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月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用于急诊输液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方法对急诊收治输液患者308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由15414例输液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输液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运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护理人员投诉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运用于急诊输液管理中不仅可大限度降低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投诉率,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有效确保输液安全。
作者:陈智萍;黄美娟;罗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L-plastin的表达。观察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L-pla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增生期内膜组织( P<0.01)。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 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plastin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癌变的病理过程.L-plast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过度表达,L-plastin的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张璐;刘贵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在儿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幼儿急疹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分组时临床表现相同。具有可比性。两组在相同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对幼儿急疹预防热性惊厥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航空性中耳炎是航空性气压伤常见的类型之一,在空勤人员因耳鼻咽喉科疾病请假、住院及停飞原因中均排首位[1],航空性中耳炎也是空勤人员中引起空中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在航空医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宇明;冯超宇;陈环;叶伟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72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外科手术治疗,36例应用精细化护理(观察组),36例应用传统护理(对照组),比较组间护理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全切率(91.67%)、功能保留率(83.33%)、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5.4±19.8 min)、术后并发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结论护理措施能够对听神经瘤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精细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疗效。
作者:李景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判断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治疗效果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法,实验组患者评分(11.61±2.2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14.22±3.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显著影响效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在药效作用上优于单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药效。
作者:陈宇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70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核除术110例、卵巢肿物切除术18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60例、子宫全切除术350例,分为观察组350例和治疗组350例,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1天开始使用弹力袜,术后立即使用气压治疗仪并持续使用3天,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μ皮下注射3~5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家属按摩双下肢。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8.29%,对照组显效率93.43%,治疗组更少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采取有计划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更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作者:杨红;白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M-CSF组。对照组( n=30)给予常规外科清创换药,GM-CSF组( n=34)在清创换药基础上创面局部涂抹GM-CSF。每日观察临床疗效、创面局部和全身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GM-CSF组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GM-CSF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3.7±3.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41.3±3.9)天的平均治疗时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重组人GM-CSF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总有效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姜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栓塞术治疗的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1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及主要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都各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低且主要手术指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更好,值得应用。
作者: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患者依从性是决定药物降压终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旨在探寻影响患者降压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纳入18~80岁高血压患者452例,根据是否有不依从行为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相关因素差别。结果在所有452名患者当中,有72人(15.9%)未完全按照入组时降压处方方案服药,相较于依从组,不依从组患者平均年龄偏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比例更高。结论年龄较低以及服用更多种类降压药物的患者发生不依从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特别注意这两类患者,强化这些患者的教育。
作者:王月梅;赵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96例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患者均为两组( n=48)。持续给药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至手术结束。分次给药组患者同样行硬膜外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每半小时注射1次。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同,均能阻滞到高平面T10,但持续给药组阻滞完善时间和用药总量均少于分次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给药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次给药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持续给药组下降明显(P<0.05),波动较大,不如持续给药组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持续给药比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作者:史娜;姚亮;范新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艾司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GQOLI、TESS量表评分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GQOL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GQOL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胡邵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对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干眼的患者实施早期按摩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眼科收治的5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出现干眼的患者,随机划分一般组25例与按摩组25例,前组实施院内基础护理措施,后组在前组基础上及早进行按摩治疗,观察恢复情况。结果一般组疾病护理治疗效果一般, P<0.05;按摩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感到较好,P<0.05。结论对于睑板腺出现功能障碍而导致干眼的患者,对其做好相关护理指导,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满意度较高且疾病恢复较好。
作者:刘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究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名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六个月后进行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比较。结果经过延续护理,观察组的呼吸比对照组的呼吸改善程度大(P<0.001),生活质量高(P<0.001)。结论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COPD的护理方式,应该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作者:翟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明显减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金祥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作用于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导致的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呼唤式护理。结果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护患式护理作用于颅脑损伤导致的昏迷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加快患者的清醒,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柳英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飞行员日常体检中对鉴别心肌缺血的重要性。方法根据2014年度31名飞行员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名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继续检查冠状动脉螺旋CT,CT结果均发现生理异常或血管斑块异常。结论经过讨论分析可以看到平板运动试验在飞行人员日常体检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胃癌继发高血压危象患者医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徐某,男,34岁,因“胃癌根治术后14月余,腹胀纳呆1周”入院。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史,否认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于2014年2月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进食后哽噎感、伴呕吐,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于2014年2月18日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毕I式,D2),术后病理示:胃低分化腺癌,浸润至浆膜外,淋巴结8/16,癌结节2枚。术后静脉化疗2周期后口服替吉奥3周期。2014年9月30日因疾病进展,行EOF5化疗4次( EPI 87.5 mg,OXA 230 mg,5-Fu 3.75 g civ 120 h)。2014年11月复查胸腹部CT示:未见明显新病灶,膀胱顶壁和左侧壁增厚伴异常强化;直肠、乙状结肠壁和部分小肠肠壁增厚伴异常强化;盆腔积液、系膜增厚,间隙模糊;考虑腹腔和肠壁种植转移可能。2015年1月7日行同样剂量的EOF5化疗2程后,2月11日经上腹部CT检查评价为SD。3月16日患者出现头痛,血压155/103 mmHg,予异舒吉(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 mg ivgtt qd、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 po qd、诺尔玛(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po 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3月24日患者头痛明显,伴有多次肢体抽搐,持续十余秒钟,一过性黑蒙,小便通.,尿量正常,视神经乳头水肿,血压高时达160/130 mmHg,经反复使用异舒吉及甘露醇、呋塞米、硝苯地平片等药,血压仍偏高。请示心内科会诊后,口服降压药改为氨氯地平片5 mg bid,卡维地洛片12.5 mg qd后血压控制尚平稳。3月26日头颅CT平扫+增强提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3月26日生化报告:尿素氮4.83 mmol/L,肌酐44.4 umol/L,钾3.16 mmol/L。B超:双肾及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3月27日免疫报告(半卧位):血管紧张素Ⅱ测定112.91 pg/mL。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97.58 pg/mL↑,血浆醛固酮测定533.62 pg/mL,皮质醇43.34 ug/dL,肾素19.17 pg/mL。当日建议患者行肾上腺增强CT和肾动脉CTA检查,但患者头痛明显,精神萎软,无法配合检查。3月29日患者4小时出现抽搐4次,抽搐伴有神志欠清,无口吐白沫,无肢体偏瘫,每次持续时间约2~3 min,伴有胸闷不适。血压:190/122 mmHg,故暂停异舒吉,予乌拉地尔注射液每小时9 mg维持,同时测血糖:19.8 mmol/L,钾3.16 mmol/L,予格列奇特、胰岛素控制血糖,氯化钾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血压平稳后改为乌拉地尔注射液每小时1~4 mg维持近1周后停药,改为口服氨氯地平片5 mg bid。2周内患者血压平稳,于130~145/85~100 mmHg之间波动,但患者精神日渐萎软,功能状态评分( PS)为4分,无进一步化疗指征。4月20日患者血压及氧饱和度下降,测血压为45/22 mmHg,血氧饱和度为32%。查体: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心率102次/min,予暂停氨氯地平片,并加用可拉明、洛贝林、多巴胺、阿拉明、肾上腺素等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作者:俞雷;王文海;胡艳;张红卫;王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各28例。观察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比较症状缓解时间和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心率、体温、氧合恢复正常率为96.4%、82.1%、85.7%、89.3%,对照组为64.3%、53.6%、57.1%、50.0%;试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短, A-PACHE-II评分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胰腺炎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保护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吕健;赵玉阳;勾宝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