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

王海燕

关键词:护理干预, 脑出血, 昏迷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40例,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FIM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括约肌控制、自理能力、社会认知、转移、行走、交流评分及FIM总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致残率35.0%,致死率7.0%.结论 护理干预对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传统治疗及喉返神经显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分析确定诊断的70例患者,按照患者要求的手术方案的区别分为显露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手术不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方式,显露组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显露手术方式.将两组临床手术、住院时间长短及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显露组,对照组喉返神经出现损伤例数明显多于显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虽显露喉返神经较为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但其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作者:杨雪华;马文新;黄晓阳;曹艳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用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进行膝关节软骨3D打印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在膝关节软骨3D打印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利用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进行膝关节软骨成像,并将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转换成3D打印机可识别的STL格式,然后利用高精度3D打印机进行膝关节软骨打印建模,根据模型的质量以及精确度分析该序列的应用价值.结果 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可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利用该序列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软骨3D打印,可完整精确的打印出软骨模型.结论 利用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进行膝关节软骨3D打印可得到理想的三维软骨模型,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建宇;李志奎;高洪波;邱兆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排痰专项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

    目的 探讨排痰专项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AECOPD患者共1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排痰专项干预.比较两组排痰效果以及干预后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肺活量比值(FEV1/Pre)、大自主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排痰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干预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EV1/FVC、FEV1/Pre、MV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4.622、4.383,P<0.05).结论 为AECOPD患者提供排痰专项干预,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排痰,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邢利英;杨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儿科就诊的儿童88例,并按照平均分配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治疗,而观察组患儿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两种方式对于幼儿疾病的恢复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往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非语言性沟通可更好的搭建患儿与护理医师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升儿科护理效果的目的.

    作者:高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外科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普外科接受胃肠减压管插管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在插管前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以及两组护理方式对降低非计划拔管的作用.结果 观察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引起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中,主要是由于胶布固定不牢、患者自拔、牵拉脱出等.结论 普外科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高,引起的原因多样,可对置管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几率.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并比较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根治手术,观察组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发现,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根治手术,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还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王留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避免颈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颈肩痛的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疼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总体满意度(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后的患者给予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以及预防手术后颈肩痛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5)基于对照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APO2、O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明显高于观察组5.7%(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实施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 =32例)患者采用延期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n =32例)患者采用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和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对比,观察组KPS和GC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针对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应用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龟鹿二仙汤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医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龟鹿二仙汤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龟鹿二仙汤治疗,疗程都为12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出现1列病例脱落,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龟鹿二仙汤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且无长期服用的不良性反应.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团队管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团队管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科病患184例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病患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及健康知识普及情况,并且计算护理满意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在护理改革前病患总体护理满意率远远低于护理改革后总体护理满意率;改革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为远远低于改革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而护理差错评分方面,则是管理改革前远远高于管理改革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常规护理而言,落实团队管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能够大程度提升护理的效果以及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美娟;陈智萍;罗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

    目的 观察分析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22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其中皮质醇升高患者56例,皮质醇正常患者66例,分别命名为皮质醇升高组和皮质醇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年龄35~50岁、BMI≥25、HAMD评分≥20分、糖化血红蛋白>8.0(或<6.5)为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BMI、HAMD评分、糖化血红蛋白等为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而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效果呈负相关,临床上应对于上述异常指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是调控,避免其对帕罗西汀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汤光花;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分析

    检验科是综合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患者血液样本及其他分泌物样本的检验工作,为多种疾病的临床看诊提供数据参考,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与临床诸多科室不同,检验科人员的工作风险性较高[1].医院的各种标本都送由检验科集中检验,这使得检验科也成为了样本污染的集中场所.作为从业人员,检验科人员不可避免会接触到艾滋病、肝炎、梅毒患者的病体标本[2],在操作时可能会出现工作台污染、标本破裂、标本溢出等情况.这些都属于职业危害暴露,给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降低检验科的工作风险,应该有效分析检验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能够应对职业风险的防范措施.

    作者:李振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接诊行健康体检的240例人员进行研究,采取根据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120)和管理组(n=12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所有管理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理念下实施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体检者体检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体检者中弃检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马小虎;李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免疫检验58例,根据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检验时,对甲组29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对乙组29例进行常规检验,未进行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甲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检验质量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韦慧玲;时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晚期肿瘤患者使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治疗晚期肿瘤的患者93名,按照方案的区别随机分为康莱特组与对照组.康莱特组予康莱特注射液200 mL,日一次静滴.对照组子生理盐水200 mL日一次静滴.21天为一疗程,停药5天后,继续治疗一疗程,两个疗程进行时两组患者均不进行其他治疗,疗程结束后,将两组临床疼痛缓解程度及疼痛评分对比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后康莱特组有33名患者疼痛部分缓解,14名患者疼痛稳定,总有效率为(70.21%),对照组有9名患者疼痛部分缓解,36名患者疼痛稳定,1名患者疼痛进展,其总有效率为(19.57%).结论 康莱特组能真实缓解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此药.

    作者:刘晓莉;刘怀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阑尾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开放术,研究组惠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术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惠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疗效显著、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小儿阑尾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席錾;孔令宇;赵志强;刘根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选取确诊并收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及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相同治疗方案上再结合达比加群酯联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同时可使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

    作者:马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血液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 探究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并对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简称OSF,选取OSA贫血患者共19例,与Pindborg的报道很接近.从检验结果来看,不同性别有着较大差异,女性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人数更多,占总患者比重的52.6%,其中血沉加快者10例,占比重13.9%,比Pindborg上报道的人数要低.从对免疫球蛋白的检验结果来看,IgA.IgM和IgG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增高现象,尤其是IgG,增高了22.2%.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可以证实,国外对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血液临床检验报道发现,患者的体液免疫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结论 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肝功能的检验上都没有异常,研究检验与国外对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病变不累与内脏相符合.

    作者:齐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价

    目的 探讨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加阴道哑铃方式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张力及治疗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指标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专项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高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