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亢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探讨

刘春英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全程健康教育指导,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体会.方法:选取2009-05~2010-05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7例,两组均实施病情观察、日常生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对本身的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生活质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模拟医学教育在妇产科实习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是当今医学改革的发展目标,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很难将医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随着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将模拟医学教育应用于医学生的培养,现将模拟医学教育及其在妇产科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做如下介绍.

    作者:于坤;蔡治方;郑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乙酰谷酰胺致严重低血压3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根据统计32例使用乙酰谷酰胺病例,其中11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21例乙酰谷酰胺0.5 g、1次/d;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8~51岁;脑外伤26例,急性农药中毒6例.我科尽量统计单一病种,排除失血性、失液性及心源性休克,排除药物过敏性休克.32例病人,出现3例低血压,其中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严重低血压.症状体征:轻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直立性眩晕等,血压>90/60 mmHg,但脉压差<30 mmHg;严重时血压<90/60 mmHg,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等休克症状.处置情况:立即停药并予乳酸林格氏液1 000 mL,一例较轻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恢复正常;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重危患者立即停药,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强心:多巴胺100 mg+间羟胺20 mg泵入予以升压,继续乳酸林格氏液1 500 mL,16 h后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陈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和眼袋切口相结合矫正内眦赘皮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目的: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并结合眼袋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及重睑成形术,观察重睑形态及内眦赘皮矫正后瘢痕增生情况.方法:设计连接新内眦点与原内眦点及下睑缘切口标记线,呈横一字形切口,皮下分离并松解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折叠缝合内眦韧带,同时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适度去除多余皮肤并妥善对位缝合.结果:29例患者,共58只眼,其中有3只左眼和1只右眼在1个月左右出现内眦部略微有发红、增生,3个月后均软化消退,18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未见明显瘢痕出现.结论: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并结合眼袋切口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清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药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中药服用治疗,探讨分析中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1-02~2012-03我院收治的9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平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金莲清热颗粒服药治疗,B组行感冒舒颗粒服药治疗,C组行双黄连口服液服药治疗,对三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积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各组行不同药种治疗后,A组治疗有效率为93.9%,B组为90.9%,C组为81.8%,治疗前后三组所得的临床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组内差异显著,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中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道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uscle spare开胸术在胸部手术中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目的:探讨Muscle spare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对2011-01~2011-12收治必须或适宜进行muscle spare开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6例术中顺利,出院后随访2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Muscle spare切口对术后引流量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对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学兵;龚永生;刘迎梅;汪发九;成刚;张志炜;刘鑫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清CYFRA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 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NP方案(盖诺 +顺铂)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两周期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EA、NSE和CYFRA 21-1的浓度.结果:N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晚期肺癌评价疗效和监测复发的理想选择.

    作者:葛春艳;王岩静;刘家驹;李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海涛;刘明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护理操作分析及风险预防

    目的:为了预防血液透析治疗中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法:在透析器的预冲,建立体外循环,下机等方面的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各种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结果:自从开展预防护理以来,各种医疗事故明显降低.结论:实行血液透析的预防护理,可以减少空气栓塞,凝血,静脉肿胀、渗血、交叉感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人身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娥;汤锋;陈萍;董万平;贺欣;陶用芬;李琴;钟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广价值.方法:在X线引导下选定突出髓核靶点,穿刺到位后持续射频热凝治疗.结果:良好66例,较好34例,总有效率达100%,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顺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8~2012-08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而B组患者则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高敏感性的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P<0.05),而B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可通过检测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尽早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席雅娟;肖海燕;李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24例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2009-02~2012-04的1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结果,着重讨论各型阑尾炎的超声特征及漏诊原因.结果:124 例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3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误诊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1%.结论:了解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原因,全面仔细的超声检查,对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利霞;吕慧;尚敏;杨乐;李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4例的研究

    目的:探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在重型乙型肝炎的应用.方法:34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在40.5岁,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或者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死亡率(43.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5%,P<0.05),死亡率对比无有意义的差距(45.4%).结论:采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可提高有效率,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周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情况调查及调脂治疗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血脂情况,并分析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的随访超过3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分别检测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我院参考值比较以了解维持性腹膜透析的血脂情况.并复习三年来的门诊随访记录,观察使用调脂药物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肌酶的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TG较参考值升高明显,而TC,HDL,LDL均在正常范围,TG与LDL-C的水平升高较TC升高更为明显.在随访期间发生两例严重不良事件,分别为横纹肌溶解及严重肝损害.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异常以TG与LDL-C的水平升高为主.调脂治疗时应密切监测,重视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作者:彭鲲;洪大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眩晕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我院2007-12-01~2012-10-01期间一共收治了眩晕症患者3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患者经过病因和药物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7例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分别给予其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螺钉内固定联合植肾融合术等进行治疗,全部治愈.结论:眩晕症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两种,查询病因并给予患者适合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

    作者:高凤兰;陈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改良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集束法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附件及圆韧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病人采用集束法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附件及圆韧带行全子宫切除(观察组),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的60例 (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发病率低等.结论:集束法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附件及圆韧带行子宫切除具有步骤简化、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危险性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雷婷婷;廖邦兴;杨琳;孔祥花;张华;陈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52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的安全性,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520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资料.结果:未完成冠脉造影1例,未完成冠脉介入1例.桡动脉痉挛126例,死亡1例,室颤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严重血管并发症少.

    作者:倪焕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X线诊断小儿肺炎73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强对小儿肺炎的认识及重视,提高X线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探讨小儿急性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导津800,双台双管X线照相机所拍摄的胸部后前位片,新生儿及婴幼儿采用婴幼儿多方位摄片固定防护装置,低能量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而明确诊断的73例小儿肺炎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吸人性肺炎21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31例,4~5岁儿童支气管肺炎21例.结论:诊断小儿肺炎有代表性的X线征象主要包括肺部过度充气,肺门影增浓,肺纹理增强,纵隔及心缘模糊,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支气管征,心脏大血管及肝脏改变.

    作者:尹振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试论合理应用中成药

    中成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传统中成药都是我国历代医家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以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而著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疗效下降,不良反应增多.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因此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者:韩继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VCI与甲状腺激素及hs-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hs-CRP水平,同时测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hs-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3.1%(41/65).认知障碍组血清TT3、FT3、FT4、TSH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TT4略高于认知正常组;其中FT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认知障碍组血清hs-C反应蛋白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急性脑梗死后有较高的发生率.急性脑梗死后血清FT3及hs-C反应蛋白水平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靳美;戴艳萍;陈晓光;齐丹;张春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刺络拔罐配合针刺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经临床多次运用,在治愈、止痛、恢复腰部功能等方面优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局部痛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运动治疗.结果:对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观察,治愈率达85%,总有效率达98%,在60例中,经局部放血配合针灸运动治疗1次治愈者25例,占42%:其中病程在一天以内,一次治愈者15例,占2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局部痛点刺络拔罐配合针灸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急性腰扭伤,且针刺穴位少,疗效快,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