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卫平;张立新;刘刚;陈文庆;王强
目的熟悉甲状腺癌肺转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手段.方法通过对我院1992年~1999年11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误诊为粟性肺结核,1例为错构瘤,2例为肺泡癌.3例经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予以[3]I+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预后较佳.结论胸部X线和甲状腺B超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肺转移的重要手段,手术+131I+甲状腺素替代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方法1991年11月~1996年11月间实施软织肉瘤术后放疗76例,其中多次复发28例,全部采用60Co和10MV-X线照射,常规照射40~50Gv,然后缩野再用60Co或7.5~14Mev电子线照射,总剂量50~65Gy.结果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和62.6%,局部复发率为6.6%.结论放射治疗能降低软组织肉瘤术后局部复发率.
作者:刘士新;王佳铭;何若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在胰腺癌的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癌的CT表现和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胰腺癌术前CT表现正确评估8例患者可根治切除,并经手术证实;其余15例手术未能根治切除的病例,CT做出正确评估10例.结论胰腺癌术前CT诊断对评估手术切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成;郑莉;刘士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89年7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恶性淋巴瘤72例,其中NHL55例,HD17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14岁,平均9.6岁,高发年龄在6~13岁,占79.2%.Ⅰ、Ⅱ期患儿28例,Ⅲ、Ⅳ期44例.结果本组72例儿童恶性淋巴瘤经治疗5年生存率达45.8%;Ⅰ、Ⅱ期和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27.3%;HD和NHL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和36.4%.结论早诊断断、早期治疗可提高儿童恶性淋巴瘤病人的生存期.
作者:宋福山;王雅杰;王立波;冯立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大肠癌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大肠癌的内镜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本组病例以直肠癌为多,占63.7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406例中年轻人大肠癌出现症状较早,细胞分化程度差.老年人大肠癌伴发大肠息肉多.结论大肠息肉病人应及时取活检,对大肠癌术后病人应定期作内镜检查.
作者:李蕾;李秀环;陈丹峰;王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乳腺癌的认识有了一全新的概念,治疗的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科治疗也进入了一崭新的时代.
作者:许亚清;张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及诺维本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以紫杉醇为主及以诺维本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观察其疗效及其毒副反应对比观察.结果紫杉醇组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52.9%,诺维本组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51.5%,两者有效率无明显差别,毒副作用诺维本组骨髓抑制较重,WBC下降占94.3%,紫杉醇组WBC下降占61.8%,脱发、恶心、呕吐、静脉炎均较紫杉醇组重.结论紫杉醇组及诺维本组在治疗晚期乳腺癌均取得较好疗效.但诺维本治疗毒副作用大.
作者:马丽霞;刘显红;程颖;史连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疗效.方法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后3周行60Co-r线+电子束(或深部X线)放疗,观察复发率及3年、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复发率为32%(8/25);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4/25)、92%(23/25).结论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可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对5年无瘤生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长期生存均有帮助,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佳治疗方案.
作者:刘慧;刘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艾恒为主联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晚期胃肠道癌患者给予艾恒为主联合化疗.结果PR8例,总有效率为66.7%.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末梢神经炎,但程度轻.结论艾恒为主联合化疗对晚期胃肠道癌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成;张彩霞;王立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例有输血史的肿瘤患者,输血器接上白细胞滤器进行输注.结果过滤后白细胞计数比过滤前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白细胞去除率为97.5%.红细胞过滤前与过滤后无显著差异,红细胞脆性与过滤前没有明显差异,证实红细胞膜无损伤.同时,20例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无1例寒颤、发热、胸闷、气促、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输注经白细胞滤过器滤过的血液可以滤除白细胞和大部分血小板,可以减少因此而引起的输血反应,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式敏;于秀艳;杨井华;李宝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益胃宁对胃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荷瘤小鼠灌胃给药10天后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给药高剂量组(16g/kg体重)、中剂量组(8g/kg体重)、低剂量组(4g/kg体重),其抑瘤率分别为43.7%,51.2%,27.6%.实验组肿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益胃宁对胃癌MFC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耿月;齐红;王英丽;付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钙粘附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9例正常组织进行了E-钙粘附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E-钙粘附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异常表达率为0;而在子宫内膜癌中正常表达率降低为44.7%,异常表达率升高为55.3%,两组差异显著.同时,E-钙牯附蛋白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48.0%,而在Ⅱ~Ⅲ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30.8%,二者差异显著.结论E-钙粘附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郑冬梅;程丽坤;武丽杰;杨竹君;艾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切口术式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经左胸左颈二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结果颈淋巴结清扫率6.9%,残端阳性率2.6%,吻合口瘘发生率1.7%,无严重心肺并发症,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4,85.2,70.4%.结论二切口术式根治程度高,颈淋巴结廓清率高,发生吻合口瘘后治疗效果好,生存期有所延长.
