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姜丽娜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糖尿病足, 溃疡,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M-CSF组。对照组( n=30)给予常规外科清创换药,GM-CSF组( n=34)在清创换药基础上创面局部涂抹GM-CSF。每日观察临床疗效、创面局部和全身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GM-CSF组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GM-CSF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3.7±3.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41.3±3.9)天的平均治疗时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重组人GM-CSF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总有效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选取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研究,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护理组( routine nursing group, RN组)和舒适护理组(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CN组)各3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抑郁( SDS)、焦虑( SAS)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经护理后CN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N组疼痛分级0级22例,Ⅰ级11例,Ⅱ级1例,Ⅲ级1例,RN组0级16例,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5例,CN组疼痛分级优于RN组(Z=2.113,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改善不良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寇璐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作者:《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营口市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营口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死因分布特点,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专用软件“DeathReg2005”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5年营口市居民总死亡率为757.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9.2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99,P<0.05)。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死亡率分别为417.78/10万、212.14/10万、40.14/10万、24.89/10万和22.65/10万。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营口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作者:李岩;赵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网素(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L-plastin的表达。观察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L-pla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增生期内膜组织( P<0.01)。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 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plastin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癌变的病理过程.L-plast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过度表达,L-plastin的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张璐;刘贵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6例听神经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72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外科手术治疗,36例应用精细化护理(观察组),36例应用传统护理(对照组),比较组间护理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全切率(91.67%)、功能保留率(83.33%)、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5.4±19.8 min)、术后并发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结论护理措施能够对听神经瘤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精细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疗效。

    作者:李景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民航飞行员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飞行员日常体检中对鉴别心肌缺血的重要性。方法根据2014年度31名飞行员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名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继续检查冠状动脉螺旋CT,CT结果均发现生理异常或血管斑块异常。结论经过讨论分析可以看到平板运动试验在飞行人员日常体检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随即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麻醉)和芬太尼组各78例,对比较组间麻醉效果、心率、血压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和芬太尼组相仿,但是VAS评分、心率变化、血压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芬太尼组( P均<0.05)。结论与芬太尼麻醉相比,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麻醉不仅镇痛效果更好,而且血流动力学指标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谷海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混合染色法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混合染色法在骨髓细胞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检测标本均进行姬氏染液、瑞氏染色、混合染色,分别观察染色5 min、10 min、20 min、40 min染色情况。结果混合染色在5 min、10 min、20 min、40 min结果评分明显高于姬氏染液、瑞氏染色结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姬氏染液5 min、10 min、20 min、40 min染色结果评分与瑞氏染色结果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混合染色法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染色结果良好,其染色更快、更清晰,可作为临床骨髓细胞学检验理想染色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对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700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核除术110例、卵巢肿物切除术18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60例、子宫全切除术350例,分为观察组350例和治疗组350例,观察组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1天开始使用弹力袜,术后立即使用气压治疗仪并持续使用3天,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μ皮下注射3~5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家属按摩双下肢。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8.29%,对照组显效率93.43%,治疗组更少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采取有计划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更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作者:杨红;白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7月入住呼吸监护室的96例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进行的临床分析研究,均采用利奈唑胺静脉用药,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照组与常规组各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48例,对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细菌清除率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 P<0.05);满意度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 P<0.05);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笑爽;徐旺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心血管患者手术风险因素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心血管患者手术风险因素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血压和心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和心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高龄患者手术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对于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范军;王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研究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固定矫治器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矫治器治疗组及钢丝结扎治疗组各40例。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病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器治疗组在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钢丝结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牙槽骨高度增加率、固定物完好率等方面,矫治器治疗组分别为(63.79%;91.37%),显著高于钢丝结扎治疗组的(45.16%,59.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牙齿松动程度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周病的治疗采用固定矫治器,取得了临床良好的效果,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有效途径。

    作者:那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飞行中不同正负加速度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正加速度(+SGZ)和正负加速度(±SGZ)交替暴露对大鼠心脏的危害程度。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SGZ及±8SGZ组)。经动物离心机相应暴露后立即麻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心肌酶含量。结果+8SGZ及±8SGZ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显著增加(P<0.01);两实验组间比较,AST、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5),LDH和α-HBD两项指标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SGZ及±8SGZ交替暴露均可使心肌酶含量有明显变化,且±8SGZ交替暴露的作用更为明显。提示±GZ交替暴露对心脏的损害影响较单纯+GZ暴露更为显著。

    作者:王天华;刘莉;王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分析治疗。方法总结分析45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分别采用保守和脑室-腹腔分流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术后影像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判。结果22例保守治疗患者,5例病情轻度改善,23例脑室-腹腔分流患者,1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检查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原有间质水肿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脑积水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当前临床尚未统一治疗标准,诊疗实践中需根据患者脑积水发生时间、积水程度等,于众多治疗方法中灵活选取应对之策。

    作者:冷晓磊;李旭琴;金点石;于军;韩鹏;宋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骨科球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骨科球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8例骨科球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剂量为600 mg 1次/12 h;对照组39例,采用达托霉素治疗,剂量为6 mg/kg 1次/d。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退热时间,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94.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各1例,对照组出现血肌酐升高,肝功能异常各1例。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耐药性和退热时间,两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同抗生素的成本效果比较,利奈唑胺成本效果明显低于达托霉素。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治疗骨科球菌感染,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效果基本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二者均安全可靠。利奈唑胺成本效果明显低于达托霉素,花费较低一些。

    作者:王云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患者依从性是决定药物降压终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旨在探寻影响患者降压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纳入18~80岁高血压患者452例,根据是否有不依从行为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相关因素差别。结果在所有452名患者当中,有72人(15.9%)未完全按照入组时降压处方方案服药,相较于依从组,不依从组患者平均年龄偏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的比例更高。结论年龄较低以及服用更多种类降压药物的患者发生不依从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特别注意这两类患者,强化这些患者的教育。

    作者:王月梅;赵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

    目的:探究临床脑梗死老年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脑血液流变情况。方法选取11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58例、单一组58例。单一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用药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单一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恢复好,P<0.05;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4.8%,单一组为84.5%,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动恢复血液循环。

    作者:王洪志;于远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7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血管栓塞术治疗的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1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及主要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都各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低且主要手术指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治疗中,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更好,值得应用。

    作者: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Per1与Per2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人类生物钟基因Per1与Per2在人类胆管癌中的表达,研究其表达与人类胆管癌的关系。方法获取人原发胆管癌标本58份,另取距离肿瘤边缘2 cm外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原发胆管癌标本与正常对照组织中Per1与Per2基因蛋白产物( Per1、Per2蛋白)的表达。结果58份人原发胆管癌标本与正常对照组织中均见Per 1与Per2蛋白表达,但胆管癌标本中Per1与Per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织明显下降( P<0.05)。结论生物钟基因Per1与Per2蛋白可能与人类胆管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作者:荆波;杨福全;马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实施改水改厕和居住环境改造以及封洲禁牧、以机代牛,辅助健康教育和人畜化疗的全面传染源控制措施,连续实施3年,比较实施前后该地区人群的肠道寄生虫、水体危险性、钉螺感染率、虫卵污染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3年后,人群吸血虫感染率由2.57%降低至0.19%,下降幅度超过97.36%;人群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由原来的53.92%和26.54%下降至7.31%和3.64%;感染螺点数由防治前的39个降低至0个。钉螺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水体危险性、感染螺点数均明显降低。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人群感染率,,通过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好生活方式有效净化草洲,控制传染源,同时有效控制其他肠道寄生虫的流行。

    作者:黄志伟;邓金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