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展期胃癌腹腔化疗84例报道

罗显峰;董亚秋;姜杰

关键词:胃癌, 腹腔化疗, 腹膜转移
摘要:目的侵及或侵出浆膜的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术后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术后腹腔内化疗对防治腹膜复发的价值.方法对84例侵及或侵出浆膜又无植及远处转移病人行术后腹腔内化疗(治疗组)其治疗效果与同期未行腹腔内化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化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术后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2%,对照组生存率为70.8%、60.5%.后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2%,对照组生存率为70.8%、56.5%.治疗组的一年、二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内化疗因其腹腔内药物浓度高,剂量大,毒副反应少,对侵及或侵出浆膜的胃癌有着防止复发的重要作用.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特异性基因的筛选

    目前,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生物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从目前国际研究的趋势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推测,肿瘤的免疫治疗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郗雪艳;杨秋霞;李殿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剂量顺铂加榄香烯序贯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水

    目的为了改进晚期癌症合并胸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观察中药榄香烯对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1996~1997年收治的恶性胸水72例次,在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三组注药.Ⅰ组(26例),序贯注入大剂量顺铂(80~100 mg/m2)及中药榄香烯乳注射液(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 mg~0.6 mg;Ⅱ组(26例),单用榄香烯;Ⅲ组(20例),单用顺铂.结果含榄香烯的Ⅰ、Ⅱ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2%和8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优于单用顺铂组45%(P<0.01).三组的胸腔闭合完全情况Ⅰ组>Ⅱ组>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榄香烯乳胸腔注射滗恶性胸水有效率高,如配合经胸腔闭式引流作排放胸水,并先行大剂量顺铂腔内化疗,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少胸腔闭合不完全的发生率,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蔡茂怀;严小梅;刘菊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泰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泰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共收治47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8例为非小细胞肺癌,19例为乳腺癌,均为有病理学证实的晚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以泰素加顺铂方案化疗,乳癌组以泰素加吡喃阿霉素方案化疗.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总有效率为46.4%,乳癌组的总有效率52.6%.病人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肌痛和关节痛、脱发等,没有观察到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病人的耐受良好.结论泰素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泰素加吡喃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疗效良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该两种恶性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金花;李明淑;段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HC-98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利用人肝细胞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在体外建立一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HC-98,并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将剪碎的癌组织移入培养瓶中,用加有15%~2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建成该细胞系,采用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布,采用放免分析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甲胎蛋白表达,利用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HHC-98具有上皮细胞特有的桥粒结构和张力原纤维,形态为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其G-6PD同功酶与人肝细胞癌细胞BEL-7402和BEC-7405相同.无血清培养48小时后,培养液中AFP呈现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细胞AFP及CEA表达均阳性.染色体检测HHC-98细胞均为异倍体,染色体结构异常复杂,从核型分析中发现有5个恒定出现的异常染色体,其中明确的为4q+.该细胞经皮下及腹腔接种均可使裸鼠致瘤.结论 HHC-98具有人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人肝细胞癌体外研究的对象.

    作者:耿敬妹;薛英威;刘秀华;刘立人;高晓敏;赵家宏;黄昀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时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分割放疗同时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及毒性反应.方法59例Ⅲ、Ⅳa期初治NPC病人随机分为超分割放疗+化疗组;超分割放疗组;常规分割放疗组.鼻咽原发灶采用60Co外照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采用60Co前切线照射加β线或深部X线垂直照射.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分别为80.0%、68.4%和55.0%,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部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82.4%、52.9%和50.0%,其中化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生存率(70.0%,73.7%,65.0%)、局部肿瘤控制率(75.0%,68.4%,55.0%)、远处转移率(20.0%,31.6%,35.0%)和远地转移发生时间(16.8,14.7,12.1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练合治疗组毒性反应以消化道和放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为主,均与常规放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超分割组急性口腔粘膜反应亦重于常规分割组(P<0.05).结论超分割放疗同时联合化疗可提高近期颈部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但未能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地转移率,其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刘雅洁;王瑞芝;鄂明艳;刘大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内皮素对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缩血管物质内皮素对人肝癌细胞7721增殖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来测定细胞的增殖效果.结果内皮素-2在浓度为10-9M时显著刺激癌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内皮素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的生长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杨树平;林琳;丁小建;赵志泉;汪承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TPS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肿瘤放射治疗的照射野.方法以我科1997年5月~1999年11月收治的26例肿瘤病人作为分析对象,依据其CT片通过TPS制定放疗射野.结果选取肿瘤病人CT片划定靶区,因其形状及周围正常器官的不同,得出不同的射野.确保90%等剂量曲线包全肿瘤.结论通过TPS设计,得出理想的照射野.既提高了肿瘤区的剂量,又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作者:张永昶;王文成;何若吉;张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yclin D1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肿块大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了cyclin D1基因在108例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肿块大小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其结果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cyclin D1的表达与肺癌肿块大小呈正相关;而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cyclin D1蛋白是一种原癌基因,cyclin D1基因只在肿瘤组织中呈过表达状态,cyclin D1基因的过表达在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虹蛟;王强;陈志营;王每先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VEGF的表达与直肠癌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地研究了39例直肠癌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结果癌组织与切端的VEGF表达存在差异,VEGF表达与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肿瘤血管生成在直肠癌生长、预后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的检测可以作为直肠癌的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贾云鹤;董新舒;高登群;赵瑞波;黄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bcl-2单克隆抗体和Bax多克隆抗体检测6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3例胰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产物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率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中分化胰腺癌组分别与低分化胰腺癌组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率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ax蛋白的表达率与患者术后生存期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状态失控,使胰腺细胞凋亡过程失调,细胞寿命延长,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Bax蛋白的检测可以初步估计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盖宝东;郑泽霖;王凤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癌合并肺感染的临床药敏分析

