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华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或迭美康降糖、舒降之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接受维生素D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其血糖指标,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吴晓丹;刘小翠;胡郁刚;谢树;郭正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小儿季节性流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季节性流感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疗程5d.观察对比退热时间、病毒核酸转阴率及流感症状消失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1±1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0± 15)h,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不大(P>0.05);观察组用药3d后病毒转阴率57.1%,对照组用药3d后病毒转阴率58.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5d后流感症状(咽痛和鼻塞流涕)经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季节性流感与迭菲效果差异不大.
作者:毛灿成;刘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并发痘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组,观察组行自然分娩,对照组行剖宫产,每组43例.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结局及产妇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痘发生率4.65% (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新生儿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24 h宫高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能显著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而剖宫产可解决分娩异常情况,减少母婴伤亡,二者各有优劣,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作者:邹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 218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均给予被动凝集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临床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MP-IgM阳性率.结果:1 218例患者中,采用被动凝集法阳性例教为476例(39.08%),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例数为304例(2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9.93% (243/304),阴性符合率为74.51%(681/914),总符合率为75.86%(924/1 218);间接免疫荧光法304例阳性例数中,被动凝集法有61例阴性例数,间接免疫荧光法914例阴性例数中,被动凝集法有233例阳性例数;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44.09%.结论:被动凝集法检测IgM灵敏度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有力依据;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胡占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现代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对针灸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上针灸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合计穴位66个,总频次为829次,涉及12条经脉.结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气海、中极、子宫,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主要分布在胸腹部,特定穴以募穴为主.
作者:肖小文;周志刚;王萍;覃肯;王晓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呼吸衰竭惠儿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PaCO2比对照组低,患儿PaO2、FEV1/FVC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吲达帕胺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血脂水平均有改善,其中B组改善水平优于A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且无明显副作用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进行常规西医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患侧输卵管造影通畅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和患侧输卵管造影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包块消失和血β-HCG值恢复正常水平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中药能有效减轻西药治疗的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丰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甘肃省名中医田旭东主任医师是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肝病科带头人,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始终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导向,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以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为抓手,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在四诊合参中,尤其重视对舌脉的精准判断,主张治病求本,药简方精,其临床疗效显著.在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田旭东主任不仅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等有独到见解;更是对预防肝纤维化、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复发以及重症胰腺炎的中医药干预防治研究经验丰富.
作者:张迎军;田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后时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使用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4例和使用次全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44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性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性欲、性心理和性唤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使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后性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全切除术可能伴有一定的术中损伤而导致术后恢复速度略慢,临床应当慎重采用子宫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作者:施绮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自血疗法,同时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仅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锡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观察ERCP应用后的诊断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结果:ERCP诊治成功192例,成功率为96.0%,其中治疗性ERCP 158例,占82.3%.行ERBD治疗者28例,成功28例(100.0%),行ENBD治疗者20例,成功20例(100.0%),行EST治疗者32例,成功30例(93.8%),行网篮取石者78例,成功73例(93.6%).本次治疗成功的病例中,有15例(7.8%)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有13例患者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2例EST后出血,未发生重症胰腺炎、穿孔以及死亡病例.结论:ERCP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与科学的护理配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廖秀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实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改进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活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屈伸肌力恢复、患肢周径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实施改进护理流程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肌肉萎缩、僵硬等情况,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早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玲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6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水肿、出血、疼痛、排尿障碍等并发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皮赘形成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奋飞;李锦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金黄膏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金黄膏局部外敷后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30%硫酸镁纱布局部湿敷,观察两组术后水肿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热敏灸联合金黄膏治疗可有效缓解创面水肿,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具有使用简单、实用、廉价、高效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雷璐嘉;赵昂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针刺风池、天柱、L4-6夹脊、百会、太冲、太溪等穴与西医药物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比较,探讨其疗效.方法:将100例入选的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药物治疗比较,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血流供应更丰富,是治疗肝肾阴虚型颈性眩晕的优选方法.
作者:赖家湖;谢彦鹏;魏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9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 (40/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43% (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6,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可吸收螺钉治疗老年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老年Barton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跟踪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及骨骼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治疗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较好改善,患者的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6~12个月,只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死亡情况.结论: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老年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整体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孙若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对脑血栓患者应用血栓通脉汤治疗的效果,以探讨其合理用药.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血栓通脉汤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两组的临床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血栓通脉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胡光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操作流程,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中Ⅰ级、Ⅱ级肠道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肠道清洁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杨红玉;钟珠;古娜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