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财;李永滨;何启杰;郝克强
目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超选择肝段动脉栓塞化疗方法治疗高位胆管癌伴肝内转移,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12例高位胆管癌均先行PTCD,再行超选择肝段动脉栓塞化疗术,术后保肝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12例高位胆管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占16.7%;部分缓解(PR)7例,占58.3%;有效率(CR+PR)为7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肝段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胆管癌伴肝内转移,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王徽;孙英蕾;王纯;金刚;王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Ⅰ、Ⅱ期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4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腔内A点放疗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补充放疗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求生存率,差异检验用log-rank,多因素采用Cox模型.结果124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96.7%,5年生存率为70.2%.单因素有显著意义的为病理、临床分型和盆腔淋巴结阳性等3项因素,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要彻底清扫淋巴结及提高辅助治疗手段,对改善子宫颈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桂林;谢榕;黄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手术切除术前化疗与未化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p53及p2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1990~1998年随访资料完整根治术后术前化疗标本33例,未化疗标本41例,石蜡切片SP染色.结果p53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0.5%,p21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67.4%.术前未化疗与化疗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38.1%(1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34/41)和52.4%(17/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未化疗患者与化疗患者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前化疗患者生存期较术前未化疗患者生存期长.结论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能降低p53及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对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行术前化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徐海;邵杰;吴军;孙凤林;马建群;卢国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9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病人静脉滴注艾本.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结论获本治疗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成;张彩霞;王立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35例病人,男27例,女8例,年龄29~77岁.均采用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病人125个病灶,瘤周水肿89个.增强前发现病灶8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25例.脑转移实质性病灶84个,部分囊变坏死19个,完全囊变22个.原发恶性肿瘤肺癌22例,脑内胶质瘤5例,肾癌、结肠癌、鼻咽癌及淋巴肉瘤各2例.结论脑转移瘤中肺癌转移多见;多发性脑转移瘤可有多种形态;小脑出现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到转移瘤的可能.
作者:张永革;李刚;张宏远;王志红;张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3岁,诊断为左肺中心型鳞癌,左全肺不张.于2003年2月19日拟行左全肺切除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中胸膜粘连严重,当游离肿瘤与肺门时出现心血管反射,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立即静注阿托品0.5mg.
作者:杨静远;王双燕;阚红莉;王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21岁,主诉因多处淋巴结肿大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处淋巴结肿大,分布于右腋窝、双颈部及双侧腹股沟,无不适,一直未引起重视,入院前1.5月于当地医院行右腋窝肿物切除,经我院病理会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作者:张涛;张保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对侵犯深度判定的准确率达88.5%,对转移淋巴结判定的准确率达96%,能够很好显示病变范围、侵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CT分期与病理分期基本相符.结论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于术前推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修石;李玉莲;于树江;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苹果提取物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新鲜富士苹果利用丙酮法提取,不同浓度苹果提取物与Hepg2细胞系混合培养,利用MTS法检测提取物对于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程度.结果富士苹果提取物对于HepG2细胞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50mg/ml时,抑制率达39.03%.结论苹果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系生长的作用.
作者:宋冰冰;金立德;刘明;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对肿瘤基因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抑癌基因被发现.其中p53作为一个在人类肿瘤中发现变异频率高的重要抑癌基因,已成为历史上研究的深入的基因之一.
作者:信涛;方立萍;王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oremifene体外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p53和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Toremifene(0.24μg/ml、2.4μg/ml、24μg/ml)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以MTT法观察不同处理浓度的Toremifene对MCF-7/ADR细胞DNA合成活性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oremifene处理的MCF-7/ADR细胞出现DNA合成活性下降,抑制强度与浓度有关(P<0.05);Fas、FasL、p53和Caspase-3蛋白呈上调表达.结论Toremifene能诱导细胞凋亡;增加Fas、FasL、p53和Caspase-3基因表达;并且与启动Caspase-3凋亡信号和p53直接介导的凋亡有关.
作者:董晓群;隋广杰;马玉彦;冯占军;郭子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对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喉癌病人标本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57.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多见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组.结论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维国;成伟;刘新;杨占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MVP方案EP方案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晚期NSCLC899例,用MVP方案31例,用EP方案58例,进行有效率和毒性的统计.结果MVP组有效率35.5%(11/31),EP组有效率31.0%(18/5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剂量限制毒性均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66.2%,Ⅲ~Ⅳ度下降MVP组为6.5%,EP组为6.7%.其次为胃肠道毒性和脱发,均为Ⅰ~Ⅱ度.结论M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毒性与EP方案相仿,均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柳影;鲍慧铮;马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足部软组织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出现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198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胫后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5例足部软组织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缺损.结果15例患者随访12~84个月,平均38个月.胫后血管逆性岛状皮瓣完全成活,并且无局部复发.结论小腿内侧胫后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肿瘤性软组织缺损是理想的选择.具有就近取材、皮肤色泽结构相似,操作简单的特点.
作者:李连财;李永滨;何启杰;郝克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肺癌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癌组织侵及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造成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残留,进行热灼处理,达到使肿瘤环死的目的,了解热灼后组织学改变,观察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美国产Ⅱ型高频电刀,对58例中晚期肺癌,手术中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胸膜有播散种植转移者,以及大血管受侵、气管支气管受侵者,残留不可切除的,实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使残留癌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在淋巴结清除过程中有残留者36例,占62%(36/58).术后序贯治疗55例,其中放疗加化疗17例,单纯化疗38例,失访3例.术后超过3年者21例,死亡7例,失访2例.术后超过2年者30例,死亡6例,失访1例,术后18~24个月者7例均建在.术后随访55例,两年生存(35/55)63.6%.结论对残留的癌组织施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对根治切除的目的,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作者:李沛;王强;张晓凯;卢卫平;刘宏伟;李洁;丛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讨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及术后抗癌药物温热治疗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我院自2000年135例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灌注及腹腔留置引流管术后两周腹腔灌注,并根据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癌药物.结果135例病人的治疗中无明显毒副作用,使肿瘤患者得到了好的治疗.结论进展期胃癌均有必要根据肿瘤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癌药物进行术中及术后的腹腔温热治疗.
作者:胡民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上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很高,有文献报道达65%~100%.我院白1970~2001年共收治小肠肿瘤1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作者:金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切除肺原发肿瘤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1995年~2002年间对15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加术后综合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的15例患者与单纯内科治疗比较,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选择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比单纯内科治疗疗效好.
作者:王启文;张立新;赵鑫;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性,37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半月于2002年8月5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右肾区叩痛,余体征阴性.CT显示: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右肾下极肿瘤,体积3cm×3cm×3cm,遂行肾脏切除术.
作者:韩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顺为铂作用于A2780及AD60细胞株.在MTT法测定耐药倍数基础上,用ABC检测PCNA表达.结果MTT测定MD60的耐药倍数为2.4.A2780 PCNA的表达低于AD60,且随药物浓度的递增染色较耐药组明显变浅.A2780、AD60相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细胞株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细胞毒性药物的化学敏感性呈负相关.
作者:秦薇;杨元先;王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