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生
万友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60多年,在杏苑医林中上下求索,皓首穷经,蜚声中外,卓然为一代名医.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已在他出版的著作<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热病学>、<万友生医论选>、<万友生医案选>以及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万友生>等书中淋漓尽致展示出来.但是,万老不仅是医学家,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在书法、诗词以及京剧、奕棋上都有很深的造诣.
作者:黄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全球医学界必须研究一种疗法--顺势疗法,它是与西医思路完全相反的传统医学,可借以补充西医对抗疗法(特别是抗生素疗法)之不足.
作者:连家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肾痛风泰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比较护肾痛风泰治疗组与别嘌呤醇对照组对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对照组对血、尿β2-MG无明显影响,而治疗组能有效降低血、尿β2-MG.结论:护肾痛风泰冲剂对痛风性肾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近2年来在急诊中运用盐酸山莨菪碱(654-2)穴位注射足三里,配合思密达口服治疗秋季腹泻40例,并与单用思密达口服治疗38例比较,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媛媛;董秀兰;辛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参照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8年制定的小儿泄泻疗效及评定标准诊治该病4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小5个月,大3岁;病程短1/2天,长4天,西医诊断小儿腹泻病.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小4个月,大3岁;病程同前.经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林;余应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属于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十分明了,尤其是对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整体的网络调节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对哮喘病的新认识,着重探讨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调节作用对哮喘发病的影响.
作者:刘仁慧;郭忻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口臭是口中散发臭气.其因或为口齿病变,或因消化不良.医者多从胃火和食滞来治疗口臭,如用凉膈散加味治疗胃火上炎之口臭;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食滞停胃之口臭.<伤寒太白·发斑>中用升麻清胃散治疗胃肠积热之口臭.导师胡珂主任医师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单从清胃降火治疗口臭,部分病人则疗效欠佳,且出现苦寒败胃的现象,而运用降胃化浊法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纪云西;符小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刘小凡副主任医师30余年来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尤其擅长于小儿外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在临床上发现众多哮喘患儿伴发有过敏性鼻炎,我师运用自组方苍防芎栀汤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金娜;李建保;刘小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李某,男,52岁,厄瓜多尔籍华人.2001年11月10日初诊.自述3日前弯腰捡物时突然呃逆不止,即去当地医院就诊.经CT等检查后,诊断为左侧膈肌痉挛(周围神经性).肌注阿托品药物治疗,当时呃逆减轻,约半小时再次复发,且更加严重.再次肌注阿托品无效.至9日上午,每分钟呃逆次数达到10余次.不得进食,强食即吐,夜不能眠.当日上午竟呃逆吐血,色鲜红.听说有中医诊所开业,急来求治.
作者: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江苏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忠仁教授从事针灸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治学严谨,思路开阔,临证灵活,医德高尚,今择其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陈安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及猪苓多糖序贯治疗慢性乙肝20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年龄16~42岁,平均22.5岁;男性12例,女性8例.血清标志物均呈HBsAg、HbeAg、抗HBs阳性.HBV-DNA阳性,荧光定量在6×105~9×108拷贝/mL(正常参考值<4.2×102),阳性持续时间均超过6个月.肝功能AL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至10倍或长期反复异常,TB正常或稍偏升高.不伴或伴有轻度临床症状及体征.随机分成对照及治疗组各10例,两组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萍;陈彦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水痘12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住院8例,门诊112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大34岁,小2岁,平均8.6岁;病程长11天,短4天,平均6.2天;轻型33例,中型76例,重型11例;合并轻度感染54例,严重感染12例;合并其他病症18例,尿检合并泌尿系感染27例.
作者:杨龙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医工论>出自南宋时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一书,被后世医家视为修身齐家之准则.乃至今日之医德规范仍不失以其为蓝本.
作者:龙楚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赵棻教授为已故福建省名中医,其治学与临证,颇受易水学派李杲、薛己、张介宾等医家的影响,对脾肾的研究有独到的认识,在治疗上喜用甘温补益.他所创制的双补脾肾健运汤、慢肾汤、紫灵汤等方及其临床运用,充分体现出其脾肾同治的经验.
作者:刘新亚;聂国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味组成,原用于治疗脚挛急不伸.
作者:李永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IgA肾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持续性镜下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轻度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病、难治病,特别是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差、疗程长、易复发,中医治疗近年来有不少创新,笔者运用益肾祛瘀排毒汤(自拟方)治疗30例IgA肾病,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智军;宋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王锡贞教授系浙江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市妇科名家.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专于妇科30年.其临证思路开阔,用方灵活,常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理论来指导辨证及遣方用药,在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吾有幸师从王老,其高尚的医德与谆谆教诲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现对其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作一总结.
作者:赖毛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李木森教授从医逾60年,临证经验丰富,用药精到,辨治准确,对肝胆病辨治尤有心得.现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及善后宜忌等方面对李老辨治胆胀经验作一简单介绍并浅要分析.
作者:哈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痛经是青春期妇女常见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中医学对其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现将自1997年以来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周倩茹;汪明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重危症.每与多脏器并损而多见.临证多见心阳气虚损,并有瘀、痰、水饮为患,故笔者多年来,运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此病1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2例,男6例;年龄49~76岁;其中急性心衰5例,慢性心衰13例,心衰Ⅱ级者6例,心衰Ⅲ级者12例),结果全部有效,今介绍如下.
作者:盛生宽;盛全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