宫颈癌.为行放疗入住我院,我院会诊大安市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结果:(宫颈活检)子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作者:王福香;陈德英;刘士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肺癌并存30例误诊原因.方法通过对30例误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8例原有肺结核病史者,其中13例因痰菌、PCR、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且既往有结核病史即诊为肺结核入院.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因症状缓解后复发或进行性恶化,而进一步经胸水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合并肺癌.另5例经手术后证实.12例经痰细胞学检查,胸CT检查诊断为肺癌入内科治疗,因症状无缓解,行结核病检查(痰菌、PCR、结核菌素试验),确诊合并肺结核.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结核、肺癌并存认识,及时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作者:陈小彬;刘荣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切除肺原发肿瘤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1995年~2002年间对15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加术后综合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的15例患者与单纯内科治疗比较,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选择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比单纯内科治疗疗效好.
作者:王启文;张立新;赵鑫;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1岁.于2002年6月3日因渐进性进食吞咽困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不大.
作者:冯济龙;黄立新;屈艳丽;袁忠平;杜丹;崔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性肺癌晚期多易经血行、淋巴道转移至骨、肝、脑及腹腔等部位,常出现多脏器同时转移,皮下转移是晚期肺癌远处转移少见部位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原发性肺癌伴皮下转移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王启文;曲明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9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病人静脉滴注艾本.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结论获本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成;张彩霞;王立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35例病人,男27例,女8例,年龄29~77岁.均采用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病人125个病灶,瘤周水肿89个.增强前发现病灶8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25例.脑转移实质性病灶84个,部分囊变坏死19个,完全囊变22个.原发恶性肿瘤肺癌22例,脑内胶质瘤5例,肾癌、结肠癌、鼻咽癌及淋巴肉瘤各2例.结论脑转移瘤中肺癌转移多见;多发性脑转移瘤可有多种形态;小脑出现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到转移瘤的可能.
作者:张永革;李刚;张宏远;王志红;张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对侵犯深度判定的准确率达88.5%,对转移淋巴结判定的准确率达96%,能够很好显示病变范围、侵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T分期与病理分期基本相符.结论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于术前推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修石;李玉莲;于树江;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术前化疗与未化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p53及p2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1990~1998年随访资料完整根治术后术前化疗标本33例,未化疗标本41例,石蜡切片SP染色.结果p53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0.5%,p21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7.4%.术前未化疗与化疗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38.1%(1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52.4%(17/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未化疗患者与化疗患者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前化疗患者生存期较术前未化疗患者生存期长.结论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能降低p53及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徐海;邵杰;吴军;孙凤林;马建群;卢国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