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宪民;宫洪涛
跟痛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体形偏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在十多年临床实践中,本人以封闭、推拿疗法为主,辅以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岁;单侧患者46例,双侧患者9例;病程5天~8年;70%以上患者接受过中西药物、理疗等治疗;常因行走过多,或从事……
作者:吴志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学习陈瑞春教授活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在深刻理解该方主治病机的基础上,常与其它方剂配伍合用,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兹举六则如下。 1 合苍耳子汤 即小柴胡汤与苍耳子散合用。用于副鼻窦炎引起的头昏、头胀闷、头痛、鼻塞、流浊涕等症。苍耳子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由辛夷、苍耳子、白芷、薄……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风邪致病,可自外而入,亦可由内而生。外风易与它邪兼夹为患,成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内风则因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失调而生于内。由此导致了风邪为病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祛风药也因之分列于药物学的各个章节而未专列条目,如祛风除湿、镇肝熄风等。可见祛风药的临床使用是很广泛的。如表现为震颤、强直、口(口呙)、痉挛、瘅、痒等的病证均可用祛风药治疗。临诊时,对风邪致病特点典型的病证,……
作者:赖冬平;张宜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9月~2001年5月我们收治各种恶性肿瘤患者4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取得一些体会,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往院病人,男40例,女8例,年龄33~80岁。肝癌12例,肺癌11例,胃癌9例,卵巢肿瘤6例,肠癌7例,胰腺癌改道术后3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部分患者有1处以上转移。 2 治疗方法 2.1 脾虚湿滞型 16例,主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恶心呕吐,苔腻脉细。治宜健脾化湿,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作者:马哲河;郭红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症状散见于中医学带下、腹痛、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病证中。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标实主要为湿、热、瘀、滞。 笔者在1998年3月~2001年6月的临床过程中,根据此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采用分型辨证施治结合调周的方法,治疗33例患者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全部为妇科门诊病例。年龄22~30岁11……
作者:王应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清金化痰汤出自《统旨方》,由黄芩、山栀、麦冬、橘红、贝母、瓜萎、桔梗、茯苓、桑皮、知母、甘草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肺有痰热引起的咳嗽等。笔者根据本方有清热化痰、润肺利咽等功效,以之略事加减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较好的疗效。下将资料完整的125例总结于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83例;年龄小者18岁,大者62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7年。……
作者:梁开发;田明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荨麻疹系皮肤粘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反应,中医学称之为“阅(疒咅)瘤”、“风疹块”、“瘾疹”,俗称“鬼脚印”。其本在风。笔者在临床上自拟消风汤治疗荨麻疹48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13~65岁,病程3天~3年;急性21例(病程少于2个月),慢性27例;皮疹瘙痒48例,皮肤划痕症(+)29例,伴胃肠……
作者:曹德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在不孕不育门诊中,曾用天麻首乌片治疗肝肾阴虚型不育症60例,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诊断标准:夫妇结婚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育,辨证属肝肾阴虚者。男性患者30例,精液常规分析连续3次有多项或单项指标异常,其中精子密度低症26例;无精子症4例;合并精子活动率或活动力低下者20例,合并液化不良者5……
作者:施云;杨国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痤疮是青年期皮肤科常见病之一,相当于中医的“痤”、“肺风粉刺。”临床多见颜面、胸背等处发生炎性皮疹,挤之有米粒样的白色粉质,好发于青年期,病情发展常形成囊肿、疤痕影响面容,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笔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刺络拔罐配合面部皮损挑刺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在15~……
作者:吴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源性腹泻是指由肝脏实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慢性腹泻,其临床症状常有上腹不适、嗳气食少、胸胁胀闷、大便稀溏不爽,多在清晨起床后或早餐后连续2~3次,且便量不多。因本病症状较轻,易被慢性肝病原来的消化道症状所掩盖,故在临床上医患双方常常不引起重视而影响肝病的康复。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大多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抗生素、维……
作者:祝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外伤性脑震荡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8~78岁,平均为42岁;32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CT示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赤芍9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老葱3……
作者:阳启进;张立新;董松林;祁兆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小青龙汤乃太阳病水饮咳喘证之主方,笔者于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百日咳等属寒痰水饮内阻者,往往收效明显,兹介绍如下。 1 支气管哮喘 治疗35例,显效32例,好转2例,无效1例。 病例:何某某,男,78岁,1996年12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33年,加重10天,每遇寒冷加……
作者:谢柳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 患儿兄弟二人,哥哥9岁,弟弟5岁,均因腹部胀大2个月,于2001年5月12日同时入院。两患儿症状相似,症见:消瘦,腹部胀大如鼓,下肢轻度浮肿。查体:不发热,血压正常,精神较差,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腹部胀大,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5~6 cm、剑突下3~4 cm可及、质硬、边锐、叩击痛(+),脾未触及,腹水征(+),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二人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267 IU、71 IU,谷丙……
作者:张媛媛;刘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中药透皮吸收在临床上的不断研究和发展,透皮吸收剂型的不断改革,我院透皮给药佐治病毒性肠炎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2001年7月~2001年11月,共收治患儿60例,其中30例佐治透皮给药,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1.1 一般资料 选择6~18个月的腹泻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蛋花水样便,脓血,便次平均5~8次/天,常规镜检无异常,大便培养阴性。符合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它们在……
作者:张影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基础疾病明确、病程呈阶梯式进展、恢复难、预后差的特点。在中医学里实属“痴呆”或“呆病”。随着发病率的升高,VD已愈来愈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理想方法和药物。复习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报道,剖析中医药治疗VD的思路与方法,试对从肾虚辨治VD……
作者:郭宪民;宫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从1999年1月~1999年11月,用减肥煎剂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100余例,并与轻身减肥片对照,现将59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我院综合科收治的14岁以下患儿。采取双盲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2.08±1.56)岁;轻微肥胖10例,中度肥胖13例,重度肥胖4例。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11.96±1.34)岁;轻度肥胖12例,中度肥胖10例,重度……
作者:易献春;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妇女一生中都会经过分娩,它给孕妇带来将为人母的喜悦,同时孕妇也感到恐惧、焦虑,本人将保产无忧散加减运用于先兆临产的孕妇30例,能缩短孕妇临产的时间,减轻孕妇恐惧、焦虑心理,加速产程进展,并设对照组30例,结果显示保产无忧散加减方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60例均为我院住院单胎先兆临……
作者:樊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运用中医传统的四诊手段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某些阶段往往“无症可辨”,这是中医学现行辨证标准的盲区。故此借助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手段,发掘中医学自身合理的内涵,融汇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出了四种辨证思路和方法,对“无症可辨”者,及早、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辨证论治,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清除中医对“无症可辨”者诊治的盲区,从而进一步完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方爱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桂枝茯苓丸原治疗妇人瘀血留结胞宫,致妊娠胎动不安、腹痛漏下之证。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笔者宗其方义,辨证用于各科临床,屡获良效,兹撮取数案,简介如下: 1 冠心病(胸痹) 刘某,女,52岁,1992年4月28日入院。主诉:心悸、胸闷时作2年。症见:左侧胸部刺痛时作,左腋下闷痛、气短、心悸,早晨尤甚,纳差,大便溏,舌暗红,苔白腻、后根微黄,脉……
作者:田平林;黎志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7年6月至2001年12月,应用大黄煎剂口服的方法,对3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改善状况、血浆中内毒素的主要成份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对WBC、血淀粉酶(RAMS)、尿淀粉酶(UAMS)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病例72例,全部系本院急诊病人,年龄在22~65岁之间。按Doll氏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平均……
作者:肖桂林;金益强;刘发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