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鹏;蒙昌亮;徐静;张亚辉
目的 探究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9月精神科接受治疗的疑似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2例,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设为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化学分析法,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三种酶在血清中的含量;对照组通过脑涨落图检测,比较两组检测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两组检测阳性、阴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检测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特异度、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崔素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中抽取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选自2016年7月-2017年8月,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两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4%,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8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过计算后均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李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给予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安宁疗护对其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62例肿瘤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对治疗及整体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处理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护理,观察2组老年肿瘤临终期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应激(R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给予其安宁疗护可有效缓解主要照顾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应激.
作者:孟春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针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参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予以参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6周以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经比较,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的高于获得82.22% 的参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结果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同奥美拉唑的疗效对比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肖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降低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高龄危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0)以常规方式干预,观察组(n=90)以压疮护理小组干预,对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愈合情况、患者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压疮完全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压疮护理小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有较好的预防及改善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珊;沈晓红;王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症致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患者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症致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将这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症致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发病性质分为A组(急性加重期)、B组(稳定期).抽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C组.对比三组不同时段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 ①A组、B组确诊时血清PCT、hs-CRP水平均高于C组体检时,且A组高于B组(P<0.05);②A组、B组治疗后血清PCT、hs-CRP水平均低于本组确诊时,且肺功能指标优于本组确诊时(P<0.05).结论 血清PCT、hs-CRP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高.
作者:马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治的10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层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配合、针对性手术护理配合,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结合针对性手术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患者早日康复,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黄米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Landolt环视力表是民航眼科工作中的重要检查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应聘者拿着外院的E视力表检查出来的视力单或验光单来进行对比,结果往往会有些出入.针对二者可能产生不同结果来探讨Landolt环视力表的设计特点.这将有利于对Landolt环视力表的科学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眼科临床和科研等.
作者:彭鹏;蒙昌亮;徐静;张亚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史对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3月妇产科接受LEEP术后成功妊娠并分娩的46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产妇46例作为对照组,根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阴道分娩41例(89.13%)显著高于观察组阴道分娩29例(6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0,P<0.05).观察组的妊娠分娩患者早产和流产要多于对照组,足月分娩例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78±1.13,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6±0.7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86,P<0.05).结论 宫颈LEEP术后对产妇的妊娠分娩方式有明显影响,但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不大.
作者:宋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III(AT-III)的检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确诊DIC患者为一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DD、FDP、AT-III的含量.结果 DIC组的DD、FD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IC组的AT-III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这种差异将更显著.结论 联合检测DD、FDP、AT-III的含量对DIC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罗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涉及到管理制度,也涉及到基本的信念,涉及到行为准则和整体的人文环境. 针对于此,研究简单分析对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相关的推测的思考,希望所得内容能够给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刘阳;卞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诊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5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用药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75)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n=75)则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就2组患者的脑梗死整体疗效、血清学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下降,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发挥抗炎作用,纠正其血清学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潘锡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小儿血液净化治疗的难点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进行小儿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详细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5例达临床治愈,有3例放弃治疗,有2例死亡,临床治愈率达到90%.结论 在小儿血液净化治疗中,要详细分析其值治疗的难点,并实施积极的护理对策,有保证疗效.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主动脉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行主动脉CTA检查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临床疑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且在行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后影像诊断及终临床诊断均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16例(Stanford A型11例,B型5例),其中4例伴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CTA特征性表现为双腔征、内膜片及内膜破口;壁内血肿5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其无强化,密度明显低于血管腔;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7例,CTA表现为主动脉壁上溃疡状突起,其口部与主动脉腔相通;主动脉瘤破裂1例,表现为主动脉周围密度不均血肿影,周围脂肪间隙浑浊.结论 双源CTA可显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于洪涛;谢强;陶智慧;马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7年06月收治2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MRI检查,诊断为新鲜骨折,共涉及263个椎体,均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术,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及功能活动评估.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min,平均骨水泥填充量4.6 mL,平均住院时间6.5 d,16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2例患者术后疼痛部分缓解,无轻微缓解及不缓解患者,术后1周212例患者活动无明显困难,8例患者行走困难,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C形臂引导下经皮单侧椎弓入路椎体成形术,穿刺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地解除了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作者:吴岗;张勇;王金;陈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 ~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共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经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书,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观察组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阻滞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实行全身麻醉,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麻醉方法后的不同时段认知功能进行比较;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准则,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段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MMSE量表、VAS评分得分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第2天及第5天,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及第7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对患者认知能力影响更小,患者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受检者,将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30例受检者作为对比组,研究时间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P16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CINI阳性表达率为96.7%,在CINII、CINIII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7%,实验组患者在CINI、CINII、CINIII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研究证实,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采用P16免疫组化技术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阳性表达率较高,为有效诊断方式.
作者:陈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讨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使用锥形束(CBCT)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81例,科学合理使用CBCT影像系统,对老年患者上、下颌骨内多个牙平面进行重建,并且开展曲面体层图像,获得准确数据.分析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对81例患者进行微创种植牙,共植入96枚种植体,植入4.5 mm 37枚,5.0 mm 11枚,10.0 mm 39枚,13.0 mm 9枚,无患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炎,5例患者出现面部局部软组织肿痛,3例鼻腔间歇性出血,持续服用抗生素5-7天,全部康复.对种植后96枚种植体进行CBCT检查,术后上颌窦窦底提升高度1.65-3.62 mm.CBCT检查发现患者上颌窦有新骨质生成,且种植体附近平均新生骨量为2.40 mm,腭侧点2.17 mm,近中位点2.45 mm,远中位点2.33 mm.所有患者治疗后,二期骨结合良好,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良好完成二期修复.所有患者软组织健康,骨结合良好,随访期种植体成功率94.79%(91/96).结论 通过CBCT辅助,可以较好地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并为术后随访提供分析条件.
作者:齐建华;赵彦霞;段常春;刘志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取46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心脏衰竭、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