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亚利;邓飞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98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和阳性诊断率.结果 两组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窦房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速、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检出率及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效果更好,检出率较高.
作者:董捍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 ~2016年7月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牙弓夹板颊间结扎术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咀嚼能力检测,比较两组咀嚼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4周,观察组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咀嚼功能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00%(2/40)比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可加快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屈胜利;张亚柯;庞帅;杨奇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在高血脂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取收治的高血脂患者60例,采用电脑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组间护理前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血脂异常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临床在高血脂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血脂改善水平及服药依从率,降低血脂异常率.
作者:陈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降低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高龄危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0)以常规方式干预,观察组(n=90)以压疮护理小组干预,对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愈合情况、患者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压疮完全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压疮护理小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有较好的预防及改善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珊;沈晓红;王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中抽取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选自2016年7月-2017年8月,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两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4%,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8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过计算后均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李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CT、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收的脑梗塞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CT扫描诊断、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其中CT扫描为对照组,MRI扫描为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诊断效果加以观察、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4.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7%,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CT扫描、MRI检查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早期应用MRI技术对脑梗塞患者加以诊断的效果要更加明显,可提高诊断准的准确率.
作者:高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根据病情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观察组)58例及单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心电图2 h STR>50% 比例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预后.
作者:段秋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7年06月收治2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MRI检查,诊断为新鲜骨折,共涉及263个椎体,均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术,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及功能活动评估.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min,平均骨水泥填充量4.6 mL,平均住院时间6.5 d,16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2例患者术后疼痛部分缓解,无轻微缓解及不缓解患者,术后1周212例患者活动无明显困难,8例患者行走困难,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C形臂引导下经皮单侧椎弓入路椎体成形术,穿刺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地解除了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作者:吴岗;张勇;王金;陈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心血管、癌症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恶性肿瘤,特点表现为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进展快.由于上述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如糖尿病等合并症,临床治疗困难.因此,实施多种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成为现阶段肝癌疾病治疗关键.就近些年来老年人原发性肝癌治疗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实际治疗情况进行以下总结,为后期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院外分娩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院外接诊情况,以指导孕产妇的预防管理和相应处置对策.方法 分析市医疗急救中心所接诊的院外分娩病例,以产妇情况、分娩场所、新生儿情况为关注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所接诊的院外分娩共计1016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以25-35岁年龄段的经产妇为主,早产占比交高,多发生在家中和就医途中,农村及郊区高于城市.产妇和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高,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7的占18.13%.结论 院外分娩病例近几年增长趋势明显,应加强对孕产妇围生期的宣讲教育和预防管理,为更好的应对院外分娩,院外出诊人员的接生处置能力应进行强化培训.
作者:雷高峰;吴晓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分别行格列美脲、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GLP-1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显著,临床价值高.
作者:付文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院营养科在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院的营养饮食关系着疾病的预防和患者的康复,也影响着临床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医院营养科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开展营养治疗,为患者合理安排营养膳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临床营养医学,对营养饮食有更高的要求.营养饮食疗法的方法、内容等也不断变化,传统的全质饮食逐渐向要素饮食转变.营养技术不断进步中,医院营养饮食疗法中也逐渐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保证营养饮食疗法的效果.
作者:刘颖;姜云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予以参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6周以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经比较,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的高于获得82.22% 的参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结果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同奥美拉唑的疗效对比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肖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Landolt环视力表是民航眼科工作中的重要检查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应聘者拿着外院的E视力表检查出来的视力单或验光单来进行对比,结果往往会有些出入.针对二者可能产生不同结果来探讨Landolt环视力表的设计特点.这将有利于对Landolt环视力表的科学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眼科临床和科研等.
作者:彭鹏;蒙昌亮;徐静;张亚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肿瘤重症患者的预后比较.方法 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开展关于肿瘤重症患者的研究,研究期间总共选取20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截断值为5分,将入选的患者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值进行分组,其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4分的评价为阴性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4分的评价为阳性组.评估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其主要是以30天之内病死率,次要终点为所有死亡、转入重症监护室、心肺复苏与死亡的联合终点.结果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阳性组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阴性组在基础疾病方面的差异不突出,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200例患者当中30天内死亡的患者总共52例,所有死亡患者总共59例,转入ICU、CPR与死亡的联合终点患者总共77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上述三项数据差异均突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阳性组的病死、死亡以及联合重点发生率均较高,数据与阴性组相比差异突出,统计学达到意义标准(P<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肿瘤重症患者可以做到准确评估、早期干预的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当中普及.
作者:王腾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联合认知催眠治疗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认知催眠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治疗2、4、6、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体量表(CGI)及总体幸福量表(GWB)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HAMD、HAMA、CGI、GWB评分具有组间、时间效应(F=839.882,P<0.001;F=3324.291,P<0.001;F=584.481,P<0.001,F=25373.693,P<0.001;F=126.483,P<0.001;F=1678.319,P<0.001;F=94.604,P<0.001;F=5345.814,P<0.001),两组治疗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催眠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发作的效果较单用帕罗西汀好,疗效确切,幸福感提升明显.
作者:张婷婷;孙月吉;徐晶;白云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给予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安宁疗护对其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62例肿瘤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对治疗及整体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处理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护理,观察2组老年肿瘤临终期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应激(R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给予其安宁疗护可有效缓解主要照顾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
作者:孟春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确诊AMI患者为一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细胞、CK、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 AMI患者组白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MI患者组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AM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MI患者的CK和C反应蛋白高出对照组.结论 白细胞计数与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对早期AMI患者的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 ~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与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CRP、PCT水平,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PaCO2水平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四项炎症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降低其炎症反应.
作者:杨先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绪状态及总体健康情况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4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显著高于比较组39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建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