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30例临床观察

张影菊

关键词:透皮给药, 病毒性肠炎
摘要:随着中药透皮吸收在临床上的不断研究和发展,透皮吸收剂型的不断改革,我院透皮给药佐治病毒性肠炎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2001年7月~2001年11月,共收治患儿60例,其中30例佐治透皮给药,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1.1 一般资料 选择6~18个月的腹泻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蛋花水样便,脓血,便次平均5~8次/天,常规镜检无异常,大便培养阴性。符合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它们在……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分型辨治结合调周治疗慢性盆腔炎33例

    慢性盆腔炎症状散见于中医学带下、腹痛、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病证中。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标实主要为湿、热、瘀、滞。 笔者在1998年3月~2001年6月的临床过程中,根据此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采用分型辨证施治结合调周的方法,治疗33例患者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全部为妇科门诊病例。年龄22~30岁11……

    作者:王应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的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及肾脏体积增大。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提示病情已进入中、晚期,肾功能衰竭将不可逆转。因此,对早期DN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DN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在控制DN症状及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霞;冯长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丸临证举隅

    地黄丸始载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全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六味药组成,三补三泻,补中有泻,补而不腻,被后世医家广用于临床诸证,誉为“填补真阴之圣药”。笔者临证喜用此方,屡获良效,兹举案如下。 1 不寐证 吴某某,男,46岁,失眠8年,时轻时重,一直服用镇静安眠类药,近半年来,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曾以安定片加中药……

    作者:李泽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刺络拔罐结合挑刺治疗痤疮78例

    痤疮是青年期皮肤科常见病之一,相当于中医的“痤”、“肺风粉刺。”临床多见颜面、胸背等处发生炎性皮疹,挤之有米粒样的白色粉质,好发于青年期,病情发展常形成囊肿、疤痕影响面容,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笔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刺络拔罐配合面部皮损挑刺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在15~……

    作者:吴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与胆石症相关初探

    胆石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为了有效地防治胆石症,笔者从临床角度对胆石症的病因作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为2000年1月~2001年8月门诊经B超诊断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40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5.6岁;肝内胆管结石46例,肝外胆道结石16例,肝内外胆道混合结石4例。所有病例经B超检测诊断后,再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及胃肠钡透,或胃镜,或电子胃镜检查。……

    作者:郭添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48例体会

    2000年9月~2001年5月我们收治各种恶性肿瘤患者4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取得一些体会,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往院病人,男40例,女8例,年龄33~80岁。肝癌12例,肺癌11例,胃癌9例,卵巢肿瘤6例,肠癌7例,胰腺癌改道术后3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部分患者有1处以上转移。 2 治疗方法 2.1 脾虚湿滞型 16例,主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恶心呕吐,苔腻脉细。治宜健脾化湿,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作者:马哲河;郭红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55例

    跟痛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体形偏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在十多年临床实践中,本人以封闭、推拿疗法为主,辅以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岁;单侧患者46例,双侧患者9例;病程5天~8年;70%以上患者接受过中西药物、理疗等治疗;常因行走过多,或从事……

    作者:吴志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临证运用三则

    补阳还五汤出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主要用于“因虚致瘀”的中风后遗症,能够起到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但笔者未局限于该方方义及其适应证,思其方剂基本原则为“活血化瘀”,在临证时广泛运用于各种具有“气虚血瘀”病机的病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举三则如下: 1 冠心病心绞痛 金某某,男,67岁。2000年5月入院。自述反复发作胸闷痛3年,加剧4天。ECG:部分T波改……

    作者:陈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清金化痰汤治疗小儿痰热咳喘60例疗效观察

    小儿咳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于1999年5月~2000年6月间,应用《统旨方》中的清金化痰汤为主,对小儿咳喘痰热壅肺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 参考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诊断标准,凡年龄在14岁以内,以咳喘为主诉症状的门诊患儿,主要表现为:(1)咳嗽、喘息、喉间痰鸣或哮;(2)咯痰质稠色黄或见泛吐痰涎;(3)舌红苔黄脉弦滑;(4)指纹紫红……

    作者:龚细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一项针灸治疗腰突症的科研成果看无创痛穴疗的前景

