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敏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观察ERCP应用后的诊断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结果:ERCP诊治成功192例,成功率为96.0%,其中治疗性ERCP 158例,占82.3%.行ERBD治疗者28例,成功28例(100.0%),行ENBD治疗者20例,成功20例(100.0%),行EST治疗者32例,成功30例(93.8%),行网篮取石者78例,成功73例(93.6%).本次治疗成功的病例中,有15例(7.8%)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有13例患者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2例EST后出血,未发生重症胰腺炎、穿孔以及死亡病例.结论:ERCP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与科学的护理配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廖秀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他莫昔芬,实验组给予柴芍乳癖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27/3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3/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乳房肿块缩小情况和乳房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柴芍乳癖汤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尹巧英;何细芝;钟柏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自血疗法,同时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仅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中试验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锡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近年来发病率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而且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多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胃酸抑制剂等,但疗效有限,易复发[1].而中医药治疗本病采用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将成为趋势.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S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金燕;熊明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和同期段60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及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长径、短径和长径/短径值均要大于对照组的相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淋巴结数量要显著多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6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见明显血流增多.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有效鉴别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华英;成燕;罗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并发痘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组,观察组行自然分娩,对照组行剖宫产,每组43例.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结局及产妇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痘发生率4.65% (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新生儿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24 h宫高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能显著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而剖宫产可解决分娩异常情况,减少母婴伤亡,二者各有优劣,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作者:邹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配合药膳疗法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29例.单一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组行中医情志护理配合药膳疗法,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联合组的SAQ和SF-36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情志护理配合药膳疗法护理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洁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腔镜手术中采用喉罩加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疝气术患儿9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儿实施气管导管全麻方式作为对照组,另45例患儿实施喉罩加骶管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8.6± 3.9)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4.8) min;观察组患儿术后1h镇痛评分(0.5±0.2)分、术后2h镇痛评分(0.7±0.5)分、术后3h镇痛评分(1.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3)分、(2.4±2.0)分、(3.6±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腔镜术中采用喉罩加骶管神经阻滞麻醉,有效的缩短了患儿的苏醒时间,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家泽;张晓;刘广生;肖锦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现代医学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前1d开始服用以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煎剂,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肝功能、Karnofsky评分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明显减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洪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3年9月~2016年4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30例,随机分为口肌组和联合组.口肌组给予单纯口肌训练,联合组进行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总治疗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总治疗时间更短,P< 0.05;治疗前两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相似,P> 0.05;治疗后联合组相较于口肌组简易口部运动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颌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惠儿语言功能康复,改善其口部肌肉功能和表达能力,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或克林霉素等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按摩.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洁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李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和胃穿孔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胃穿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 0.05.腹腔镜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引流量和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景小松;宋展;吕柯;王耿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痴形成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ICU人工气道内痰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人工气道阻塞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和12.5%(P<0.05).结论: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相对较多,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爱娟;韩嘉雯;钟杨锋;尹慧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实施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改进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活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屈伸肌力恢复、患肢周径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实施改进护理流程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肌肉萎缩、僵硬等情况,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早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玲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甲醛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甲醛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资料,分析入院24h、48 h、72h、出院时、出院后第3年及第6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0例患者入院初均有心脏不适主诉,血常规异常9例,心肌酶谱异常5例,心电图异常8例,心脏射血分数(EF)值均在正常范围;出院时复查各指标均恢复正常;3年和6年后做职业健康检查时复查各指标均正常,无异常病例.结论:临床对急性吸入甲醛中毒者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其急性心脏毒性病变愈后可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作者:谢保容;马燕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品螺纹桩核与插栓式桩核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后牙残冠修复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成品螺纹桩核修复,观察组应用插栓式桩核修复,对比分析两组修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后牙残冠修复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后牙残冠插栓式桩核修复,可明显恢复牙齿咀嚼功能,降低牙周炎症、根折、桩折等发生几率,提高修复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吴满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秋水仙碱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阻滞因子-1(PAI-1)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秋水仙碱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尿酸治疗,秋水仙碱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血清hsCRP、OPN、TGF-β1及PAI-1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秋水仙碱治疗组hsCRP、OPN、TGF-β1、PAI-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有助于降低合并高尿酸血症初发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OPN、TGF-β1及PAI-1水平,延缓心肌纤维化,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吴洁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为促进重症监护室脓毒痘患者合理进行抗生素治疗,探究降钙素原(PCT)检查用于指导用药的意义.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常规组、治疗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用药,治疗组患者给予降钙素原动态监测,根据降钙素原指导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药物使用时间、ICU费用,统计抗生素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常规组ICU费用低、药物使用时间短、重症监护时间少,P<0.05;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死亡发生率为16.0%、12.0%,明显高于治疗组的6.7%、2.7%,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查,能有效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死亡情况发生.
作者:陈超群;朱敏;李赛福;陈昌达;谭华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或迭美康降糖、舒降之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接受维生素D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其血糖指标,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吴晓丹;刘小翠;胡郁刚;谢树;郭正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后时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使用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4例和使用次全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44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性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性欲、性心理和性唤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使用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后性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全切除术可能伴有一定的术中损伤而导致术后恢复速度略慢,临床应当慎重采用子宫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作者:施绮雯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