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智慧;于洪涛;谢强;马勇
目的 探析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师采取合理诊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分析感染科诊治的12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涉及到得临床资料,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岁及以下人群为主要发病年龄,其中主要发病现象为皮疹、发热,经血糖、WBC、心功酶、病原学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同时开展甲强龙、丙球以及甘露醇等综合干预之后,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9.21%.结论 膝反射亢进和肢体抖动有利于重型病例的早期发现,血糖升高以及白细胞增高是导致短时期内加重和恶化病情的关键指标,有利于病死率的降低和成功率的提升.
作者:李晓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空勤人员萎缩性胃炎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治疗空勤人员萎缩性胃炎提供临床指导,保障空勤人员健康飞行.方法 通过问卷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调查200名空勤人员萎缩性胃炎的患病情况,按性别、年龄、总飞行时间进行分组比较.调查空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饮食习惯和精神状态.结果 62名空勤人员患有萎缩性胃炎,总患病率为31%.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和总飞行时间增长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以及精神状态有明确的关系.结论 空勤人员因职业的特殊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宣传教育,指导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萎缩性胃炎对空勤人员带来的对工作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作者:杨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72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宋丽伟;李战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其辐射剂量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其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8年1月行肺动脉CTA检查,且终临床诊断及影像诊断均为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其中应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方案检查患者30例,常规螺旋CT检查技术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技术肺动脉各级分支显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在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并可获得较高质量图像.
作者:陶智慧;于洪涛;谢强;马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处于临床前期及前驱期同时合并白内障的对侧眼不同手术方案的效果.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对侧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25眼),根据病史、房角镜、UNM、RNFL厚度分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组和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组,观察手术前后眼压、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RNFL厚度,随访1年,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在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佳矫正视力提高,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RNFL厚度术后无显著改变.结论 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使前房加深、房角重新开放,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效果优于单纯白内障摘除术.
作者:张雪彤;潘旭斌;蒋云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心房纤颤 (房颤) 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患者常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多伴有心功能降低、脑栓塞等并发症, 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近日我科运用经方炙甘草汤治疗尘肺患者酒精诱发房颤1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初少光;经纯;黄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对防止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92例后方入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8例,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B组44例,将关节囊及韧带切除,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情况以及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活动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仅有1例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占2.08%,B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占1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能够有效避免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恢复,增强关节稳定性.
作者:赖然;英强;舒克冬;敬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3日-2018年2月23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紫杉醇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YFR21-1(4.22±0.39)ng/mL、CEA(14.11±1.54)ng/mL、MMP-9(1001.35±42.62)ng/mL、VEGF(276.49±13.19)ng/mL、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温艳艳;洪永贵;徐露娟;曹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门诊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技术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性研究,利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常州市某三级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哮喘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ICS吸入技术,利用SPSS20.0中的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ICS吸入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中,吸入方法不完全正确为64例(41.03%),其中呼气错误22例(34.38%)、吸药错误为30例(46.15%)、屏气错误34例(53.13%)、漱口错误32例(5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知识掌握程度[OR=1.125,95%Cl(1.070,1.271),P=0.040]和是否定期复诊[OR=2.524,95%Cl(1.310,4.864),P=0.006]对吸入技术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门诊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吸入技术有待提高,哮喘知识掌握程度和是否定期复诊影响患者的吸入技术.应加强患者吸入技术和哮喘知识的宣教,以提高ICS治疗依从性.
作者:金慧;韩惠芳;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急诊接收的7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干预组,该阶段科室实施优化护理流程管理模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接收的71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常规组,护士为患者提供一般疾病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分诊用时、转科用时、住院用时均低于常规组.结论 临床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转科、住院用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分析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抽取120例.依据收治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占60例.其中一组单纯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归为单纯组;另一组采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归为联合组.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I(总胆红素)]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AST、ALT、TBIL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马晓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ICU收治的6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3,采取常规护理+非语言沟通),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主动配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ICU危重患者中实施非语言沟通,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孟尔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民航飞行员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进行检测,初步分析影响Hcy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国内某航空公司空中客车(Airbus)男性飞行员122名,分为30岁以下组、30岁~39岁组、40岁及以上组,比较血浆Hcy差异;比较高Hcy组(Hcy>15μmol/L)与Hcy正常组(Hcy≤15μmol/L)之间血液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水平的差异;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血浆Hcy平均水平为(14.82±3.50)μmol/L,其中40岁及以上组明显高于30岁以下组(P<0.01)和30岁 ~39岁组(P<0.01);高Hcy组与正常组相比,LDL-C及UA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民航飞行员血浆Hcy水平与年龄(t=4.666,P<0.01)和UA(t=7.242,P<0.01)正相关,与HDL-C(t=-3.183,P<0.01)负相关.结论 民航飞行员血浆Hcy与年龄、HDL-C和UA水平相关,在民航飞行员体检中加入血浆Hcy检测对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伟;李彤;钟思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设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初产妇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经护理干预后纯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自信心等情况.结果 两组初产妇分娩完成后3d、1月、3月纯母乳喂养情况,观察组60例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初产妇(χ2值分别为4.745、11.796、16.103,P<0.05)观察组60例初产妇BSES量表显然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09、5.696、1.181,P<0.05).结论 临床妇产科对初产妇积极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初产妇分娩后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联合CA125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子宫肌瘤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CA125、HE4水平均高于子宫肌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HE4均低于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联合CA125检测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4联合CA125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
作者:宋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佐治慢性充血性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循环科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包括氧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指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14天.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4天后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比较,依据疗效判断标准: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1例及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5例及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分类及围生儿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产科住院孕产妇123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产妇120例,将120例产妇分为妊娠高血压组(n=70)、轻度子痫前期组(n=35)、重度子痫前期(n=10)及子痫期(n=5)四组.观察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视网膜分级对妊娠高血压及胎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期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呈正相关性.结论 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展及胎儿预后结局均存在关联,动态观察能为临床及时判断病变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王莹;黄晓波;鲁晓燕;韩云;乔海风;刘曼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明确该药的临床疗效,利于临床推广.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的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均随访18个月,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治疗ALK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陈雷;卢静舒;李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患者92例用作对象实施研究,随机分为数目等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安全屏障管理,并对比其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52%明显比对照组的34.78%低,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有着良好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孙丹丹;乔俊敏;尚雯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肌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收治的94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观察组则为6.38%,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患者发生率更低(P<0.05);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ADL分值无差异(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心肌病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相对更高.
作者:康露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