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军
2000年10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并与30例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安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大15岁,小7岁;病程短1个月,长2年.2治疗方法百合甘麦大枣汤组成:百合10 g,炙甘草6 g,淮小麦30 g,大枣15 g,煅龙骨(先煎)30 g,琥珀粉4 g(分冲).随症加减,夜寐欠安者加夜交藤,痰多者加石菖蒲、陈胆星,性情急躁者加珍珠母.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作者:郭映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胡珂,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疾病诊治2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应用经方,且用药精简得当,尤其在脾胃病诊治中应用花类中药,取得满意疗效,现略介绍其中一二,以飧同道.
作者:纪云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七厘散出自清代谢元庆的<良方集腋>,由血竭、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红花、儿茶、朱砂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收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及软组织肿痛等,是中医伤科常用的中成药.作者近年来应用七厘散治疗骨折、跌打损伤的同时,将七厘散拓宽应用于骨科其它病证,获得一定疗效.
作者:张国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的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可靠性.方法: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行内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共100例,观察远、近期疗效.结果:观察治疗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出血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等,效果满意.结论:痔切闭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是一种简单、痛苦少、有效、可靠、恢复快的新术式,远、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李林;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前房积血在眼外伤中甚为常见,治疗不当可因并发角膜血染和继发性青光眼等而失明.近3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前房积血1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琼;林舟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灵仙消刺散组方威灵仙36 g,白花蛇4条,透骨草36 g,土鳖虫18 g,当归18 g,赤芍18 g,防风18 g.方中以威灵仙、白花蛇、透骨草为主药,三药都属辛温入肝经之品,具有较强的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之证.
作者:高远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直肠前突一直被认为是女性排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走访了瑞安市随机抽取的10个村.对每个村的所有已婚妇女上门体检指诊,以手指测量直肠前突的深度并记录下来,结果发现大部分肛肠病女性直肠前壁薄弱,排粪造影报告亦证实如此.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青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病变.2002年9月~2004年9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泄泻型IBS患者5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彭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泌尿系结石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剧痛、血尿、尿痛为特征,易导致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笔者1998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共收治泌尿系结石症33例,均用自拟四金排石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贾丰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头风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风痛胶囊,对照组给尼莫地平片.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结论:头风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来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
作者:潘光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显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大法与成人不尽相同,临床上必须根据小儿独有的生理、病理进行辨证施治,否则,不但影响疗效,而且容易酿成变证、坏证.下面谈谈本人临床肤浅体会.
作者:丘裕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气虚与痰湿并存是多种病理并存的常态,气虚与痰热并存是多种病理并存之异态.脑腑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缺血中风在后遗症期极易出现气虚夹痰热现象.治疗以补气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豁痰.
作者:李景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四逆散由柴胡、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在<伤寒论>中原治少阴热化之四逆症.本人根据其方理结合小儿机体的特点,以四逆散为主,据证加味,用以治疗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多种疾病效果显著,现举述如下:
作者:沈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清暑益气汤出自于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橘皮、当归、甘草、苍术、泽泻、升麻等15种药物组成,具有清暑、益气、养阴、健脾、燥湿之功效.在儿科临床中,小儿素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常不足、元气虚弱,在诸多慢性病症的病变过程中,出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候.笔者根据其功效特点,灵活运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
作者:陈怡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6岁;病程2~5年者18例,6~10年者23例,10年以上者9例;连续服中药1个月者14例,2~3个月者22例,3个月以上者14例.50例均作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共有咳喘痰多、胸闷气短、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病情变化均与天气有关,表现为冬重夏轻.严重感染高烧,合并心脏病者不在此列.
作者:朱冬年;胡子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除原发病因外,其一方面与先进科技确诊率的提高,更与患者自身个人卫生、人工流产、腹部手术等相关.笔者以为本病的发生是肾虚湿瘀搏结胞络而成,故在治疗上提出补肾祛瘀利湿、破瘀通络,其疗效颇为满意,现就49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相关资料小结如下.
作者:杨晓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中医科、泌外科门诊及住院病人,50~59岁40例,60岁以上60例;病程4~72个月,平均9.5月.且排除神经源性膀胱疾病、前列腺癌、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治疗组49例.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伴发疾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作者:胡卫东;杨浩明;郑高坪;胡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2年来,我们用祛痰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6例,并以45例(西药组)作为对照,今报道如下.
作者:李炎戊;周德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以益气滋肾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其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糖尿病教育、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常规降血糖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以益气滋肾法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降低尿微白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滋肾汤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白蛋白减少,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改善和延缓发展的作用.
作者:赖延青;卢明程;胡利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