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王培;杨斌辉;刘丰虎

关键词:脊柱, 解剖学, 生物力学, 外科手术, 脊柱稳定性重建
摘要: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共计19例脊柱内固定断裂病例,从内固定位置、形态、进钉角度等方面,结合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分析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能根据生物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佳的内固定器材;②术中操作不当;③骨折部位未行必要的植骨;④内固定留置体内时间过长.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脊柱内固定材料断裂,术前对患者病情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应在术中一期植骨,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此外术后康复期佩戴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数字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对药品管理实行数字化管理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数字化联网管理系统在药品管理中的积极效果.结果:通过实行药品数字化管理,大大降低了药品库存量,减少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我院医生开药到药房取药的工作效率.结论:对药房实行数字化管理,能大大提高药房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作者:邹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规范护士交接班程序的成效体会

    目的:以规范护士交接班,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制定交接班的交班要求,落实交接内容,实施交接程序,进行成效对比.结果:规范交接班达到了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加强护士责任心,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士自觉学习能力,提升护士业务水平.结论:护士交接班的规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敏;杨晓丽;田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膀胱痉挛、TURP综合症、尿失禁、尿液外渗、下肢静脉血栓、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加强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为1 487例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163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护理出院时并发症治愈或好转.结论:加强观察,采取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产妇心理护理及相关症状分析

    目的:提高临产妇女的心理护理,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研究探讨临产妇女的心理特征和解决办法.方法:从2009-06~2010-12期间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临产妇女中取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对于对照组按传统护理进行,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使其满足心理的安慰.结果:通过临床实验,经过心理护理的产妇对于分娩的一系列心理负担,消极情绪得以减轻或者消除.使其心态更平静,更放松的接受产前工作.在剖宫产率,出血率,都低于观察组,经过卡方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临床观察,可以看出在控制剖宫产率,,出血率方面,经过心理护理的产妇要比传统护理的产妇低,值得推广.

    作者:鲁益萍;侯英英;莫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叉神经痛射频手术治疗36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1%利多卡因在A点行局部麻醉后在C型臂X线引导下取22G10 cm射频针进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手术护理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临床手术护理效果优22例,占61.11%,良10例,占27.78%,差4例,占11.11%,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并且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三叉神经痛行射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综合、精心、全面的优质服务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应用.

    作者:孙丽华;胡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析与心理干预措施

    手术室是陌生、复杂、严肃的环境,大多数病人虽然在术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在进入手术间后还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进程.如果进入手术间后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

    作者:肖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通地区普通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普通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今后工作中更好地防治HP感染.方法:自2011-01~12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普通人群进行调查,累计调查人群1 029例,男性676例(65.7%),女性353例(34.3%),年龄11~80岁,平均(39±11)岁.所有受检者进行(14)/()C呼气试验评价目前感染状态,结合问卷调查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地区普通人群HP感染率较高达56.9%,男58.4%,女54.1%.结论:南通地区普通人群HP感染较高,与性别没有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和年龄是HP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巩膜外垫压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杂性难治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55例55眼经诊断为复杂性难治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恢复状况.结果:38例患者(38眼,69.0%)于第一次术后视网膜全复位,其中复发17眼(30.9%);17眼患者行二次手术后14眼成功(82.3%),二次术后视网膜全复位52眼,手术总成功率为94.5%.18眼(32.7%)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巩膜外垫压术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0~2011年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技能满意、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度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护理纠纷、知识技能增加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环境满意度、同事关系和谐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周云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原因,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或减少体温过低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选择2010-03~2011-03就诊的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全麻完全清醒时间、寒颤及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全麻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寒颤、低体温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调好手术室温度、注意保温、加热液体及术中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等护理措施,能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偏心指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对于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01~2011-12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88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IMT、EI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作者:陈宝龙;吕志强;王运平;杜学文;刘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降低肠梗阻的病死率,提高外科治疗肠梗阻的质量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1年我科共收治的113例不同类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病例中,9例为动力性肠梗阻,104例为机械性肠梗阻(92%),保守治疗成功47例(42%),手术治疗66例(58%),其中63例临床治愈,3例死亡(4.5%).结论: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准确的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时机,对肠梗阻病人的愈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咏江;黄贵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附42例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42例胎盘早剥病例,分析其原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胎盘早剥发率0.9%,产后出血、DIC、子宫切除等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儿威胁大,应尽早诊断,尽快积极处理,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张荣吉;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炎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DR发生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炎症因素如白细胞浸润、黏附分子及许多炎症因子的表达与早期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抗炎药物可通过抑制白细胞积聚、降低炎症因子表达等过程,阻止或减缓DR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宋昊刚;赵君;程笑冬;赫红丹;金奎东;王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疾病的变化特点,及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相关护理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了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的配合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作.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杨丽梅;陈小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检测尿WBC、RBC的结果比较

    目的:了解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测定RBC、WBC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使用长春迪瑞H-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尿10项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规定进行测定,同时混合尿液离心镜检.结果:两种方法对RBC、WBC检出率一致.两种方法对RBC检测的敏感度略高于对WBC的敏感度.结论:干化学法合并尿沉渣镜检法将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蒋焕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矫正及家长护理教育的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患儿的焦虑紧张情绪给予心理矫正结合家长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体会;方法:选择266例2岁~14岁需要手术的患儿,根据不同情况给子相应健康指导.结果:所有患儿及家长经过适当的健康指导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针对家长的护理教育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家长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介绍心理矫正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吴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共计19例脊柱内固定断裂病例,从内固定位置、形态、进钉角度等方面,结合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分析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能根据生物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佳的内固定器材;②术中操作不当;③骨折部位未行必要的植骨;④内固定留置体内时间过长.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脊柱内固定材料断裂,术前对患者病情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应在术中一期植骨,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此外术后康复期佩戴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培;杨斌辉;刘丰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联合TP方案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的中作用.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纯化疗;两组均行T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常规,消化道反应、乏力及肌肉关节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化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前后两组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化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低于胸腺肽组(P<0.05).结论:加入胸腺肽α1的治疗组减轻了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降低了恶性、呕吐,乏力,肌肉、关节疼痛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了全身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改善机体状况.

    作者:李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在口腔癌患者术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口腔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通过从环境、患者心理状态、患者身体状态等多方面考虑,采取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照顾.结果:患者能以更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结论: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改变精神面貌,积极面对治疗,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马玲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