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轻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自拟五子汤加减内服联合针灸承泣、太阳、丝竹空、攒竹等穴为主穴治疗;对照组:白天点珍视明眼水.晚上点双星明眼药水.两组患者均需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疲劳,坚持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5%,对照组有效率为50.1%.两组比较,P<0.01.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周爱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降糖消瘀方治疗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标准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降糖消瘀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降糖消瘀方,1剂/天,分2次早晚服用;二甲双胍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250~500 mg,3次/天,均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降糖消瘀方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63.78%,略优于二甲双胍组的57.84%,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糖消瘀方组治疗后FBG、2小时P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消瘀方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安全性检查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降糖消瘀方在降血糖效果上与二甲双胍组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上优于二甲双胍组,对于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刘维宾;杨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现将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和Fib-C的影响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门诊55例,男35例,女20例;住院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5~85岁(平均57±7岁).
作者:夏晓健;陈章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我的老师张海峰教授,他已经逝世20周年,从1988年9月初与世长辞至今,张老的音容宛在,笑貌长存在我的脑海里.随着岁月的流逝,但抹不掉我对张老深深的缅怀.
作者:黄海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血液灌流已扩泛应用于临床,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抢救急性中毒的一种方法,它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起重要作用,我院自2006年1月引进血流灌流机以来,已抢救成功38例患者,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胡胜兰;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李新民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专业20余年,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师从于津城儿科大家李少川先生,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辨治心法.
作者:刘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汇通学派勇于接受西医知识,积极维护中医地位,主张中西医应取长补短,并多方面进行中西医汇通的尝试,促进了中西医汇通思潮的形成.在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引导现代中西医结合发展趋势的积极作用.
作者:濮正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几年报道复合维生素B12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取得很好疗效,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治疗方案,即在应用复合维生素B12基础上配合服用中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盒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收集15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穴位注射组、西药组、盒灸加穴位注射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83%,西药组总有效率82%,盒灸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95%.结论:盒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宏廷;江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急性期病死率较高,而远期预后并不差,有文献报道在存活的患者中67%还可生活自理,恢复正常工作[1,2].
作者:宋淑琴;黄海;谢琼英;张桃风;王江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活血化瘀法在哮喘的发作期、缓解期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活血化瘀法在哮喘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哮喘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治疗大法.
作者:张惠勇;段晨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现代医学对有毒中药的认识是一类既有药理治病疗疾作用,又有毒副作用,可致毒性损害或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中药.
作者:罗吉;周春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怀山药30 g,怀牛膝30 g,生赭石24 g,生地黄18 g,生龙骨18 g,生牡蛎18 g,生杭芍12 g,柏子仁12 g.功用:镇肝熄风,滋阴安神.
作者:方之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偏头痛(Migraine)是指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它是一种原发性颅内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复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
作者:李雨;吴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测定贵州产的2种中药材杜仲与黄柏重金属的含量,为树皮类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样品中重金属的栓出率较高,药材中Hg没有超标,Pb的超标率严重,其次是cu的超标率也较严重,再次是Cd.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为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
作者:叶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2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小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作者:胡为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 拓展火之概念,创立阴火论李东垣通过对脾胃理论以及五脏间生克制化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阴火生成和辨证论治等问题.脾胃阴火论之阴火,不只是阴火与阳火的相对概念,火有生火与害火;有实火与虚火;有真火与假火;有浮火与沉火;有龙雷之火,命门之火等.
作者:章新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前些日子有位远道而来的大出版社编辑,拜访江西的一位名老中医.这位编辑前几年曾向这位老中医约过书稿,但老中医几经考虑,还是婉言谢绝了出版社的好意.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参冬丸对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疗效.方法:符合糖尿病泌汗异常诊断标准的患者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参冬丸6 g,3/日,15天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3%.结论:用复方参冬丸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泌汗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邓广宁;杜丽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从历代医家对五苓散证病因病机及方义的论述出发,结合<内经>经旨,提出临床应用五苓散不必局限于蓄水证,凡病机属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之证,皆可应用是方.
作者:潘晨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