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志伟

关键词:冠心病,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结合曲美他嗪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进行分组行不同方式治疗,给予其中43例患者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另44例给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对照组为83.72%,观察组为9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3例(6.97%)、4例(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中,联合使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较单纯的曲美他嗪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治疗对于耳鸣的作用

    现代医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向“医疗-社会-心理”模式转变,任何疾病都多多少少和心理因素发生关系。现代人的生活成本增高,社会压力增大,极易产生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在人群调查中约35%~45%的人在某些时候有某种类型及不同持续过程的耳鸣[1],有些人不治自愈,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与研究都与心理修复是分不开的。

    作者:赵惠智;吴连君;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肩手综合征预防性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均同时予以预防性护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明显偏低,其疼痛及水肿情况也明显偏低,而Fugl-Meyer评分则明显偏高( 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万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飞行中不同正负加速度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正加速度(+SGZ)和正负加速度(±SGZ)交替暴露对大鼠心脏的危害程度。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SGZ及±8SGZ组)。经动物离心机相应暴露后立即麻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心肌酶含量。结果+8SGZ及±8SGZ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显著增加(P<0.01);两实验组间比较,AST、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5),LDH和α-HBD两项指标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SGZ及±8SGZ交替暴露均可使心肌酶含量有明显变化,且±8SGZ交替暴露的作用更为明显。提示±GZ交替暴露对心脏的损害影响较单纯+GZ暴露更为显著。

    作者:王天华;刘莉;王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融合固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临床治疗中融合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共86例,将其以数表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后路椎板全切除减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融合固定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VAS及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融合固定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滑脱患者临床效果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分诊接待的患者,以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甲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乙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投诉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投诉发生率。

    作者:游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阻塞部位与功能恢复相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是否可以预测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86例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患者,且发病3 h内接受rt-PA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见效者( ER),即rt-PA治疗2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晚期见效者( LR), rt-PA治疗2 h-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无效果者( NR)。此外,根据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 P组);大脑中动脉M1、M2段远端( D组)。结果 P组包括96例(52%)患者, D组包括90例(48%)患者。76例(41%)患者属于ER,40例(22%)患者是LR,70例(38%)患者为N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组(OR:3.04;95%CI:1.18-10.45; P=0.031)和NR (OR:4.14;95% CI,1.29-14.27; P=0.014)是1年后临床功能恢复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ER (53%, P=0.01)和LR (55%, P=0.01)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比例高于NR (23%)患者,ER和LR临床功能恢复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轻度临床症状改善不能预测脑梗塞后1年功能恢复,但是阻塞部位是rt-PA治疗后功能恢复的有效预测因素。

    作者:裴旭东;李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实施改水改厕和居住环境改造以及封洲禁牧、以机代牛,辅助健康教育和人畜化疗的全面传染源控制措施,连续实施3年,比较实施前后该地区人群的肠道寄生虫、水体危险性、钉螺感染率、虫卵污染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3年后,人群吸血虫感染率由2.57%降低至0.19%,下降幅度超过97.36%;人群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由原来的53.92%和26.54%下降至7.31%和3.64%;感染螺点数由防治前的39个降低至0个。钉螺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水体危险性、感染螺点数均明显降低。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人群感染率,,通过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好生活方式有效净化草洲,控制传染源,同时有效控制其他肠道寄生虫的流行。

    作者:黄志伟;邓金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肉蔻五味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肉蔻五味丸在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127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肉蔻五味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评分结果和痊愈好转率,并于3个月后随访追踪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治疗后评分分别低于治疗前(t=14.37,12.59,P<0.01),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8,P<0.05),研究组痊愈率和痊愈+显著进步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χ2=9.515,P<0.01),研究组复发率28.1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7.6%(χ2=8.69,P<0.01)。结论依据“湿阻下焦”的中医理论,采用肉蔻五味丸“芳香化湿”之功效及理气止痛作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具有使用方便、疗程短,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英;周朝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网素(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L-plastin的表达。观察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L-pla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增生期内膜组织( P<0.01)。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 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plastin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癌变的病理过程.L-plast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过度表达,L-plastin的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张璐;刘贵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采用合理的适合急性胰腺炎的全程优质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55例为观察对象,2014年4月~2015年3月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3月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患者75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统计并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大于10天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优良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有显著的正面效果,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春艳;勾小菲;魏菲;呼渭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7月入住呼吸监护室的96例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进行的临床分析研究,均采用利奈唑胺静脉用药,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照组与常规组各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48例,对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细菌清除率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 P<0.05);满意度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 P<0.05);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咳嗽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笑爽;徐旺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分析治疗。方法总结分析45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分别采用保守和脑室-腹腔分流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术后影像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判。结果22例保守治疗患者,5例病情轻度改善,23例脑室-腹腔分流患者,15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检查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原有间质水肿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脑积水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当前临床尚未统一治疗标准,诊疗实践中需根据患者脑积水发生时间、积水程度等,于众多治疗方法中灵活选取应对之策。