    无创痛穴疗法是著名针灸学家魏稼教授创立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影响颇大。它从现代人注重舒适、多数病人惧怕针灸的“创痛”的现状出发,在发挥穴位疗法优点的同时,解决针灸“创痛”的缺点。具体方法为利用热、光、电、磁、声、机械及药物有效成分等作用于穴位,产生多种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我们在完成一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临床科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患者对无创痛疗法的渴求,同时有创痛的针刺在当今临床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无创痛穴疗法未来发展的走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蒋松鹤;叶天申;郑余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结石21例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对于输尿管结石并发肾结石在治疗上以往都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不仅创伤大,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近3年来采取输尿管镜腔内气压弹道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内服中药排石,促进肾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在23~……

    作者:许灌成;黄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天麻首乌片治疗肝肾阴虚型不育症60例报告

    笔者在不孕不育门诊中,曾用天麻首乌片治疗肝肾阴虚型不育症60例,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诊断标准:夫妇结婚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育,辨证属肝肾阴虚者。男性患者30例,精液常规分析连续3次有多项或单项指标异常,其中精子密度低症26例;无精子症4例;合并精子活动率或活动力低下者20例,合并液化不良者5……

    作者:施云;杨国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试论声音嘶哑的综合治疗

    声音嘶哑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喉喑”范畴。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病因又有“暴喉痦”、“久喉瘩”、“子瘤”、“产后瘖”、“肝郁失瘖”之称。我科近两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声音嘶哑,疗效颇佳,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短者2天,长者3年。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广州……

    作者:肖辉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

    由于环境因素的关系,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大部分哮喘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管理,但临床上反复发作的特征,长期药物的依赖,仍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如何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达到非药物控制或减少用药量,提高生活质量,仍然是医生与患者感兴趣的内容。为此,我们探索在哮喘缓解期中医推拿疗法对哮喘患者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冯家银;黄少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桂枝茯苓丸临床新用

    桂枝茯苓丸原治疗妇人瘀血留结胞宫,致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漏下之证。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笔者宗其方义,辨证用于各科临床,屡获良效,兹撮取数案,简介如下: 1 冠心病(胸痹) 刘某,女,52岁,1992年4月28日入院。主诉:心悸、胸闷时作2年。症见:左侧胸部刺痛时作,左腋下闷痛、气短、心悸,早晨尤甚,纳差,大便溏,舌暗红,苔白腻、后根微黄,脉……

    作者:田平林;黎志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肾虚辨治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基础疾病明确、病程呈阶梯式进展、恢复难、预后差的特点。在中医学里实属“痴呆”或“呆病”。随着发病率的升高,VD已愈来愈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理想方法和药物。复习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报道,剖析中医药治疗VD的思路与方法,试对从肾虚辨治VD……

    作者:郭宪民;宫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汤临床运用举隅

    1 糖尿病 谢某某,男,50岁,干部,1997年8月21日初诊。半年前自觉口干,饮水量增多,小便频数,形体消瘦,经本市某医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经住院治疗3个月好转而出院。出院不久,病情依故,虽经中西药治疗,仍未能控制,遂求治于余。刻诊:形体消瘦,口干唇燥,多饮,尿频量多,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身困乏力,舌红,脉沉细数。查尿糖++,空腹血糖9.6 mmol/L。诊断:消渴(下消),证属肾水不足,虚……

    作者:王志军;吴曼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源性腹泻的中医治疗

    肝源性腹泻是指由肝脏实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慢性腹泻,其临床症状常有上腹不适、嗳气食少、胸胁胀闷、大便稀溏不爽,多在清晨起床后或早餐后连续2~3次,且便量不多。因本病症状较轻,易被慢性肝病原来的消化道症状所掩盖,故在临床上医患双方常常不引起重视而影响肝病的康复。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大多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抗生素、维……

    作者:祝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脾论治糖尿病68例体会

    笔者多年来从脾论治糖尿病,采用健脾益气、养阴运津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按1997年ADA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建议而诊断,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68例病人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36~72岁,其中36~45岁12例,45~55岁26例,55~72岁34例,平均54.2岁;……

    作者:付志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清金化痰汤出自《统旨方》,由黄芩、山栀、麦冬、橘红、贝母、瓜萎、桔梗、茯苓、桑皮、知母、甘草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肺有痰热引起的咳嗽等。笔者根据本方有清热化痰、润肺利咽等功效,以之略事加减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较好的疗效。下将资料完整的125例总结于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83例;年龄小者18岁,大者62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7年。……

    作者:梁开发;田明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