作者:张立新;张晓凯;王启文;卢卫平;王强;赵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的发病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999年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肺癌占同期收治肺癌的8.5%,未分化癌占49.5%,青年肺癌中误诊率64.7%.结论青年肺癌中,未分化癌占大多数,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预后差.
作者:张彩霞;王成;左学荣;谢声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CF、FLD方案化疗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分析1997年3月~1999年12月应用CF、FLD方案治疗49例晚期大肠癌.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9.1%、38.5%.结论CF组、FLD组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相近(P>0.05).
作者:夏莉;李玉权;刘显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1999年收治的胃癌卵巢转移12例.结果8例施一期胃癌根治及双卵巢切除,2例胃癌术后行卵巢切除,1例卵巢转移癌术后再行胃癌手术,1例仅行剖腹探查术.印戒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未分化腺癌2例,侵犯双侧卵巢10例.18月内均死亡.结论Krukenberg瘤在年轻女性中多见,恶性度高,易漏诊,预后极差,化疗常无效,早期发现、手术可能是获得根治的唯一机会.
作者:杨玉波;潘克勤;尹春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放疗疗效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53例肺癌脑转移病人,行钴-60或加速器全脑及全脑加局部放疔结果总有效率84.9%,完全缓解率19%结论放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姑息治疗的目的.
作者:张矛;何若吉;周英华;王佳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讨论腮腺和颈深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关系及本身组织密度和生长特点,对CT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40例颈部及颌下占位病变的病历做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20例,从病变的生长部位、相邻关系及本身特点去分析病变的定位、定性特征.结果颈深淋巴结位于动、静脉的浅面,病灶小,无淋巴结外累及时,病灶周的指肪间隙存在,与血管可分界,本组中有2例小于1.5cm的淋巴结可见其旁的脂肪间隙,而肿大淋巴结较大时,其旁的脂肪层消失.并且病灶向外生长,与其相邻的胸锁乳突肌也分之不清,本组讨论的肿大淋巴结中,中心液化坏死不明显.而腮腺肿瘤病灶小时,未全侵及腮腺,可见到正常的腮腺组织,呈脂肪密度.病变侵及范围广,腮腺组织显示不清,主要靠咽旁间隙定位,咽旁间隙的脂肪组织移位于肿瘤的前内侧.结论腮腺肿瘤与颈深淋巴结肿大的区别主要根据解剖部位,然后分辨不同组织的密度和生长特点才能做出诊断.
作者:赵文莉;李洁;任士义;李景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表现,探讨鼻咽癌的生长浸润方式以及CT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142例,全部病例作鼻咽轴位CT平扫,层厚、层距6mm~8mm,部分病例同时作冠状扫描.结果CT能显示早期鼻咽癌患侧咽隐窝变钝、闭塞,腭帆提肌增厚及其它黏膜下浸润.鼻咽癌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颞下窝,颈动脉鞘区,口咽,翼腭窝,副鼻窦等.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颅底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与鼻咽癌原发灶部位和侵犯程度有关.结论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CT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生长部位,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梅;曲丽英;张红霞;宋得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硬化技术治疗肝血管瘤,其配伍方案: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鱼肝油酸钠,随访1~7年.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肝血管瘤患者22例,所有瘤灶均明显缩小及纤维化.结论从本组结果显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硬化技术是肝血管瘤,尤其是多发性或巨大肝血管瘤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王徽;金刚;陈健;王纯;王修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