    作者:冷晓磊;李旭琴;金点石;于军;韩鹏;宋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的处理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出现的无复流患者处理方法的成功率及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96例PCI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96例患者PCI治疗后,术中术后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发生无复流病例32例(其中包括急诊24例),术中均给予及时、正确处理后得以血流恢复,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冠状动脉PCI术中无复流是严重的并发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及时恢复血流是抢救成功的重中之重,自开展PCI以来遇到的无复流病例经及时正确的处理后均得以抢救成功。随诊观察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黄平;郭山鹰;张开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6例听神经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72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外科手术治疗,36例应用精细化护理(观察组),36例应用传统护理(对照组),比较组间护理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全切率(91.67%)、功能保留率(83.33%)、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5.4±19.8 min)、术后并发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结论护理措施能够对听神经瘤手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精细化护理有利于改善疗效。

    作者:李景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科林扶宁沙棘油对剖宫产术后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科林扶宁沙棘油对剖宫产术后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5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组,50例为治疗组,55例为对照组。在完成手术后,对照组患者使用科林扶宁沙棘油,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瘢痕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和增生情况。结果10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47例(94%)、对照组29例(52.7%)瘢痕恢复良好,细小平整,颜色淡,质软,不明显,无痒痛等主观症状;治疗组3例(6%)、对照组26例(47.3%)瘢痕有痒或刺痛等症状,颜色红,增宽,突出皮面,质地硬。外院感染切口治疗组平均10天愈合,对照组18天愈合。结论科林扶宁沙棘油可有效减少瘢痕增生,促进伤口愈合,是术后防止瘢痕及感染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吴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某航校飞行学员鼓室曲线调研分析

    目的:跟踪调研某航空学校同一年级参加飞行训练的飞行学员人群,定期记录2年飞行训练的声导抗的变化,判断飞行学员鼓室曲线的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判断鼓室曲线变化及咽鼓管功能的变化趋势,为防治飞行训练对高年级飞行学员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航校2009级126名飞行学员进行声阻抗及声导纳检查,跟踪调查飞行训练2年的鼓室曲线变化,并根据2年的检测结果比较变化趋势。结果在调查的飞行学员人群中,招飞体检与飞行训练2年后鼓室曲线图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8,P>0.05),对2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8, P>0.01)。结论参与飞行训练的高年级飞行学员,其鼓室曲线状态总体良好,但有部分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As曲线的应随访观察。

    作者:郑晨;王瑾琳;郭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选取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研究,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护理组( routine nursing group, RN组)和舒适护理组( comfortable nursing group, CN组)各3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抑郁( SDS)、焦虑( SAS)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经护理后CN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N组疼痛分级0级22例,Ⅰ级11例,Ⅱ级1例,Ⅲ级1例,RN组0级16例,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5例,CN组疼痛分级优于RN组(Z=2.113,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改善不良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寇璐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VC与双腔PICC在造血干细胞患者应用比较

    目的:探索比较双腔PICC与CVC导管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CVC(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研究组实施PICC置管,将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置管安全性、留置时间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同CVC静脉导管方式相比,PICC导管置管相对安全、留置时间较长,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芳;余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在儿童龋齿充填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并比较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在儿童龋齿充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龋齿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分有患儿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牙龈炎发生率、充填物松动发生率、继发性龋齿发生率、牙断裂发生率、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以及牙齿松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牙龈炎发生率、充填物松动发生率、继发性龋齿发生率、牙断裂发生率分别为2%、4%、0%、4%,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 P<0.05)。结论在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手段中,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充填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复合树脂充填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杨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吞咽障碍护理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情况,评价护理有效率,并依据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6%(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8/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35±8.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58±9.01)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