    目的本文对肺癌合并肺感染121例患者做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21例患者取晨痰做细菌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结果121例患者痰细菌培养检出致病菌69例,无致病菌52例.其中致病菌G-菌37例,占30.6%,G+球菌10例,占8.3%,酵母样真菌22例,占18.3%.37例G-杆菌中8例做了ESBLs检测,有1例阳性;2种细菌混合感染有12例,其中酵母样真菌+其它致病菌9例,表皮葡萄球菌+其它致病菌3例.结论G-杆菌是合并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G-杆菌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比例较大.G杆菌部分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使G-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部分耐药.

    作者:赵宁;刘杰;彭世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细胞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目的探索判定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计量学指标.方法采用MPLAS-500型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大肠粘膜异型增生20例,设大肠CAR、NOR为对照组,测量参数为CyA、PA、NA、Pn、NF、N/P.结果MDYS与NOR的六项参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MDYS与CAR的五项参数有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两者的NF未见明显差异(P>0.05);CAR与NOR有五项参数见有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两者的CyA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NF和N/P95%可信区间无重叠.结论细胞计量学指标能反映大肠异型增生的形态特征,三组的NF和N/P95%可信区间无重叠,表明大肠异型增生的诊断可考虑客观数据化.

    作者:王艳颖;耿敬妹;赵玉兰;郑伟;马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

    目的采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行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并通过多种分析来评价本治疗的疗效.结果自膨式金属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食管良、恶性狭窄病例行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吞咽困难明显好转,由术前的Ⅱ-Ⅲ级改善为0级,胆道的恶性狭窄病人术后,黄疸症状逐渐减退.食欲增加.胆红素水平下降,平均生存时间为9.5个月.大气管狭窄病人,放置气管支架后,病人通气情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自嘭式金属内支架用于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病人,是一种疗效明显、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于韬;罗娅红;华阳;李森;肖占才;翟仁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遗传学分型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染色体改变与临床过程及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全部病人进行临床治疗追踪观察,观察不同核型对治疗的反应.结果核型正常或t(14;18)改变者效果好,多倍体,1号,7号染色体异常者治疗效果差,据此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型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根据特异性染色体改变进行分型,可以对不同病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增加治愈率,减少化疗副反应.

    作者:张清媛;陈公琰;于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进展期胃癌腹腔化疗84例报道

    目的侵及或侵出浆膜的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术后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术后腹腔内化疗对防治腹膜复发的价值.方法对84例侵及或侵出浆膜又无植及远处转移病人行术后腹腔内化疗(治疗组)其治疗效果与同期未行腹腔内化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化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术后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2%,对照组生存率为70.8%、60.5%.后一年、二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2%,对照组生存率为70.8%、56.5%.治疗组的一年、二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内化疗因其腹腔内药物浓度高,剂量大,毒副反应少,对侵及或侵出浆膜的胃癌有着防止复发的重要作用.

    作者:罗显峰;董亚秋;姜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年份将本组资料分为前6年和后4年两组,其中后组改进了术式,提高了综合治疗手段.结果后组的胰瘘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前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技、优选良好的术式、术后密切监护能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也夫;王付庆才;孟广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术与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与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192例Ⅰ、Ⅱ期乳腺癌随机分两组: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MAD组,95例);根治术组(RM组,97例).MAD组腋窝淋巴结清除范围是腋下群或加腋中群淋巴结.RM组采用Halsted根治术或仿根治术Ⅱ式.结果MAD组和R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9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90%.局部复发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3.1%,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MAD组为3%;RM组为7.2%.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与根治术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齐;张斌;赵林;龙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透明细胞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查体发现肺肿物8年,近期发现肿大人院.CT示右肺下叶肿瘤.手术所见:右肺下叶背段肿物,包膜不完整,约4.0cm×5.0cm大小,质脆.临床诊断:肺肿物.

    作者:高彦;李万湖;许鹏;耿晓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ER-/PR-甲状腺癌中bcl-2和c-erb-B-2癌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ER-/PR-与bcl-2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42例甲状腺癌,10例状腺腺瘤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ER/PR与bcl-2和c-erb-B-2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甲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率为52.4%,其中20例ER/PR阴性者中只有5例bcl-2弱阳性,而22例ER/PR阳性者有14例表达bcl-2,两者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甲状腺癌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78.6%,ER/PR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c-erb-B-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R/PR阴性的甲状腺癌中bcl-2表达丧失和c-erb-B-2等癌基因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静;梁颜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18例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78年~1999年间收治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发生18例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08%.(2)本组吻合口瘘病人年龄>60岁占50%.男性占66.7%.(3)吻合口瘘可发生于术后两个月内,但中期吻合口瘘发生率高.(4)冲洗组吻合口自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22.4天,结肠暂时性造瘘组的愈合时间平均为14天.(5)吻合口瘘病例全身反应不重,通过局部处理可达痊愈,并没有影响生存率.结论(1)吻合口瘘发生与全身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手术操作、吻合口血运和张力、吻合质量、盆腔感染及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2)吻合口瘘可以通过局部冲洗或结肠暂时性造瘘获得治愈.(3)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需术者对病人高度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个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就能够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王锡山;徐海涛;贾云鹤;于志伟;董新舒;赵家宏;孙帅;安永南;柳明;信振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