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状疱疹引起的院内聚集性水痘疫情调查分析

崔为军

关键词:带状疱疹, 水痘,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已经暴露发病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病源传播患病人员的保护因素.方法 对2017年3月-4月某医院收治的1例带状疱疹患者之后,引起院内医务人员出现聚集性水痘疫情进行调查,对所有发病的医务人员进行走访调查,使用逻辑回归对暴露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病源为重症监护室的带状疱疹患者,经调查后先后共引发12例医务人员患上水痘的症状,结合所有患者的出疹时间,共将分成了两批.患者出疹以后,总共与47名医护人员有过直接的接触,患病的医护人员有7名,占比14.89%.危险因素包含有高接触频率、近期存在健康问题、既往未与此类症状的人员接触.保护因素包含有住房条件以及工作年限.有效阻断途径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注重手的卫生.结论 水痘的传染源为带状疱疹患者,因此医务人员在对此类患者护理以及治疗时,一定要提升对该病传播途径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一些工作年限较短的医护人员,应该作为防护的重点人员.一旦院内出现医务人员患病,就要将其隔离,以避免形成聚集性水痘疫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在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 观察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在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研究.方法 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8例上颌前牙狭窄患者,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超声骨刀对个体患者前牙牙槽骨进行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实验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GB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牙槽骨高度、唇腭平均宽度以及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上颌前牙狭窄患者给予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在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个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在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中预警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在预测营口市手足口病暴发/聚集情况的能力,为相关机构设置预警参数,选择预警方法,改善预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预警系统中发出的手足口病预警信号及防治人员核实及现场调查情况,计算预警系统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VP)、及时响应率等指标.结果 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50.72%,阳性预测值为19.02%,及时响应率为96.20,发出预警信号至填报异常信息卡(h)的中位数为1.95(h).结论 预警系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预警工具,但其阳性预测值还有待于提高,实际工作中仍不能忽视监测人员对疫情数据分析等其他方法.

    作者:魏艳姣;刘光远;刘亮;秦立;杨琳;刘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控制不同INR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控制不同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抗凝治疗,将INR调整在2.0—3.0范围之间,观察组,INR调整在1.5—2.0之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剂量、INR及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栓塞、体内循环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4.76%明显少于对照组23.81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使用华法林低抗凝方法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招飞体检中筛查可疑性青光眼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招飞体检中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可疑性青光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体检中发现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 of open angle glaucoma,SOAG)作为可疑组,确诊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作为淘汰组,并选取健康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OCT扫描,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可疑组和淘汰组的RNFL厚度明显变薄,在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均值厚度均小于正常组.结论 OCT能在早于视野检测出RNFL的变薄,在招飞体检中联合视野检查使用切实可行.

    作者:曾晓明;李旻昊;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引流不畅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目的 观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引流不畅原因,寻找临床解决对策,降低腹透导管相关掉队率.方法 分析2006-2016年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出现引流不畅的44例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患者中出现44例次引流不畅,由导管移位引发引流不畅14例次(31.8%),由导管堵塞所致30例次(68.2%).结论 腹膜透析术后引流不畅是患者退出腹透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多样,但多可预防,导管移位主要与导管选择、手术方法、术后透析方案、护理措施、生活方式相关;导管堵塞多与腹腔内纤维蛋白形成、术后血凝块、导管贴壁相关;对上述因素进行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引流不畅发生率,提高腹透质量.

    作者:王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和瑞舒伐他汀并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低分子肝素钙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治疗药物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就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而言,观察组发生率为1.89%,对照组发生率为18.87%;就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6%,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以瑞舒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有效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金万;宫玉霞;王寅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2979份终末病历质量缺陷分析

    目的 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完善病案信息,使临床医师充分认识到病案的重要性,既尊重了患者的权益,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法律保证,从而有效的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10月份临床科室出院病案32979份,由病案科专职质控人员参照<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终末病历质控,将病案中常见问题及各项缺陷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79份病案中有3469份病案存在缺陷,缺陷率为10.52%.缺陷共3739项次,较常见缺陷依次为:首页信息填写不全活填写错误46.32%,出院记录书写错误15.80%,住院记录信息不全或书写错误10.55%.其中手术科室平均缺陷率为14.13%,明显高于平均值.结论 严格规范病案书写质量培训制度,加强病案质量监控力度,加强学习、教育,调动医生书写病历的积极性,增强医师责任心,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医院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梁玉梅;张项瑾;郭保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究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施行,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42.25±5.48)min和(63.29±7.51)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5±0.4)d和(3.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0.8)d和(3.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1.4)d和(8.0±1.3)d.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两例并发症,实验组中发现2例麻痹性肠梗阻,对照组中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腹腔脓肿,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作者:刘世呈;吴淼;罗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作分析报告.方法 从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48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47例痊愈.其中3例伤口出现开裂现象,3例患者伴有呼吸系统感染,4例患者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包括面部绯红、头晕、发冷等).结论 患急性胆囊炎的老年人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医疗机构应该积极提高医疗技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100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送检检查分析,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对比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分析时间、血液Ca+、K+对比,P<0.05.结论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并且进行血气分析所需时间较短,能够对治疗用药和治疗方案进行快速调整.

    作者:刘双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纳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选用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药物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QS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优于对照组75.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同时,研究发现加巴喷丁组副作用较卡马西平组轻微.结论 加巴喷丁不仅能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政平;张大伟;钟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细节护理在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患者应用细节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就诊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率、自我效能评分及输液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的输液不良反应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 急诊内科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且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郭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37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74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有利于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研究与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4、8 w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2、4、8 w时,观察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均下降显著,且P<0.05.治疗期间两组TE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还能有效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王桢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8-双阴性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估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双阴性T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的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CD3+CD4-CD8+T细胞,CD3-CD19+B细胞升高(P<0.05);CD4+/CD8+降低(P<0.05);CD3+CD4-CD8-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DNT)升高(P<0.01).结论 细胞免疫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中,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的检测尤为重要,应该重视.

    作者:曾文;胡大春;钱净;田敏;赵明洁;太继琼;唐树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其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100例,研究组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组B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三组均运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统计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对比其检测结果,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三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对比,研究组A、研究组B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A各指标均高于研究组B,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性.

    作者:郑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运用到给胃底贲门癌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 抽取就诊的胃底贲门癌患者112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56例予以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加以治疗,对照组56例予以规范Roux-en-Y型吻合手术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手术状况、排空时长、单次进食总量同每天进食频次、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手术状况、排空时长、单次进食总量同每天进食频次、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运用到给胃底贲门癌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极其明显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作者:范宇洋;刘东举;郝帅;阎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病死率约5%~15%[ 1 ];且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有报道称其早期误诊率高达50%~62.5%[2]. 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收治了1例疑诊病毒性脑炎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杨勤;田纪云;许汪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给予胰岛素治疗,实验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结果 实验组每天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15.56%(7/4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00,P>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更好、更快的控制血糖.

    作者:孙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联合D二聚体在指导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时抗生素的应用

    目的 分析讨论降钙素原以及D-二聚体指导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105例,将其设立为观察组;选取支气管扩张无急性感染105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结果 观察组PCT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PCT和D-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当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PCT和D-D水平升高时,可作为提示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急性感染的指标,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作者:鲍姨琴;陆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