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郑芳

关键词:高血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颈动脉斑块, 关系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其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100例,研究组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组B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三组均运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统计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对比其检测结果,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三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对比,研究组A、研究组B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A各指标均高于研究组B,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给予胰岛素治疗,实验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结果 实验组每天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15.56%(7/4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00,P>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更好、更快的控制血糖.

    作者:孙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37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74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有利于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冈上肌出口位摄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冈上肌出口位摄片在肩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7例经MRI及手术证实为肩峰撞击综合征和肩袖损伤患者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将其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摄有患侧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患侧肩关节MRI.根据Bigliani肩峰分型进行分类,同时测量肩峰与肱骨头间距离.结果 37例患者中,Ⅰ型肩峰9例,Ⅱ型21例,Ⅲ型7例.出口位x线片测得肩峰下间隙(A—H间距)狭窄31例.其中A—H≤5 mm 7例,5~10 mm 24例.肩峰骨赘20例.肱骨大结节增生21例.结论 冈上肌出口位摄片能够提供肩峰分型直接依据,对诊断肩峰撞击综合征和肩袖损伤具有操作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为临床医师制定诊疗及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汝辉;周鹏;陈荔川;李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100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送检检查分析,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对比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分析时间、血液Ca+、K+对比,P<0.05.结论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并且进行血气分析所需时间较短,能够对治疗用药和治疗方案进行快速调整.

    作者:刘双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诊呼吸系统感染经验使用头孢曲松的临床合理路径探索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内科经验使用头孢曲松存在的问题,探索临床药师介入急诊处方点评的工作模式,尝试建立头孢曲松相关的临床合理用药路径.方法 依据<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4版及<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44版,对2016年1-3月使用头孢曲松的处方进行病种分类并分析.结果 在460例使用头孢曲松的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的比例高,共332例(72.17%),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使用头孢曲松不在合理推荐范围的比例也较高,有153例(46.08%).结论 急诊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经验使用头孢曲松的不适宜比例较高,临床药师应对该药的合理使用加强指导,并建议急诊内科医生在经验用药时能参照相关指南及共识规范应用.

    作者:韩竹俊;张学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在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中预警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在预测营口市手足口病暴发/聚集情况的能力,为相关机构设置预警参数,选择预警方法,改善预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预警系统中发出的手足口病预警信号及防治人员核实及现场调查情况,计算预警系统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VP)、及时响应率等指标.结果 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50.72%,阳性预测值为19.02%,及时响应率为96.20,发出预警信号至填报异常信息卡(h)的中位数为1.95(h).结论 预警系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预警工具,但其阳性预测值还有待于提高,实际工作中仍不能忽视监测人员对疫情数据分析等其他方法.

    作者:魏艳姣;刘光远;刘亮;秦立;杨琳;刘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运用到给胃底贲门癌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 抽取就诊的胃底贲门癌患者112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予以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加以治疗,对照组56例予以规范Roux-en-Y型吻合手术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手术状况、排空时长、单次进食总量同每天进食频次、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手术状况、排空时长、单次进食总量同每天进食频次、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运用到给胃底贲门癌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极其明显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作者:范宇洋;刘东举;郝帅;阎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磁性附着体与套筒冠义齿的联合应用

    目的 探究磁性附着体与套筒冠义齿联合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治疗的80例特殊牙列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套筒冠义齿修复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磁性附着体,对两组患者牙齿美观度、咀嚼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美观度、咀嚼功能、舒适度比较中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上牙列缺损严重患者实施磁性附着体联合套筒冠义齿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上其牙齿美观度、舒适度,能够有效提高咀嚼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闫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探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 抽取进行检测的非重复病原菌标本(200株)当做分析的对象,做敏感性检验,总结细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结果 在研究的200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枸缘酸菌属、肠球菌以及变形杆菌所占的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的甲氧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0%,对两种抗菌药物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是90.32%、87.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的甲氧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0%,对两种抗菌药物甲氧西林发热耐药率是92.0%、96.0%.结论 目前,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时,需准确对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掌握,准确为临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利于医院感染发生的控制.

