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治
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百合固金汤加减,对41例肺癌放化疗副反应病人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周国治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间,笔者应用加味血府逐瘀汤配合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胸部扭挫伤47例,与采用西药对照组治疗45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汤样华;全仁夫;林志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腹部穴关元、中极、归来、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背部穴肾俞、三焦俞、次髎、委中、三阴交,结合耳穴贴压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皮质下、耳中,治疗继发性闭经50例,并随机选择30例,采用单纯体针的方法作对照.结果:体针加穴位注射组有效率91.4%、治愈率66.67%,针刺对照组分别为82%和5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是治疗继发性痛经的较好方法.
作者:段颖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王绍和先生(1914~1996)在从医的六十多年里擅治男性病,常有灵方特色,笔者侍诊近三十年间受益颇深,今将王老先生以虫类药治疗阳痿的经验简介如下:1 壮阳暖肾的蜻蜓
作者:王兆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膜样痛经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孕激素分泌功能低下,致子宫内膜分泌不佳不能分解而呈整快排出,及子宫平滑肌收缩力过强,或不协调收缩引起.以经行腹痛剧烈,甚至发生痛厥,直到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始缓而得名.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育.本病属于功能性痛经范畴.归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源于先天禀赋薄弱或房劳多产,绝大多数属肾虚血瘀,在妇科临床中并不鲜见,且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温经助阳、活血化瘀方法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已经证实对膜样痛经有着可靠的疗效.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曹慧;卢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195例全部经中药治疗,其中内镜介入治疗139例,开腹手术85例,腹腔镜手术44例.结果:治愈153例,好转35例,有效率为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疗效肯定,内镜介入治疗针对良性病变及部分恶性病变引发肝外胆管狭窄病人优势明显.
作者:靳怀安;周振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目前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特点、发病率、发病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菌群失调性腹泻研究进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菌群失调性腹泻发生率约为5%~30%,与使用抗生素种类、联合用药数量及疗程、采用医疗干预措施、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控制关键.
作者:项涛;陈远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难治病之一.西医对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亦无特效疗法.本病在中医学上大致属胃脘痛范畴,临床上以胃脘部痞满、纳呆、时有隐痛、嘈杂、乏力、大便不畅或泄泻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对此病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和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湿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拟从湿来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做一探讨与同道交流.
作者:李慧苹;朱曙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可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咳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因其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常发现有许多伪劣冬虫夏草和掺杂混淆品,需注意真伪鉴别,具体鉴别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刘卫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从2000年以来,选用《伤寒论》之小陷胸汤为主方,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味,制成散剂,治疗胆石症4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徐人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后,在肋骨正斜位片上,胸膜外血肿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肋骨正斜位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出现胸膜外血肿,其中17例第一次摄片均未发现肋骨骨折,复查时发现肋骨骨折,3例多次复查未发现肋骨骨折.结论:外伤患者,在肋骨正斜位片上出现胸膜外血肿均应提示骨折的可能性.
作者:廖爱民;简小同;周武;郑斌;黄礼军;陈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徐大椿乃我国清代著名医家,于医理造诣颇深,临证亦不同凡响,其所著《难经经释》在历代《难经》注本中亦是较好的一种.从该书中探讨和挖掘徐氏治学特点,以期对后来研究者略有启发.
作者:赵晶;刘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中药治疗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2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9例,Ⅳa期4例;13例行单纯根治性放疗,8例行放、化综合治疗.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 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化疗1~2周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联合中药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0、Ⅰ、Ⅱ、Ⅲ级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情况为:皮肤2、16、2、1例,口腔0、5、17、9例,口干1、16、4、0例,咽0、4、16、1例,骨髓抑制16、6、2、1例,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正常放射治疗.17例病灶完全缓解,4例病灶部分缓解.结论:IMRT在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中药可减轻放疗毒副反应.
作者:廖瑜露;胡爱民;黎治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伍炳彩教授、主任中医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熟读经典,且多有发挥.本人有幸师承伍老,兹就其学术经验略述一二:1 学好经典是中医的基本功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胆囊切除术一直作为急性胆囊炎和有症状的胆石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嘈杂、呕吐胆汁等症状,既往归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1],但我们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许多患者存在胆汁反流现象,并胃粘膜损伤.为了了解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我们收集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胃镜检查发现有胆汁反流胃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平;王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千柏鼻炎分散片由千里光、卷柏、羌活、决明子、麻黄、川芎、白芷七味中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至的鼻塞,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症候者.由于方中盐酸麻黄碱,及异欧前胡素含量较低,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决明子为方中主药,有效成分明确,笔者选择测定决明子的大黄酚含量建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中大黄酚的含量,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庄妍;曾文丽;朱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设计:问卷调查.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对象:女大学生232名(含本科生、研究生),年龄20~28岁,入校健康体检各项内容合格,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史,无炎症和其它感染.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自制问卷,所需调查项目采用填空及选择形式.
作者:边杰;金亚菊;王旭东;王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乌冠心冲剂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心脏X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组口服参乌冠心冲剂,疗程为2个月,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运动试验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参乌冠心冲剂对心脏X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赵新广;郭文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不孕症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在不孕因素中,女方因素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导致不孕的原因相当复杂,除了生殖健康方面的病因外,还与患者本人的心理因素有关,目前心理因素对不孕妇女的影响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心理因素所致女性不孕症,即中医学中肝气郁结型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施治稍作浅析.
作者:程慧琴;杨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历经患时疼痛、溃疡形成以及坏死的过程,或因不能及时截肢而死亡,具有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特点.我们将近几年来以中药辨证内服配合紫草油纱外敷治疗病例加以总结,探讨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更合理治疗方案,以期提高好转率.
作者:葛晓东;刘龙彪;陈秀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