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
目的 探讨分析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检测200例,为我国临床医学病症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收治检测的20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学方法完成对患儿行血清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结果 在所有过敏性疾病儿童中,IgE检出率为169/200(84.5)、SIgE的检出率为155/200(77.5),吸入物阳性为102/155(65.81),食用物阳性为28/155(18.06),混合物阳性为28/155(18.06).结论 过敏原通常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等因素的不同而随之不同,对于过敏性疾病应当严格划分诊断类别,从而为临床中过敏性疾病儿童的病情确诊和后期分类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李娇;马洪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92例收治的胰胆疾病患者,均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治,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应用后诊断效果、疾病种类、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断患者20例,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患者72例,其中包括恶性胆道梗阻19例(26.4%)、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14例(19.4%)、胆总管结石28例(38.9%)、化脓性胆管炎11例(15.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断率92.4%(85/92).72例患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胆道内支架引流术、网蓝取石术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95.8%(69/72).治疗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细胞免疫水平较治疗前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后,均顺利出院,无其它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胰胆疾病诊治中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可有效提高恶性胆道梗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狭窄、胆总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诊治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性.方法 2016年4月11日-2017年4月11日选取1000例产前检查孕妇为实验对象,均实施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检查.结果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不同孕周对泌尿生殖、消化道系统、心脏畸形诊断正确率均高于二维超声诊断,且误诊率、漏诊率低于二维超声诊断(P<0.05).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作为产前检查措施,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畸形现象.
作者:柴卫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督导方式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督导方式,观察组实施以电话督导为主的综合督导,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完成率为97.83%,而对照组完成治疗率为89.13%;观察组的断药率为4.44%,对照组的断药率为17.0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65%,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80.4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电话督导为主的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管理依从性,对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控制病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电话督导管理模式适合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常东岳;石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将其按照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合并心房颤动)、对照组(不合并心房颤动),每组50例.检查两组患者心功能的物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8.12±15.24)mmHg和舒张压指标(73.12±9.8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106.61±18.13)次/分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自身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参与了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王江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及弹性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风险进行评估,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回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前超声诊断报危急值14例为高危组,未报危急值的36例为低危组,记录两组回收术中滤器内收集血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脱落率.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术前再进行超声检查,将回收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与置入术前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血栓有变化的16例为变化组,血栓无变化34例为稳定组,记录两组回收术中滤器内收集血栓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脱落率.结果 高危组10例滤器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71.43%,低危可见6例滤器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16.6%.两组患者血栓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P<0.05).变化组可见10例滤器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62.5%,稳定组可见4例滤器中收集到血栓,血栓脱落率为11.8%,两组患者血栓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的评估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的风险,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回收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那辉;姜晓红;李焕秋;田丽丽;盖冠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巡视管理模式对提高门诊导诊和分诊工作服务质量管理起到的效果.方法 从门诊护理人员中选取25名对其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巡视管理模式实施前以及2016年1月-2016年12月巡视管理模式实施后有关评分进行评价,并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84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施巡视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行为规范、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安全运送患者、分诊护理、导诊护理各方面评分明显比实施前高(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实施前高(P<0.05).结论 巡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门诊导诊和分诊工作服务质量,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作者:任雅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碘仿砂条联合唯阴康对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实施电切除术后宫颈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192例行电切除术的患者按宫颈愈合治疗方法分为自然修复组(A组)、碘仿砂条组(B组)、唯阴康组(C组)、碘仿砂条联合唯阴康组(D组),对四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流液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对宫颈粘连及感染情况进行谈论.结果 阴道流血量A、B、C三组均多于D组(P<0.05),阴道流血持续时间D组短于其他三组(P<0.01),阴道流液持续时间D组少于其他三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D组少于A、B组(P<0.05).仅C组发生1例宫颈黏膜粘连.4组均无宫颈及盆腔感染.结论 碘仿砂条联合唯阴康具有促进电切除术后宫颈愈合作用,有效减少电切除术后并发症.
