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研究

韦慧玲;时芳芳

关键词: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免疫检验58例,根据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检验时,对甲组29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对乙组29例进行常规检验,未进行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甲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检验质量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

    目的 观察分析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22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其中皮质醇升高患者56例,皮质醇正常患者66例,分别命名为皮质醇升高组和皮质醇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年龄35~50岁、BMI≥25、HAMD评分≥20分、糖化血红蛋白>8.0(或<6.5)为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BMI、HAMD评分、糖化血红蛋白等为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而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效果呈负相关,临床上应对于上述异常指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是调控,避免其对帕罗西汀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汤光花;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腔镜在宫腔因素不孕不育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宫腔镜在宫腔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症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376例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超声诊断治疗,将其按照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进行分组,原发性不孕为A组,继发性不孕为B组.对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376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为67.02%.其中B组中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发生宫腔异常的比率为72.66%,A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发生宫腔异常的比率为53.21%,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13.24,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的治疗诊断中更直观、简便且准确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利用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进行膝关节软骨3D打印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在膝关节软骨3D打印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利用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进行膝关节软骨成像,并将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转换成3D打印机可识别的STL格式,然后利用高精度3D打印机进行膝关节软骨打印建模,根据模型的质量以及精确度分析该序列的应用价值.结果 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可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利用该序列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软骨3D打印,可完整精确的打印出软骨模型.结论 利用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T1-FFE)序列进行膝关节软骨3D打印可得到理想的三维软骨模型,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建宇;李志奎;高洪波;邱兆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栓弹力图在脑部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脑部肿瘤手术后出现凝血异常的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后凝血情况、输血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输血后,患者的凝血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输血后经血栓弹力图检测,其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部肿瘤术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实际情况然后进行输血,可以改善血凝异常患者的输血情况,提高患者的血液使用情况,增加患者的血凝质量,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磊;李燕;孙伟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搜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免疫检验58例,根据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检验时,对甲组29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对乙组29例进行常规检验,未进行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甲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检验质量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韦慧玲;时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实施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 =32例)患者采用延期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n =32例)患者采用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和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对比,观察组KPS和GC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针对颅脑外伤术后出现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应用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排痰专项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

    目的 探讨排痰专项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AECOPD患者共1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8).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排痰专项干预.比较两组排痰效果以及干预后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肺活量比值(FEV1/Pre)、大自主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排痰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干预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EV1/FVC、FEV1/Pre、MV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4.622、4.383,P<0.05).结论 为AECOPD患者提供排痰专项干预,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排痰,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邢利英;杨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静配中心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初探

    目的 分析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审方软件,参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药品使用说明书、《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方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国药典》2010版、《459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及临床应用检索表》以及各类药物应用《指南》等相关标准来进行综合审方,并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通过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进一步保障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静配中心的服务质量.结论 在静配中心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能够有效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适宜广泛应用.

    作者:刘明;林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116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8例.研究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数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数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创面小,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疾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健康.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3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例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率、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48 h血红蛋白值、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两组延迟愈合例数,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疼痛、感染、固定针脱落).结果 根据kolmert功能评价,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3.3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6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更为理想,可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降低延迟愈合率,减少术后48 h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为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价

    目的 探讨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加阴道哑铃方式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张力及治疗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指标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专项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高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阑尾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开放术,研究组惠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术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惠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疗效显著、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小儿阑尾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席錾;孔令宇;赵志强;刘根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危急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高危急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6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术治疗,实验组(32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1%(9/32),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其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汲崇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5)基于对照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APO2、O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明显高于观察组5.7%(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保留尿管拔管时机与输液余量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保留尿管拔管时机与输液余量关系.方法 分析行剖宫产的96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输液余量分为3组,分别为、250-500 mL、>500 mL,每组32例产妇.术后2天拔出尿管,观察对比3组产妇拔管后排尿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输液余量为250-500 mL是佳的拔管时机,该组产妇排尿效果佳,尿潴留、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输液余量为250-500 mL为佳拔管时机,此时拔管可有效促进患者自行排尿,减少膀胱充盈不厚或充盈过度引起的排尿困难和重插尿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和关注.

    作者:郭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间断光疗方法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5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间断光疗方法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5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希望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进行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根据患儿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患儿行分次光疗,每次进行6h的蓝光双面照射,间隔6h后再行反复照射;对照组患儿25例行单次光疗,新生儿每天接受12 h的双面光疗.两组患儿均接受5天的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为(168.3±23.8) umol/L,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为(211.6±25.4) umol/L,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实验组共5例患儿出现副作用,而对照组共出现11例副作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对照组的单次光疗,实验组的分次光疗退黄效果更佳,有效提升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应用情况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现状及为新剂型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4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三组,统计上述三组患者冠心病住院次数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频次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心肌梗死几率、心脏猝死几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绝对禁忌症情况下,老年冠心病病人应坚持服用阿司匹林.

    作者:王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选取确诊并收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及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相同治疗方案上再结合达比加群酯联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同时可使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

    作者:马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干涸时间、结痂时间和VAS疼痛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干涸时间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愈合情况,并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作者:张晋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指标、手术疗效等.结果 ①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有效率高,患者康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司保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