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颖;耿敬妹;赵玉兰;郑伟;马国军
目的术中肉眼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从而用于指导手术范围.方法对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切下子宫后,用手术刀将子宫纵行切开,暴露子宫宫腔、内膜、肌层、浆膜层、估计肌层浸润深度.按照FIGO 1988年推荐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系统:肌层浸润深浅以是否超过肌层的1/2为界.结果依据用肉眼估计的侵润深度,与病检对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手术中肉眼观察标本肌层浸润程度,可以用于指导手术范围.结论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是手术——病理分期适用而简易的方法,具有更准确地决定术式与手术范围的作用.
作者:隋丽华;张桂荣;雷娟;翟云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星形细胞瘤间期核17p13.1的变异,探讨它与星形细胞瘤发生与演进的关系.方法选择D17Z1和17p13.1为探针,采用双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43例着丝点序列正常的星形细胞瘤17p13.1的丢失.结果4/14的星形细胞瘤、5/13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5/16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出现了17p13.1或17p的等位或杂合性丢失.结论星形细胞瘤染色体17p13.1的丢失是频繁发生的.这种变化在一部分星形细胞瘤病例的发生中是早期的遗传学变异,操纵肿瘤的起始阶段,不参与星形细胞瘤的演进.而另一些无17p13.1或17p异常的病例可能不是从低级向高级别演进而是源于原位.
作者:刘晓谦;刘珊珊;戴钦舜;高成;张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TSGF在肺癌、食管癌诊断、疗效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肺癌、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TSGF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癌、食管癌TSGF诊断阳性率为73%.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TSGF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食管癌手术前及术后30天TSGF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TSGF是一种广谱,敏感性高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峰;赵宁;柳市英;杨桐树;宋晓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应用美国NORMOS公司的调强多叶准直器(MIMiC)及CORVU3.0逆向调强适形放疗计划系统,治疗肺癌46例,其中单纯调强适形放疗12例,常规照射与单纯调强适形放疗结合治疗34例.结果一年生存率Ⅰ、Ⅱ期为75%(6/8),Ⅲa期50.0%(8/16),Ⅲb期为33.3%(5/15),Ⅳ期14.3%(1/7).全组生存时间≥24个月者8例,占同期病人的57.1%(8/14).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肺癌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关其时间-剂量分割及与常规照射的衔接有待于进一步细致地研究.
作者:韩波;邓晓琴;李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结肠癌与多药耐药蛋白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未进行化疗的结肠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5.0%和66.3%;与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检测结肠癌P-gp和GST-π对指导结肠癌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佟喜勤;聂明豪;陈立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了cyclin D1基因在108例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肿块大小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其结果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cyclin D1的表达与肺癌肿块大小呈正相关;而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cyclin D1蛋白是一种原癌基因,cyclin D1基因只在肿瘤组织中呈过表达状态,cyclin D1基因的过表达在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虹蛟;王强;陈志营;王每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许多研究表明在伴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遗传性结直肠癌中,β-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ⅡReceptor,TGF-β RⅡ)基因突变频繁,极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并且TGF-RⅡ基因的(A)10重复序列是MSI的靶点.但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散发性结直肠癌的MSI及TGF-RⅡ基因突变的检测,以期了解它们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态性很强的BAT-26微卫星位点,应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MSI;应用PCR-SSCP-银染法-测序检测RⅡ基因突变结果有13例(26%)为MSI,近端(42.11%)明显高于远端者(16.13%)(P<0.05),RⅡ基因的突变率为10%(5/50),表现为RⅡ基因的(A)10重复序列出现一个A的缺失导致框架移位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伴有MSI的肿瘤中RⅡ突变率为38.46%,所有RⅡ突变者均伴有MSI,而无MSI的肿瘤中均无RⅡ突变(P<0.01) 结论不仅在HNPCC中,而且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TGF-βRⅡ基因的(A)10重复序列是MSI的靶点.
