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萍
我院急诊观察室在不断完善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2011年初形成一套新型患儿管理模式.建立家长陪护管理质控小组;增加使用床头卡、身份腕带查对方式识别患儿,增加了留观患儿留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安全保障;全面实现“一对一”健康教育服务等改进措施.取得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保质、高效、适应新医改需要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李清华;李琳;张琳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02~2012-05收治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5.0%,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有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血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指标优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流变学指标上,养血清脑颗粒都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严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伤口愈合的原因.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500例,对病历档案进行调查.结果:所有产妇都完成剖宫产,随访1个月,伤口愈合不良45例,发生率为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时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胎妊娠为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切口愈合不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们需要根据发生原因为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作者:马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本单位女职工妇科普查,了解妇女妇科常见病发病率、病种及相关因素,以进一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制定统一的妇科专项普查表,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病史,填写入卡,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妇科B超、液基细胞、乳房红外线、特殊情况的视病情作进一步检查.结果:本次普查了1 014人次,患病人数543例,发病率53.55%,其中常见妇科病发病率前三位是:慢性宫颈炎(18.74%)、子宫肌瘤(16.17%)、阴道炎(11.64%).慢性宫颈炎23 ~3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43.12%),56~ 65岁年龄组发病率低(4.62%),发病率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子宫肌瘤23~ 35岁年龄组发病率低(0.92%),36~45岁年龄组发病率(20.39%),46~55岁年龄组发病率(24.31%),56 ~65岁年龄组发病率(9.23%),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绝经后又下降(P<0.01);阴道炎23~ 35岁组发病率高(17.43%),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宫颈炎、子宫肌瘤、阴道炎是本单位女职工发病率高的三种疾病,且与发病年龄有紧密联系,应作好各年龄段妇女的预防指导及治疗工作.
作者:于爱琴;汪愈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的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严格绝对卧床与轴性翻身.结果:48例患者症状消失或缓解出院,术后随访治疗有效率83.33%.结论:臭氧消融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好严格系统的护理,能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有关筛查方法、方案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对2011-01 ~ 2012-12年3 852例妇女两次查体宫颈刮片和薄层液基及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查体3 852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8人,占总数4‰,活检证实宫颈癌一例,CIN3两例;2012年查体3 625人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20人,占总数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在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科学的普查及检查、复查能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薄层液基并配合HPV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苗雨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6S在医院药事管理中推行方法.方法:按照6S(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的程序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逐步推行,分析推行6S前后的等数据.结果:药品出门差错率、记录完成率、制度流程更新率、药品过期种次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结论:6S是药事管理中值得推荐的管理工具.
作者:李朝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预防及抢救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只要认真做好产前的预防,产时、产后的严密观察及抢救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车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3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分别行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检查,明确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本组3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通过食管心电图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食管心电图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作者:赵祥海;杨松;吴宜鸣;王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9-01~2012-02治疗急性胰腺炎100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的观察一组4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的治疗二组52例,治疗一周后统计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血清淀粉酶水平和腹部压痛的缓解情况,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疗效的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一组血清淀粉酶平均水平为369.2±23.41 U/L,腹部压痛平均消失时间50.21±10.44 h,平均住院费用为5 122.58±677.24元,无术后并发症现象,疗效与观察二组相比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川芎嗪治疗组的手术费用低,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新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日常护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出其解决方案和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做好社区门诊的工作.
作者:夏国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肺结核病患者90例,都采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肺结核在螺旋CT上的主要征象为小叶内间质增厚、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空洞和小结节影等,检出率都比较高.结论: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对肺结核有很高的诊断价值,CT征象表现比较特异,是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朱彬;周岗鹏;李勇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简易微创定向立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适用条件和手术方法.方法:选取3年内我院接收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为微创手术组,38例为保守治疗组,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来对比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的优缺点.结果:微创手术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组,显示微创手术在疗效上的优越性.结论:对大量出血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实施简易微创定向立体手术能有效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熊志强;沈铁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普马嗪用于PCA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共观察了四组共85例下肢骨科病人,均行皮下PCA镇痛.其中N组(n=24)和Ⅰ组(n=18)镇痛药均为1.2 mg丁丙诺啡+3 mg氟哌利多,Ⅱ 组(n=22)镇痛药液为1.2 mg丁丙诺啡+30 mg氯普马嗪+3 mg氟哌利多,Ⅲ组(n=21)镇痛液为1.2 mg丁丙诺啡+8 mg恩丹斯琼+3 mg氟哌利多,都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结果:镇痛效果相似,无显著差异.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Ⅰ组和Ⅲ组,有显著差异.N组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氯普马嗪用于术后PCA镇痛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优于氟哌利多和恩丹斯琼.
作者:吴丽霞;赵立明;张艳丽;佟香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活动期阴茎硬结症的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12~2012-09收治的48例活动期阴茎硬结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应用维拉帕米局部注射+口服维生素E、维拉帕米局部注射+口服他莫昔芬、维拉帕米局部注射+口服秋水仙碱方案治疗,分析各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治愈率70.8%.结论:维拉帕米损伤内治疗联合他莫昔芬等口服药物治疗活动期阴茎硬结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锐;谢进东;陈景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女性患了宫颈癌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心理压力很大.所以,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促进病人康复的主要手段.在妇科护理工作中体会到,除了关注宫颈癌病人临床治疗外,还应积极关注宫颈癌患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应当尽力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1].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生物力学实验设计分析股骨头内撑器植入股骨头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意外死亡患者新鲜股骨标本一具,经X线检查,证实无畸形、骨折、肿瘤、明显骨质疏松等骨性病变,建立实验标本模型:①正常股骨头颈模型;②内撑器置入并植骨模型.应用Philips MX8000型64排螺旋CT由模型近端向远端垂直纵轴进行扫描,获得图像数据.将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灰度阈值分割,重建股骨、内撑器置入并植骨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模拟正常人股骨头颈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正常股骨头受压后应变主要集中在股骨距,内撑器置入并植骨后应变虽有改变,仍然主要集中在股骨距,且股骨头塌陷承载负荷高于和接近正常.结论:计算机辅助虚拟股骨头颈生物力学实验设计在股骨头坏死内撑器植入的生物力学实验中是可行的,内撑器植入模型符合正常股头颈生物力学.
作者:杨立峰;马慧玲;肖东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危重病人的安全性,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测压管道系统与换能器相连再连接到心电监护仪上,调节零点,将管道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其他科室转入或新入院患者,备齐动脉置管用物,按动脉穿刺流程行动脉穿刺术后连接管道系统.结果: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打折3例.无导管感染,动脉血栓,脉管炎等.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对患者损伤小,能动态监测血压,可准确及时地监测病情变化,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作者:黎冕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06~2012-07治疗的46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4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值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s-CRP平均值为(20.03±7.03) umol/L、Hcy平均值为(6.43±2.76)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利于判断脑梗死病情.
作者:程云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必欣(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坎地沙坦酯4~8 mg/D,对照组40例,服用卡托普利37.5~75 mg/D.治疗前后进行血压观察如舒张压≥90 mmHg(1 mmHg =0.133 kPa).则治疗量加倍,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2个月后,2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率为90%,对照组为71%,2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坎地沙坦酯能安全,平稳,有效的治疗中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痛.
作者:王东;吴瑕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