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吴龙佑

关键词:疗效, 心绞痛, 环磷腺苷葡胺, 硝酸异山梨酯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心绞痛(AP)者以环磷腺苷葡胺(MAC)、硝酸异山梨酯(ISDN)治疗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行AP治疗的73例老年患者,按主诊医生分管病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ISDN单药治疗)、观察组38例(加用MAC),评估两组AP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前后患者发病次数以及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AP疗效理想,治疗后观察组AP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统计,观察组发生率为5.3%与对照组17.1%比较,观察组用药安全性高,P<0.05.结论 老年AP者治疗时以MAC、ISDN联合治疗,疗效理想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且用药安全性高.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髋关节三维模型的构建

    目的 通过CT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构建髋关节三维模型,为优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及研制精确匹配的个体化髋关节假体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27例健康成人的髋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materialise软件进行髋关节三维影像的构建.结果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髋关节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任意旋转角度髋关节各骨性组成的三维关系,并能详细显示其组成各骨的内部细节.结论 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髋关节三维模型可多角度准确重现髋关节的立体形态,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和髋节假体设计及植入等提供影像学基础.

    作者:朱亮亮;陈福扬;徐国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控制不同INR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控制不同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抗凝治疗,将INR调整在2.0—3.0范围之间,观察组,INR调整在1.5—2.0之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剂量、INR及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栓塞、体内循环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4.76%明显少于对照组23.81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使用华法林低抗凝方法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院药品质量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的质量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的药房药品的管理档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药房未实施质量风险控制和管理,2016年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情况.结果 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2016年干预后药房的药品变质失效、药品的过期以及药品调配出错发生概率均低于2015年未实施干预的组别,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药房实施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管理能降低药品安全问题发生率,提高药品应用质量和安全性,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研究与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4、8 w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2、4、8 w时,观察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均下降显著,且P<0.05.治疗期间两组TE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还能有效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王桢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对女性盆底生理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式全子宫切除的患者104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盆底I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肌电位变化及阴道压力的变化,并进行POP-Q评分,观察C点距离处女膜缘距离,从而评估腹式全子宫切除对女性盆底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 术前与术后相比,术后一年内女性盆底肌肉电生理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一年内,该类患者已逐步表现出现盆底生理功能的降低.

    作者:曹磊;李斌;翟继芳;张怡;张敏;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PH结合痔切除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PPH结合痔切除和开放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环状混合痔8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开放式外剥内扎手术,实验组40例选择PPH结合痔切除手术;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hVAS评分、术中出血量表现较为良好(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7.5%、复发率是5.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是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环状混合痔疮进行PPH结合痔切除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临床治疗安全性比较高,而且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郭良宪;冯磊;于志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在使用不同镇痛方式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行择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者90例,将90例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三组:PCIA组(V组)、PCEA组(E组)、PCIA+PCEA组(V+E组),30例V组予以静脉镇痛,30例E组采用硬膜外镇痛,30例V+E组采用静脉加硬膜外镇痛,比较三组病人实施不同镇痛方法对镇痛效果及运动评分及各个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及术后额外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 三组在术后4 h、8 h、16 h、24 h、48 h VAS评分、BCS评分、Bromage评分上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E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药物追加率上显著较低(P<0.05).结论 采用PCEA镇痛方法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病人进行镇痛后,患者疼痛缓解,不良发应少,且不需追加其他镇痛药物,此镇痛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宋相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探讨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各39例,比较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则实施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9%,显著优于比较组的7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柳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针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作分析报告.方法 从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择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48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47例痊愈.其中3例伤口出现开裂现象,3例患者伴有呼吸系统感染,4例患者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包括面部绯红、头晕、发冷等).结论 患急性胆囊炎的老年人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医疗机构应该积极提高医疗技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联合D二聚体在指导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时抗生素的应用

    目的 分析讨论降钙素原以及D-二聚体指导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105例,将其设立为观察组;选取支气管扩张无急性感染105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结果 观察组PCT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PCT和D-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当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PCT和D-D水平升高时,可作为提示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急性感染的指标,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作者:鲍姨琴;陆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讨供应室优质护理的实施及对消毒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供应室优质护理的实施以及对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供应室的33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整个研究周期分为两部分,2015年3月-2016年3月为第一个周期,且尚未实行优质护理.2016年4月-2017年4月为第二个周期,整个周期内实行供应室优质护理.结果 优质护理实施后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增加了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和器械回收及时率.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供应室的总满意度达到100%,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50%,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供应室优质护理的实施能够提升供应室的消毒质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并且能够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对于供应室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一定推行价值.

