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发生率中的应用观察

杜美昌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 气管导管脱落发生率,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管理在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率发生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ICU留置气管导管患者23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6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后者运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脱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管7例,发生率6.03%;观察组脱管1例,发生率0.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均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开展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发生率,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思维,发现新方法,还能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合作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实质性意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进行常规西医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患侧输卵管造影通畅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和患侧输卵管造影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包块消失和血β-HCG值恢复正常水平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中药能有效减轻西药治疗的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丰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浆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进展性脑梗死(PCI)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设为对照组,43例进展性脑梗死设为观察组,测定不同发病时间段两组的血清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24h内、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第14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和Fib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用于早期进展性卒中的辅助诊断.

    作者:吕庆良;李秀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不同病程的临床表现和脊髓MRI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在病程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和MRI检查结果的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SCD患者96例,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病程<3个月组(62例)和病程>3个月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MRI检查结果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出现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二便障碍的出现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和感觉平面等体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RI检查病灶出现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的MRI复查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SCD病程早期,MRI检查更易发现病灶,因而更易治愈;病程晚期容易出现二便障碍、周围感觉异常和感觉平面等临床表现.

    作者:贺海潮;时雅辉;时少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诊治盆腔粘连性不孕患者的病因探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诊治盆腔粘连性不孕患者的病因探析.方法:选取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粘连性不孕6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经腹腔镜下诊断均合并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按照生殖道支、衣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手术史及其他原因分成四组,分别对比盆腔粘连程度以及术后妊娠率.结果:盆腔粘连以支、表原体感染的患者多为30例(50.0%),其次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26.7%);多数患者均有中重度粘连(56.7%),支、衣原体感染多为轻度粘连(60.0%),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手术史分别以中度(50.0%)、重度(50.0%)粘连居多;60例患者手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26.7%,其中轻度粘连15例(57.7%)与重度粘连妊娠率1例(1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粘连的不孕不育患者应尽快行腹腔镜检查,改善或彻底去除盆腔粘连等可能会危害不孕的原因,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谢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并发痘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组,观察组行自然分娩,对照组行剖宫产,每组43例.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结局及产妇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痘发生率4.65% (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新生儿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24 h宫高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能显著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而剖宫产可解决分娩异常情况,减少母婴伤亡,二者各有优劣,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作者:邹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热针治疗寒湿型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内热针组采用内热针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内热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温针组为70.0%;治疗后内热针组JOA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温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效果较佳.结论:内热针与温针灸相比能够更加明显地改善寒湿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各项功能,且更为安全、环保.

    作者:武欢;金玮;周玉梅;徐芸;张照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在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中应用骨髓形态检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接收的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当作研究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当作参考组.两组均采用骨髓形态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红系病态、粒系巨变及淋巴样小巨核率较参考组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有核红细胞PAS染色阳性率较参考组显著增高(P<0.05);研究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较参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蒋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发生率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品管圈管理在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率发生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ICU留置气管导管患者23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6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后者运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脱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管7例,发生率6.03%;观察组脱管1例,发生率0.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均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开展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气管导管脱管发生率,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思维,发现新方法,还能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合作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杜美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季节性流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季节性流感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疗程5d.观察对比退热时间、病毒核酸转阴率及流感症状消失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1±1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0± 15)h,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不大(P>0.05);观察组用药3d后病毒转阴率57.1%,对照组用药3d后病毒转阴率58.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5d后流感症状(咽痛和鼻塞流涕)经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与迭菲效果差异不大.

    作者:毛灿成;刘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采用生活质量(QOL)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的QOL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00份住院病案首页其他诊断填报现状及其相关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2 000份住院病案首页其他诊断填报现状及其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2 000份临床科室终末病案,对其他诊断漏填的病种分布、科室分布、诊断依据、病例分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 000份病案中存在其他诊断漏填率为14.60%,其中以ICU漏填率高,占32.54%,其次为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而耳鼻喉科未出现漏填;漏填病种分布中以肾囊肿为常见,占17.55%,其次为肝囊肿、脂肪肝,各占16.89%、16.23%;漏填诊断的依据中以B超为常见,占41.26%,其次为化验占16.33%、病程记录占10.89%;出院诊断漏填率中以D型病例常见,占20.40%;A型病例占有率低为8.74%.结论:住院病案首页其他诊断漏填率中外科明显高于内科,临床对化验和B超结果以及D型病例予以注意,避免出现漏填其他诊断,医院应加强对医师的宣教与培训,以提高病案首页填报质量.

    作者:冯淑英;彭祎娴;许泽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6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水肿、出血、疼痛、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皮赘形成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奋飞;李锦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辅助治疗肺气肿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辅助治疗肺气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气肿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分析并统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低切值和高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4,P=0.013 <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服活血化瘀汤治疗肺气肿,可以调节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同时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李文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血疗法联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自血疗法,同时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仅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锡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联合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医院与社区联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痛患者3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并且由医院和社区联合护理,重点考察护理前后用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完全依从性方面,出院时观察组(44.57%)明显高于对照组(29.14%),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完全依从性(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30.29%),P<0.05.结论:农村老年冠心痛患者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社区护理作为医院护理的延续.是很好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房锦花;马运连;李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9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 (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43% (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6,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股骨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的方法和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制定的个性化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自理能力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进行扶拐行走和弃拐行走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郭燕平;黎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监测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探讨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方法对胎儿小脑蚓部发育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46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二雏超声和三维超声观察记录小脑蚓部大切面的有效率;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或缺失的筛查率.结果:三维超声观察小脑蚓部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二雏超声观察小脑蚓部有效率75.21%;二维超声筛查率为0.41%,三维超声筛查率3.18%,P< 0.05.结论:通过三维超声第三平面成像能够获得小脑正中矢状切面的完整图像,及时对胎儿小脑蚓部发育异常做出正确的筛查及鉴别诊断.

    作者:胡燕芳;戚小艺;谢许萍;桑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片仔癀肝宝对慢性肝损伤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片仔癀肝宝(肝宝)对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利宾胺组、肝宝低剂量组、肝宝中剂量组、肝宝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SD大鼠腹腔注射50% CC14橄榄油溶液1 ml/kg,2次/周,连续8周.于造模第四周开始给药,设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西利宾胺,50 mg/kg),肝宝低剂量组(150 mg/kg)、肝宝中剂量组(300 mg/kg)、肝宝高剂量组(600 mg/kg),1次/d,连续4周.于末次给药24h后,HE染色观察肝宝对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TUNEL法观察肝组织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宝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发现,各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缓解CCl4诱导的肝损伤;肝宝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力;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结论:片仔癀肝宝可以抑制CCl4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作者:赵锦燕;张毓宸;万芸;曾建伟;洪振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胫骨PILON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7)及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创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