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余艳丽
目的:跟踪调研某航空学校同一年级参加飞行训练的飞行学员人群,定期记录2年飞行训练的声导抗的变化,判断飞行学员鼓室曲线的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判断鼓室曲线变化及咽鼓管功能的变化趋势,为防治飞行训练对高年级飞行学员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航校2009级126名飞行学员进行声阻抗及声导纳检查,跟踪调查飞行训练2年的鼓室曲线变化,并根据2年的检测结果比较变化趋势。结果在调查的飞行学员人群中,招飞体检与飞行训练2年后鼓室曲线图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8,P>0.05),对2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8, P>0.01)。结论参与飞行训练的高年级飞行学员,其鼓室曲线状态总体良好,但有部分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As曲线的应随访观察。
作者:郑晨;王瑾琳;郭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相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张赛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比较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在儿童龋齿充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龋齿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分有患儿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牙龈炎发生率、充填物松动发生率、继发性龋齿发生率、牙断裂发生率、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以及牙齿松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牙龈炎发生率、充填物松动发生率、继发性龋齿发生率、牙断裂发生率分别为2%、4%、0%、4%,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 P<0.05)。结论在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手段中,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充填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复合树脂充填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杨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患者依从性是决定药物降压终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旨在探寻影响患者降压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纳入18~80岁高血压患者452例,根据是否有不依从行为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相关因素差别。结果在所有452名患者当中,有72人(15.9%)未完全按照入组时降压处方方案服药,相较于依从组,不依从组患者平均年龄偏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比例更高。结论年龄较低以及服用更多种类降压药物的患者发生不依从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特别注意这两类患者,强化这些患者的教育。
作者:王月梅;赵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70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核除术110例、卵巢肿物切除术18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60例、子宫全切除术350例,分为观察组350例和治疗组350例,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1天开始使用弹力袜,术后立即使用气压治疗仪并持续使用3天,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μ皮下注射3~5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家属按摩双下肢。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8.29%,对照组显效率93.43%,治疗组更少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采取有计划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更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作者:杨红;白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72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外科手术治疗,36例应用精细化护理(观察组),36例应用传统护理(对照组),比较组间护理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全切率(91.67%)、功能保留率(83.33%)、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5.4±19.8 min)、术后并发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结论护理措施能够对听神经瘤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精细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疗效。
作者:李景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随即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麻醉)和芬太尼组各78例,对比较组间麻醉效果、心率、血压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和芬太尼组相仿,但是VAS评分、心率变化、血压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芬太尼组( P均<0.05)。结论与芬太尼麻醉相比,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麻醉不仅镇痛效果更好,而且血流动力学指标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谷海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现代医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向“医疗-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任何疾病都多多少少和心理因素发生关系。现代人的生活成本增高,社会压力增大,极易产生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在人群调查中约35%~45%的人在某些时候有某种类型及不同持续过程的耳鸣[1],有些人不治自愈,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与研究都与心理修复是分不开的。
作者:赵惠智;吴连君;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作用于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导致的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呼唤式护理。结果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护患式护理作用于颅脑损伤导致的昏迷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加快患者的清醒,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柳英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是否可以预测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86例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患者,且发病3 h内接受rt-PA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见效者( ER),即rt-PA治疗2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晚期见效者( LR), rt-PA治疗2 h-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无效果者( NR)。此外,根据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 P组);大脑中动脉M1、M2段远端( D组)。结果 P组包括96例(52%)患者, D组包括90例(48%)患者。76例(41%)患者属于ER,40例(22%)患者是LR,70例(38%)患者为N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组(OR:3.04;95%CI:1.18-10.45; P=0.031)和NR (OR:4.14;95% CI,1.29-14.27; P=0.014)是1年后临床功能恢复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ER (53%, P=0.01)和LR (55%, P=0.01)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比例高于NR (23%)患者,ER和LR临床功能恢复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轻度临床症状改善不能预测脑梗塞后1年功能恢复,但是阻塞部位是rt-PA治疗后功能恢复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裴旭东;李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诊治的4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病情稳定之后进行24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即HAMD-24)进行抑郁程度评价,同时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年龄、性别、教育、收入、病情等),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分析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40.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支持、经济收入、合并基础疾病、危险因素数目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发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行Logistic多元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支持、合并基础疾病和神经功能缺损为卒中后抑郁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卒中后容易发生抑郁,且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
作者:柳丰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进行分组行不同方式治疗,给予其中43例患者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另44例给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对照组为83.72%,观察组为9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例(6.97%)、4例(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中,联合使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较单纯的曲美他嗪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明显减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金祥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栓塞术治疗的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1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及主要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都各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低且主要手术指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更好,值得应用。
作者: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家属的护理要求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某院门诊首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和面对面交流,对家属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包括饮食和运动指导、药物依从性指导和心理护理。主要的护理需求是运动和饮食的注意事项。经积极探讨和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糖尿病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主要集中在运动和饮食的健康教育,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赵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在儿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幼儿急疹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分组时临床表现相同。具有可比性。两组在相同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对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危重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予以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根据临床病案实例,分析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的价值与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危重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通过临床监督与观察,查验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死亡1例,存活39例,术后2~12 h清醒12例、1~3 d清醒20例、4~7 d清醒5例,2例持续昏迷。结论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针对危重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是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作者:单学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临床脑梗死老年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脑血液流变情况。方法选取11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58例、单一组58例。单一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用药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单一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恢复好,P<0.0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4.8%,单一组为84.5%,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动恢复血液循环。
作者:王洪志;于远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对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干眼的患者实施早期按摩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眼科收治的5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干眼的患者,随机划分一般组25例与按摩组25例,前组实施院内基础护理措施,后组在前组基础上及早进行按摩治疗,观察恢复情况。结果一般组疾病护理治疗效果一般, P<0.05;按摩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感到较好,P<0.05。结论对于睑板腺出现功能障碍而导致干眼的患者,对其做好相关护理指导,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满意度较高且疾病恢复较好。
作者:刘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临床治疗中融合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共86例,将其以数表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后路椎板全切除减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融合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VAS及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融合固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临床效果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妍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