作者:雷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矫正中应用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患者87例119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例67眼)和对照组(n=39例52眼),观察组给予RGP,对照组给予框架眼镜,两组均进行正规弱视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立体视以及视觉诱发电位(VEP)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07%和94.03%.结论 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矫正中应用RGP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立体视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作者: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单孔腹腔镜和多孔腹腔镜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80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孔组与多孔组,前者予以单孔腹腔镜,后者予以多孔腹腔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 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多孔组患者长,住院时间短,VAS评分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多孔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较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有优越性,可改善疼痛症状,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应用.
作者:梅松原;石岩;韩秋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致胎儿肺发育不良的MRI评价;方法 分析收治的68例羊水过少致胎儿肺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同期选择68例相应孕周胎儿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MRI检查.分析超声检查、MRI检查对羊水过少病因诊断符合率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MRI评价相应指标的差异.结果 MRI检查对羊水过少病因诊断符合率100.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组82.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胎儿LLSIR为(1.36±0.31)低于正常对照组(2.34±0.5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羊水过少致胎儿肺发育不良具有较高的量化诊断,病因诊断符合率也较高.
作者:刘义勇;吴秀华;陈忠博;徐敬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疗效理想,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常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脂、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接收的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8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7.14±2.14)mmol/L和总胆固醇(3.58±0.44)mmol/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9.89±2.98)mmol/L和总胆固醇(3.12±2.01)mmol/L,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0.05).结论 为稳定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持续护理干预,以利于患者的身心状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亚林;周洁;徐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烧伤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于接受诊治的60例烧伤后脓毒症患者,按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9例、病死组11例,两组均在明确诊断脓毒症前、后第1、3、5、7d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及CRP检查、APACHEⅡ评分.结果 存活组在出现脓毒症后第3、5、7、9 d的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均低于病死组,且第3、5、7 d的APACHEⅡ评分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预测患者病死的曲线下总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0.932、90.5%、100.0%.结论检测血清PCT表达水平能对细菌感染相关严重程度进行反映,利于临床判断烧伤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
作者:方朝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分析急诊科接诊的72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36例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有效救治时间、3个月后Glasgow分级.结果 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3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缩短多发伤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提升预后效果.
作者:冯爱星;高建凯;赵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入94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TG、TC、LDL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TG、TC、LDL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3%、心绞痛复发率2.1%、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17.0%、8.5%、12.8%,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卫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就高血压病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1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5;就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88.65%高于对照组70.45%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1%和11.35%,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谢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SCT薄层大密度投影(max 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鼻骨骨折鉴定的可信度.方法 对60例鼻外伤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患者和60例无鼻外伤史人群进行MSCT扫描,并分析CT平扫和MSCT薄层MIP评价是否存在鼻骨骨折以及骨折类型的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鼻骨骨折、Ⅱ型鼻骨骨折、Ⅲ型鼻骨骨折、Ⅳ型鼻骨骨折在CT平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100%、100%、88.8%;在薄层MIP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100%.结论 MSCT薄层MIP较CT平扫能获得更加立体直观的鼻骨薄层图像,准确判断鼻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类型和程度,为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琦;时佳音;尚敏;杨玉洁;李凡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3.0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行MVD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3.0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得出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结果 28例手术前使用3.0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结果:症状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阳性率为89.28%,手术检查神经血管压迫阳性率为92.85%,其中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复合压迫、静脉分别占据38.46%、15.38%、11.53%、3.84%、19.23%、3.84%;3.0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显结果中无血管压迫率7.14%,手术检查结果中无责任血管压迫2例,阴性符合率66.67%.症状对测血管压迫阳性4例,假阳性率14.28%,两侧阳性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 3.0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能够将三叉神经和附近血管关系清晰地显示出来,在MVD术前评估中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韩刚;李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兰索拉唑在治疗消化科疾病过程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消化科疾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具有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两种症状,主要采取的分组手段就是平均的方式,把所有的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并且使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名称进行命名,把120例患者平均分,每一组有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的则是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食管反流的病情,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0%;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病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8.3%;以观察组进行命名的组别中,出现舒服现象的患者有2例,而以对照组命名的患者,出现不舒服现象的患者为5例,两个组的患者不舒服情况比较之后,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中消化科疾病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食管反流和消化性溃疡情况,同时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比较少,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宝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