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政平;张大伟;钟丽珍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35例分为两组,给予术后放疗治疗的67例为对照组,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另68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放疗以后,研究组各项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Kan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RR为77.94%,对照组的RR为59.70%,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可推广.
作者:孟宪宇;张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根治术前髂内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及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保留盆腔神经宫颈癌根治术,研究组在该手术前予髂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总手术时间、切除阴道壁长度、切除韧带长度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保留导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1).研究组术后病灶切缘阳性、阴道切缘阳性率低于对照组,而卵巢中心坏死、宫旁组织及淋巴结坏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研究组腹痛、阴道异常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1);两组围手术期感染、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在根治术前采用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增加总手术时间,能减少根治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胃肠等功能恢复,值得借鉴.
作者:侯立泳;欧阳江华;王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低钾血症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90例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并发低血钾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统计分析发现引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包括摄入不足、排钾过多和药物副作用,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患者血钾得到纠正或好转.结论 研究TACE术后低钾血症原因及护理方法对提高TACE治疗合并低钾血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倩;范智博;张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收集114例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抽取57例设为对照组,余下57例设为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分析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第一,疗效分析,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53/57),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7%(46/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第二,肺功能恢复情况,数据显示,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联合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作者:黄琦;赵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患者应用细节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就诊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率、自我效能评分及输液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的输液不良反应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 急诊内科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且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郭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D-ASL MRI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脑梗死患者(年龄41~65岁)采用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1525 ms,2525 ms)行3D ASL检查,测量脑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区的血流量(CBF).结果 对侧正常区CBF值在1525 ms组与2525 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脑梗死区CBF值在1525 ms组与2525 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但是低灌注区域范围1525 ms组较2525 ms组明显增大.结论 3DASL MRI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1525 ms和2525 ms)对小于65岁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马强;王琨华;刘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纳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选用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药物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QS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优于对照组75.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同时,研究发现加巴喷丁组副作用较卡马西平组轻微.结论 加巴喷丁不仅能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政平;张大伟;钟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DR、多层螺旋CT诊断足踝部骨折、关节脱位的准确性,进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足踝部骨折和关节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在手术前接受DR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和手术结果相比,多层螺旋CT对足踝部骨折、关节脱位的检出率都为100.00%,而DR对足踝部骨折的检出率为74.65%,对关节脱位的检出率为76.67%,都更低(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足踝部骨折、关节脱位的价值高于DR.
作者:万载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 抽取进行检测的非重复病原菌标本(200株)当做分析的对象,做敏感性检验,总结细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结果 在研究的200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枸缘酸菌属、肠球菌以及变形杆菌所占的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的甲氧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0%,对两种抗菌药物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是90.32%、87.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的甲氧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0%,对两种抗菌药物甲氧西林发热耐药率是92.0%、96.0%.结论 目前,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时,需准确对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掌握,准确为临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利于医院感染发生的控制.
作者:连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其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100例,研究组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组B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另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三组均运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统计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对比其检测结果,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 三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对比,研究组A、研究组B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A各指标均高于研究组B,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呈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性.
作者:郑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在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治疗中应用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80例重度角膜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高渗糖点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给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角膜情况和BCAV(佳矫正视力)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1.64±0.55)d,明显优于对照组(15.44±0.67)d,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0.05).治疗前和治疗1 mo后两组患者的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在治疗7 h后两组患者的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比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在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提升BCVA水平.
作者:张长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种植系统进行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14例需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种植系统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即甲组(ITI种植系统)、乙组(奥齿泰种植系统)、丙组(诺贝尔种植牙系统),对三组患者种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将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ITI种植系统、奥齿泰种植系统、诺贝尔种植牙系统这三种系统口腔种植的效果研究发现,三种口腔种植系统的疗效差异不大,在临床应用时,还需根据患者口腔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口腔种植方案,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许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招飞体检中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可疑性青光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体检中发现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 of open angle glaucoma,SOAG)作为可疑组,确诊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作为淘汰组,并选取健康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OCT扫描,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可疑组和淘汰组的RNFL厚度明显变薄,在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均值厚度均小于正常组.结论 OCT能在早于视野检测出RNFL的变薄,在招飞体检中联合视野检查使用切实可行.
作者:曾晓明;李旻昊;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100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送检检查分析,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对比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分析时间、血液Ca+、K+对比,P<0.05.结论 床旁动脉血气分析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并且进行血气分析所需时间较短,能够对治疗用药和治疗方案进行快速调整.
作者:刘双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在预测营口市手足口病暴发/聚集情况的能力,为相关机构设置预警参数,选择预警方法,改善预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预警系统中发出的手足口病预警信号及防治人员核实及现场调查情况,计算预警系统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VP)、及时响应率等指标.结果 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50.72%,阳性预测值为19.02%,及时响应率为96.20,发出预警信号至填报异常信息卡(h)的中位数为1.95(h).结论 预警系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预警工具,但其阳性预测值还有待于提高,实际工作中仍不能忽视监测人员对疫情数据分析等其他方法.
作者:魏艳姣;刘光远;刘亮;秦立;杨琳;刘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双阴性T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的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CD3+CD4-CD8+T细胞,CD3-CD19+B细胞升高(P<0.05);CD4+/CD8+降低(P<0.05);CD3+CD4-CD8-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DNT)升高(P<0.01).结论 细胞免疫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中,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的检测尤为重要,应该重视.
作者:曾文;胡大春;钱净;田敏;赵明洁;太继琼;唐树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引流不畅原因,寻找临床解决对策,降低腹透导管相关掉队率.方法 分析2006-2016年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出现引流不畅的44例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患者中出现44例次引流不畅,由导管移位引发引流不畅14例次(31.8%),由导管堵塞所致30例次(68.2%).结论 腹膜透析术后引流不畅是患者退出腹透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多样,但多可预防,导管移位主要与导管选择、手术方法、术后透析方案、护理措施、生活方式相关;导管堵塞多与腹腔内纤维蛋白形成、术后血凝块、导管贴壁相关;对上述因素进行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引流不畅发生率,提高腹透质量.
作者:王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比.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治疗的550例肾结石患者,按照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0例,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是对照组,采用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4周清石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结石直径≤2 cm,两组患者对比清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于结石直径>2 cm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清石率较低,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直径>2 cm的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佳的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取石彻底的优势特色,但是其术后有较大的并发症发生率,需对患者的叔叔禁忌症进行严格的监控;而针对于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选用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具有微创及安全的优势.
作者:班勇;王倩倩;张珩;杨秀书;罗光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CT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构建髋关节三维模型,为优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及研制精确匹配的个体化髋关节假体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27例健康成人的髋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materialise软件进行髋关节三维影像的构建.结果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髋关节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任意旋转角度髋关节各骨性组成的三维关系,并能详细显示其组成各骨的内部细节.结论 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髋关节三维模型可多角度准确重现髋关节的立体形态,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和髋节假体设计及植入等提供影像学基础.
作者:朱亮亮;陈福扬;徐国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腰椎峡部裂的患者80例,病例根据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实行X线片扫描的为对照组,实行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的检测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经过X线检测,有13处由于摄片的体位以及患者的脊椎出现侧弯,摄片的角度,阅片等问题出现漏诊.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测腰椎峡部裂,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清晰的图像,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