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40例,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FIM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社会认知、转移、行走、交流评分及FIM总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致残率35.0%,致死率7.0%.结论 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龄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分娩的高龄产妇80例为观察组,35岁以下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割宫产率,观察组中剖宫产分娩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3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为10.0%,自然分娩的新生几窒息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高龄产妇的剖宫产率较高,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率相当,高龄产妇不能作为选择割宫产分娩的依据,临床中高龄产妇的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临床指征进行选择.
作者:贾晓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现状及为新剂型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4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统计上述三组患者冠心病住院次数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频次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心肌梗死几率、心脏猝死几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绝对禁忌症情况下,老年冠心病病人应坚持服用阿司匹林.
作者:王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间断光疗方法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5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希望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进行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根据患儿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患儿行分次光疗,每次进行6h的蓝光双面照射,间隔6h后再行反复照射;对照组患儿25例行单次光疗,新生儿每天接受12 h的双面光疗.两组患儿均接受5天的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为(168.3±23.8) umol/L,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为(211.6±25.4) umol/L,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实验组共5例患儿出现副作用,而对照组共出现11例副作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对照组的单次光疗,实验组的分次光疗退黄效果更佳,有效提升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68例肠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34例患儿肠炎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其他34例患儿为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按照不同的肠炎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常规组.检测两组患儿的空腹血清,对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区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相比更易造成心肌损伤,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应尽早进行心肌酶检测,加强观测,降低患儿心肌损伤的几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银;张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择内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知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胶囊B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A组84.0%;治疗后B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既能有效改善患者胆汁淤积及肝脏炎症,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肝脏弹力硬度值并缓解患者皮肤瘙痒、劳累等症状.
作者:庞月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84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的治疗方法,治疗12天后,观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孕妇的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记录孕妇疾病复发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佳,总有效率达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先给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再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的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不易复发.
作者:宋汶珂;付浩;唐彩霞;黄彤辉;杨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应用在肩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76例肩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3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短 波透热方法治疗,观察组选择体外冲击波方法治疗.结果 2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临床治疗后,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情况都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而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应用在肩周炎患者中具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程度,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黄泰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以ICU收治的85例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为观察组,除临床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并发症,应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黏膜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下降,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ICU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葳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74.23±12.32)分、(59.68±13.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2±9.63)分、(42.36±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
作者:候军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研究宫腔镜在宫腔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376例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超声诊断治疗,将其按照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进行分组,原发性不孕为A组,继发性不孕为B组.对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376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为67.02%.其中B组中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发生宫腔异常的比率为72.66%,A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发生宫腔异常的比率为53.21%,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13.24,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的治疗诊断中更直观、简便且准确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作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新生儿进行手背、足背、前臂、小腿中任意一个部位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经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给予不同吸氧方式,并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通过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能早期快速判断患儿是否可能患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选取确诊并收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及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相同治疗方案上再结合达比加群酯联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同时可使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
作者:马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并对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简称OSF,选取OSA贫血患者共19例,与Pindborg的报道很接近.从检验结果来看,不同性别有着较大差异,女性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人数更多,占总患者比重的52.6%,其中血沉加快者10例,占比重13.9%,比Pindborg上报道的人数要低.从对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结果来看,IgA.IgM和IgG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增高现象,尤其是IgG,增高了22.2%.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可以证实,国外对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血液临床检验报道发现,患者的体液免疫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结论 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肝功能的检验上都没有异常,研究检验与国外对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变不累与内脏相符合.
作者:齐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收治的15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26例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7.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房颤病史、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NIHSS评分≥14分均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抗栓治疗、NIHSS评分均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有关,提示我们在临床上针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上,根据患者合并症综合考虑用药,谨慎使用溶栓、抗凝药物以减少出血转化的可能.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内容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给予全方面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照组给予常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治疗总有效率(96.55%)均高于对照组的各项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治疗总有效率(7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面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能够使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大大得到升高,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合理、准确的依据,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于红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探讨超声心动图多技术对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中患者是否合并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方法 选择98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食道超声心动图等联合技术诊断检查.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卵圆孔未闭并探及左向右分流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发现右向左分流,诊断卵圆孔未闭69例,其中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卵圆孔未闭6例,1例未探及卵圆孔未闭.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技术可提高缺血脑卒中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量化分流程度,为介入封堵卵圆孔提供依据.
作者:韩淑杰;董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5)基于对照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APO2、O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明显高于观察组5.7%(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7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为主,综合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127例患者经过治疗,手术以后对本研究所有患者随访1年,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例数为99例,仍然闭经的患者2例,26例患者月经仍偏少.对患者的宫腔形态进行了解,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患者76例,基本恢复正常患者50例,1例患者未恢复.结论 临床上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患者选择宫腔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再粘连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和活产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赵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125.46±18.56)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4.39±20.72) 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4.44%、17.78%,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保护患者生理功能.
作者:许晓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