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目的 探究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对防止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92例后方入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8例,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B组44例,将关节囊及韧带切除,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情况以及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活动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仅有1例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占2.08%,B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占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能够有效避免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恢复,增强关节稳定性.
作者:赖然;英强;舒克冬;敬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长QT综合征( LQTS )是指具有心电图上 QT间期延长,T波异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和室颤、晕厥和猝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前者是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导致一组临床紊乱综合征[1] ,后者见于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和应用药物有关[2]. 临床上,此类疾病来势凶险,病死率高,接诊此类患者2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亚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其辐射剂量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其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8年1月行肺动脉CTA检查,且终临床诊断及影像诊断均为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其中应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方案检查患者30例,常规螺旋CT检查技术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技术肺动脉各级分支显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在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并可获得较高质量图像.
作者:陶智慧;于洪涛;谢强;马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栓塞术,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Hunt-Hess分级、GOS预后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理想,不仅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且提高了预后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张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72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宋丽伟;李战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收治的4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血常规指标等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作者:左尚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患者92例用作对象实施研究,随机分为数目等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安全屏障管理,并对比其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52%明显比对照组的34.78%低,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孙丹丹;乔俊敏;尚雯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3日-2018年2月23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紫杉醇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YFR21-1(4.22±0.39)ng/mL、CEA(14.11±1.54)ng/mL、MMP-9(1001.35±42.62)ng/mL、VEGF(276.49±13.19)ng/mL、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温艳艳;洪永贵;徐露娟;曹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空勤人员萎缩性胃炎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治疗空勤人员萎缩性胃炎提供临床指导,保障空勤人员健康飞行.方法 通过问卷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调查200名空勤人员萎缩性胃炎的患病情况,按性别、年龄、总飞行时间进行分组比较.调查空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饮食习惯和精神状态.结果 62名空勤人员患有萎缩性胃炎,总患病率为31%.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和总飞行时间增长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以及精神状态有明确的关系.结论 空勤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宣传教育,指导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萎缩性胃炎对空勤人员带来的对工作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作者:杨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明确该药的临床疗效,利于临床推广.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的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均随访18个月,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治疗ALK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陈雷;卢静舒;李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急诊接收的7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干预组,该阶段科室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管理模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接收的7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常规组,护士为患者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分诊用时、转科用时、住院用时均低于常规组.结论 临床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转科、住院用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桂枝茯苓丸联合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恢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眼底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桂枝茯苓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候锐;马新立;孙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分析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抽取120例.依据收治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占60例.其中一组单纯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归为单纯组;另一组采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归为联合组.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I(总胆红素)]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AST、ALT、TBIL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马晓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对胃、肠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放疗科收治的胃、肠癌放疗患者患者9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8例)及护理组(48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SAS、SDS、RPF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缓解胃、肠癌放疗患者不良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症状,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
作者:陆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双源CT冠脉造影和SPECT对评估心肌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36例拟诊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双源CT冠脉造影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心肌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可评价的冠脉血管节段共446段,诊断为冠脉正常21例(403段),狭窄13例(40段),闭塞2例(3段).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可评价的心肌节段共601段,诊断为心肌灌注正常27例(580段),心肌灌注异常9例(21段).以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为金标准,双源CT冠脉造影检出冠脉狭窄为50%时,检出心肌灌注异常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5%、78%、87%、71%、91%.结论 双源CT冠脉造影和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高,对评估心肌灌注异常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高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对策.方法 选取收治的976例实行尿常规检查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组,将9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88)、对照组(n=488).观察组采用抑制阴道分泌物流出尿液采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采集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亚硝酸盐、蛋白质pH值、比重、尿糖)指标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会构成直接影响,建议尿常规检查时采用抑制阴道分泌物流出尿液采集方法处理,以此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王丽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ICU收治的6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3,采取常规护理+非语言沟通),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主动配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中实施非语言沟通,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孟尔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Brugada综合征(BrS)是临床心内科发病率较高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猝死和晕厥,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备受学术界重视.该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且具有较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预后性较理想.研究中将从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和治疗预防等方面阐述该病的研究现状,以指导其临床治疗方案的科学选择,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刘云;张传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2,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这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莉;尚雯悦;赵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处于临床前期及前驱期同时合并白内障的对侧眼不同手术方案的效果.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对侧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25眼),根据病史、房角镜、UNM、RNFL厚度分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组和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组,观察手术前后眼压、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RNFL厚度,随访1年,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在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佳矫正视力提高,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RNFL厚度术后无显著改变.结论 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使前房加深、房角重新开放,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效果优于单纯白内障摘除术.
作者:张雪彤;潘旭斌;蒋云睫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