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庆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明确该药的临床疗效,利于临床推广.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的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均随访18个月,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治疗ALK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陈雷;卢静舒;李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手术)治疗简单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416例简单性肛瘘患者,男248例,女168例,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采用LIFT手术治疗(LIFT手术组),另一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术和肛瘘切除术(传统手术组),每组208例.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肛门失禁情况Wexner评分和肛管直肠测压的变化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LIFT手术组治愈率91.35%(190/208);传统手术组治愈率98.56%(205/208).LIFT手术组在总治愈率上与传统手术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LIFT手术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天内VAS评分、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肛管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T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疼痛,无肛门失禁发生,是一种治疗肛瘘更加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祎;白晓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2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补液、抗病毒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住院天数,并做出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在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住院天数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赖氨葡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较好.
作者:林耘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82例晚期肝癌患者,以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多柔比星联合顺铂治疗,治疗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缓解率、KPS评分、骨髓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介入治疗晚期肝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献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析苏黄止咳胶囊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80例,均为呼吸内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西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组,n=40)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喘息积分、咳嗽及咳痰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积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水平、FEV1水平和FEV1/FVC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IL-6水平、IL-8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沙美特罗替卡松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嗽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具一定安全性.
作者:顾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患者92例用作对象实施研究,随机分为数目等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安全屏障管理,并对比其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52%明显比对照组的34.78%低,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孙丹丹;乔俊敏;尚雯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收集收治的14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介入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观察组较采取常规药物结合曲美他嗪治疗的对照组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且疗效确切.结论 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介入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于明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收治的80例小儿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对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与观察组的95.0%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既可缓解血糖水平,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洁;李晓可;郑海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肌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收治的94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观察组则为6.38%,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患者发生率更低(P<0.05);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ADL分值无差异(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心肌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相对更高.
作者:康露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Hunt-Hess分级、GOS预后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理想,不仅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且提高了预后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门诊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性研究,利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常州市某三级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哮喘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ICS吸入技术,利用SPSS20.0中的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ICS吸入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中,吸入方法不完全正确为64例(41.03%),其中呼气错误22例(34.38%)、吸药错误为30例(46.15%)、屏气错误34例(53.13%)、漱口错误32例(5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知识掌握程度[OR=1.125,95%Cl(1.070,1.271),P=0.040]和是否定期复诊[OR=2.524,95%Cl(1.310,4.864),P=0.006]对吸入技术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门诊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吸入技术有待提高,哮喘知识掌握程度和是否定期复诊影响患者的吸入技术.应加强患者吸入技术和哮喘知识的宣教,以提高ICS治疗依从性.
作者:金慧;韩惠芳;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超声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经高频超声普查出的182例乳腺疾病者为研究对象,经复查及随诊后比较其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 乳腺增生87(47.8%)例,乳腺囊肿28(15.4%)例,脂肪瘤4(2.7%)例,乳腺纤维瘤36(19.8%)例,乳腺癌16(8.8%)例,其他11(6.0%)例.参与研究的182例患者中误诊3例,诊断总准确率97.8%.结论 采用高频超声普查乳腺疾病具有准确率高,无辐射,无损伤、快速直观的特点,尤其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超声是乳腺筛查的首选.
作者:苗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80例参与研究,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舒适护理,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在置管24 h后穿刺点、穿刺点周围皮肤、穿刺侧肩部及肢体活动的舒适程度比较无明显区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24 h后,甲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乙组,且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32.5%),且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升其舒适度,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雅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3日-2018年2月23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紫杉醇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YFR21-1(4.22±0.39)ng/mL、CEA(14.11±1.54)ng/mL、MMP-9(1001.35±42.62)ng/mL、VEGF(276.49±13.19)ng/mL、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温艳艳;洪永贵;徐露娟;曹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环孢霉素A联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防治重症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角膜移植术后产生排斥反应的患者108例(108只眼),根据采取的药物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54只眼).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的7天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1%环孢霉素A滴眼治疗,观察组采取环孢霉素A联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的视力情况比对照组要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部的不适感发生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十分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霉素A联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用于重症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陈铁红;申海静;陈雪;李宏;苏云娟;刘冰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桂枝茯苓丸联合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恢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眼底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桂枝茯苓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候锐;马新立;孙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4例,给予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要比对照组优,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景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Brugada综合征(BrS)是临床心内科发病率较高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猝死和晕厥,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备受学术界重视.该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且具有较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预后性较理想.研究中将从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和治疗预防等方面阐述该病的研究现状,以指导其临床治疗方案的科学选择,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刘云;张传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急诊接收的7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干预组,该阶段科室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管理模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接收的7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常规组,护士为患者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分诊用时、转科用时、住院用时均低于常规组.结论 临床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转科、住院用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PDCA式健康教育应用于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在开展关于健康教育的研究,在研究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6名体检者作为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基本原则以及体检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体检者划分到实验组(43例)与常规组(43例).常规组采取常规管理方式并开展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PDCA式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体检者在健康知晓、管理效果等方面的数据明显好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借助不同的服务模式,实验组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服务满意度评价(93.02%)明显超过了常规组体检者对于体检中心服务满意度评价(76.74%),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PDCA式健康教育应用于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价值突出,可以显著提高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优化健康教育功能.
作者:沈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