    作者:连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使用早期个性化心理护理治疗在临床上效果.方法 选取收入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CNS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效缓解患者所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邹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引流不畅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目的 观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引流不畅原因,寻找临床解决对策,降低腹透导管相关掉队率.方法 分析2006-2016年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出现引流不畅的44例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患者中出现44例次引流不畅,由导管移位引发引流不畅14例次(31.8%),由导管堵塞所致30例次(68.2%).结论 腹膜透析术后引流不畅是患者退出腹透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多样,但多可预防,导管移位主要与导管选择、手术方法、术后透析方案、护理措施、生活方式相关;导管堵塞多与腹腔内纤维蛋白形成、术后血凝块、导管贴壁相关;对上述因素进行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引流不畅发生率,提高腹透质量.

    作者:王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引起的院内聚集性水痘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已经暴露发病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病源传播患病人员的保护因素.方法 对2017年3月-4月某医院收治的1例带状疱疹患者之后,引起院内医务人员出现聚集性水痘疫情进行调查,对所有发病的医务人员进行走访调查,使用逻辑回归对暴露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病源为重症监护室的带状疱疹患者,经调查后先后共引发12例医务人员患上水痘的症状,结合所有患者的出疹时间,共将分成了两批.患者出疹以后,总共与47名医护人员有过直接的接触,患病的医护人员有7名,占比14.89%.危险因素包含有高接触频率、近期存在健康问题、既往未与此类症状的人员接触.保护因素包含有住房条件以及工作年限.有效阻断途径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注重手的卫生.结论 水痘的传染源为带状疱疹患者,因此医务人员在对此类患者护理以及治疗时,一定要提升对该病传播途径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一些工作年限较短的医护人员,应该作为防护的重点人员.一旦院内出现医务人员患病,就要将其隔离,以避免形成聚集性水痘疫情.

    作者:崔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心绞痛(AP)者以环磷腺苷葡胺(MAC)、硝酸异山梨酯(ISDN)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行AP治疗的73例老年患者,按主诊医生分管病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ISDN单药治疗)、观察组38例(加用MAC),评估两组AP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者发病次数以及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AP疗效理想,治疗后观察组AP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统计,观察组发生率为5.3%与对照组17.1%比较,观察组用药安全性高,P<0.05.结论 老年AP者治疗时以MAC、ISDN联合治疗,疗效理想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吴龙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院药品质量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的质量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的药房药品的管理档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药房未实施质量风险控制和管理,2016年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情况.结果 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2016年干预后药房的药品变质失效、药品的过期以及药品调配出错发生概率均低于2015年未实施干预的组别,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药房实施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管理能降低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提高药品应用质量和安全性,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各39例,比较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则实施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9%,显著优于比较组的7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柳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作分析报告.方法 从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48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47例痊愈.其中3例伤口出现开裂现象,3例患者伴有呼吸系统感染,4例患者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包括面部绯红、头晕、发冷等).结论 患急性胆囊炎的老年人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医疗机构应该积极提高医疗技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院前急救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在重症哮喘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计算机表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2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16)以及实验组(n=16),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BiPAP治疗,分析对比经不同治疗后两组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重症哮喘患者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2.50%,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双水平正压通气通气治疗应用在重症哮喘中疗效显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与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云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纳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选用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药物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QS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优于对照组75.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同时,研究发现加巴喷丁组副作用较卡马西平组轻微.结论 加巴喷丁不仅能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政平;张大伟;钟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腹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小儿腹泻患者接受布拉酵母菌散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小儿腹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支持、补液、抗炎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布拉酵母菌散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大便次数、腹泻总时间、腹泻控制时间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小儿腹泻患者接受布拉酵母菌散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腹泻时间的缩短.

    作者:蔡书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控制不同INR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控制不同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抗凝治疗,将INR调整在2.0—3.0范围之间,观察组,INR调整在1.5—2.0之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剂量、INR及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栓塞、体内循环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4.76%明显少于对照组23.81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使用华法林低抗凝方法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