作者:狄金明;张一楚;陈蕾;姜保成;董谦;顾琴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改进晚期癌症合并胸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观察中药榄香烯对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1996~1997年收治的恶性胸水72例次,在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注药.Ⅰ组(26例),序贯注入大剂量顺铂(80~100 mg/m2)及中药榄香烯乳注射液(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 mg~0.6 mg;Ⅱ组(26例),单用榄香烯;Ⅲ组(20例),单用顺铂.结果含榄香烯的Ⅰ、Ⅱ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2%和8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优于单用顺铂组45%(P<0.01).三组的胸腔闭合完全情况Ⅰ组>Ⅱ组>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榄香烯乳胸腔注射滗恶性胸水有效率高,如配合经胸腔闭式引流作排放胸水,并先行大剂量顺铂腔内化疗,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少胸腔闭合不完全的发生率,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蔡茂怀;严小梅;刘菊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全中枢放疗加鞘内和静脉化疗以提高髓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接受全脑和全脊髓放疗DT30Gy/3~3.5周,然后瘤床局部追加20~25Gy/2~2.5周,总量为DT50~55Cy,疗终予MTX12mg/m2,鞘内注射,每周1次共5周,VCR1.5mg/m2iv,每周1次共5次,CCHU130 mg/m2口服,6周1次.结果(1)CR:7/8(87.5%),PR:1/8(12.5%).(2)放、化疗均无明显不适.(3)2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4/6(66.7%).结论该方法明显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成;刘秀英;王立峰;陈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cerbB-2,ER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共156例原发性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cerbB-2的阳性率29.5%,ER阳性表达42.3%,cerbB-2与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05),与ER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5).结论乳腺癌的cerbB-2及ER检测对于临床治疗,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秀威;冯占军;赵玉兰;曹凤琴;刘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鹅血对小鼠移植瘤抑瘤作用.方法通过鹅血对昆明纯系小鼠移植瘤S180、H22抑瘤作用,计算抑瘤率及鹅血对移植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的鹅血对H22、S180移植瘤前后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抑瘤作用显著(P<0.05、P<0.02、P<0.01).S180抑瘤率分别为51.59%、46.69%、45.05%、37.54%.H22抑瘤率分别为:63.18%、62.63%、41.2%、40.86%、33.56%.结论初步实验证明生鹅血对S180、H22移植瘤抑瘤作用显著,无毒性反应.
作者:马占好;张金龙;李殿俊;刘旭;张春艳;柴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乳腺癌术后7年、合并癌性胸水4年,即往无药物过敏史.此次使用依托泊甙100mg联合顺铂50mg化疗,化疗前从未使用过依托泊甙.
作者:于丽娟;黄丽荣;李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重复癌的患病情况.方法根据我院1998-2000年3年住院病例统计资料.结果重复癌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60-69岁年龄组占患病比重较大,肺、肠、乳腺、胃等脏器的发生率高.结论改善生存条件去掉不良习惯,维护身心健康,降低重复癌的发病率.
作者:荣丽威;贺晓慧;刘玮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侵及或侵出浆膜的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术后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术后腹腔内化疗对防治腹膜复发的价值.方法对84例侵及或侵出浆膜又无植及远处转移病人行术后腹腔内化疗(治疗组)其治疗效果与同期未行腹腔内化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化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术后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2%,对照组生存率为70.8%、60.5%.后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2%,对照组生存率为70.8%、56.5%.治疗组的一年、二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内化疗因其腹腔内药物浓度高,剂量大,毒副反应少,对侵及或侵出浆膜的胃癌有着防止复发的重要作用.
作者:罗显峰;董亚秋;姜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肿瘤放射治疗的照射野.方法以我科1997年5月~1999年11月收治的26例肿瘤病人作为分析对象,依据其CT片通过TPS制定放疗射野.结果选取肿瘤病人CT片划定靶区,因其形状及周围正常器官的不同,得出不同的射野.确保90%等剂量曲线包全肿瘤.结论通过TPS设计,得出理想的照射野.既提高了肿瘤区的剂量,又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作者:张永昶;王文成;何若吉;张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53Smr-EDTMP和云克治疗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云克组30例;153Snr-EDTMP组51例;云克、153Sm——EDTMP联合用药54例.观察三组治疗后止痛效果、骨转移灶消退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云克、153Sm-EDTMP、二者联合用药骨痛止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78.4%和81.5%;三组止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骨转移灶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13.3%、13.7%和35.2%;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毒副作用少见.结论二者联合用药疗效显著,具有协同作用,明显地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彦辉;时宁;乔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用药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的临床观察,探讨提高疗效、降低化疗毒性、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选用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48例.21天1周期,连用3个周期.结果总效率(CR+PR)43.8%.CR3例,PR18例.结论治疗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以羟基喜树碱联药的治疗方案,毒性小,耐受性好,疗效增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树印;朱晓麟;李乐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78年~1999年间收治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18例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08%.(2)本组吻合口瘘病人年龄>60岁占50%.男性占66.7%.(3)吻合口瘘可发生于术后两个月内,但中期吻合口瘘发生率高.(4)冲洗组吻合口自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22.4天,结肠暂时性造瘘组的愈合时间平均为14天.(5)吻合口瘘病例全身反应不重,通过局部处理可达痊愈,并没有影响生存率.结论(1)吻合口瘘发生与全身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操作、吻合口血运和张力、吻合质量、盆腔感染及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2)吻合口瘘可以通过局部冲洗或结肠暂时性造瘘获得治愈.(3)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需术者对病人高度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个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就能够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王锡山;徐海涛;贾云鹤;于志伟;董新舒;赵家宏;孙帅;安永南;柳明;信振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生物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从目前国际研究的趋势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推测,肿瘤的免疫治疗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郗雪艳;杨秋霞;李殿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染色体改变与临床过程及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全部病人进行临床治疗追踪观察,观察不同核型对治疗的反应.结果核型正常或t(14;18)改变者效果好,多倍体,1号,7号染色体异常者治疗效果差,据此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型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根据特异性染色体改变进行分型,可以对不同病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增加治愈率,减少化疗副反应.
作者:张清媛;陈公琰;于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