    作者:靳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使用早期个性化心理护理治疗在临床上效果.方法 选取收入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CNS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评分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效缓解患者所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邹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32979份终末病历质量缺陷分析

    目的 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完善病案信息,使临床医师充分认识到病案的重要性,既尊重了患者的权益,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法律保证,从而有效的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10月份临床科室出院病案32979份,由病案科专职质控人员参照<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终末病历质控,将病案中常见问题及各项缺陷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79份病案中有3469份病案存在缺陷,缺陷率为10.52%.缺陷共3739项次,较常见缺陷依次为:首页信息填写不全活填写错误46.32%,出院记录书写错误15.80%,住院记录信息不全或书写错误10.55%.其中手术科室平均缺陷率为14.13%,明显高于平均值.结论 严格规范病案书写质量培训制度,加强病案质量监控力度,加强学习、教育,调动医生书写病历的积极性,增强医师责任心,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医院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梁玉梅;张项瑾;郭保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治疗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在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治疗中应用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80例重度角膜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高渗糖点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给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角膜情况和BCAV(佳矫正视力)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1.64±0.55)d,明显优于对照组(15.44±0.67)d,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0.05).治疗前和治疗1 mo后两组患者的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在治疗7 h后两组患者的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比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的价值(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高渗糖点眼联合局部给氧在白内障术后重度角膜水肿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提升BCVA水平.

    作者:张长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病死率约5%~15%[ 1 ];且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有报道称其早期误诊率高达50%~62.5%[2]. 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收治了1例疑诊病毒性脑炎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杨勤;田纪云;许汪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探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 抽取进行检测的非重复病原菌标本(200株)当做分析的对象,做敏感性检验,总结细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结果 在研究的200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枸缘酸菌属、肠球菌以及变形杆菌所占的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的甲氧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0%,对两种抗菌药物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是90.32%、87.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氨苄西林、青霉素G的甲氧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0%,对两种抗菌药物甲氧西林发热耐药率是92.0%、96.0%.结论 目前,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时,需准确对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掌握,准确为临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利于医院感染发生的控制.

    作者:连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引起的院内聚集性水痘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已经暴露发病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病源传播患病人员的保护因素.方法 对2017年3月-4月某医院收治的1例带状疱疹患者之后,引起院内医务人员出现聚集性水痘疫情进行调查,对所有发病的医务人员进行走访调查,使用逻辑回归对暴露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病源为重症监护室的带状疱疹患者,经调查后先后共引发12例医务人员患上水痘的症状,结合所有患者的出疹时间,共将分成了两批.患者出疹以后,总共与47名医护人员有过直接的接触,患病的医护人员有7名,占比14.89%.危险因素包含有高接触频率、近期存在健康问题、既往未与此类症状的人员接触.保护因素包含有住房条件以及工作年限.有效阻断途径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注重手的卫生.结论 水痘的传染源为带状疱疹患者,因此医务人员在对此类患者护理以及治疗时,一定要提升对该病传播途径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一些工作年限较短的医护人员,应该作为防护的重点人员.一旦院内出现医务人员患病,就要将其隔离,以避免形成聚集性水痘疫情.

    作者:崔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比

    目的 探究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比.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治疗的550例肾结石患者,按照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0例,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是对照组,采用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4周清石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结石直径≤2 cm,两组患者对比清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于结石直径>2 cm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清石率较低,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直径>2 cm的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佳的选择,具有手术时间短、取石彻底的优势特色,但是其术后有较大的并发症发生率,需对患者的叔叔禁忌症进行严格的监控;而针对于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选用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具有微创及安全的优势.

    作者:班勇;王倩倩;张珩;杨秀书;罗光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治疗,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方式的为对照组,取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在术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生率均未22.22%,因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手术之后,对照组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是16.67%,观察组是2.78%,因此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颅内压显著下降,取得明显性治疗效果,预后与脑血管痉挛情况缓解更佳.

    作者:梁勇;王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减轻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综合干预减轻周围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疼痛效果.方法 选取手外科及显微骨科住院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穿刺静脉留置针,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后穿刺.采用数字疼痛评估法评估患者疼痛.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分别为(4.48±1.017、1.95±0.946)、轻度疼痛人数为(6人、57人)和中度疼痛人数为(54人、3人)及留置针穿刺满意度分别为(3.08±0.72、4.12±0.62),(P<0.01).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可以减轻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感,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宁;秦芝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